把「侨务」工作做好;‚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ƒ为中蒙两国的友谊,发挥桥梁及纽带的作用(P先生、K女士 [访问] 2004)。看来就是这样,许多华侨都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加入蒙古籍的人很少,只有156人(新月文摘 2004:3)。 4、「社会及政治」的因素 造成上述三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因多年来华人社群完全不肯主动开放,以致他们在本土化、涵化及身份认同层面上画上明显的界线,以示与蒙古民族有清晰的分别么?笔者认为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一个更大的处境动力,就是社会及政治上所带来的种种障碍。经过多番对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华人社群作出综合分析和比较后, 我们若用此等准则去评估过去几十年,华人社群在蒙古国的经历,很快就发现确有很多负面因素,是源自更大的环境因素,导致华人在文化及社会层面「涵化」不强。影响所及,他们就无法扎根于本土社会,只能坚持原有的中国身份认同了。 是那些负面因素呢?兹再扼要举例说明:60年代及1983年蒙古对华人社群的政治压迫;华人住宿环境的恶劣与规限;进入蒙古大学十分困难,只有接受华文教育;禁戒华人参政;入籍及出入境方面的种种限制等等。其实,时至今日,在蒙古民间社会中对中国仍存有一些忧虑和戒心,例如「中国威胁论」或「收回蒙古」的言论等(新月文摘 2004:3)。这些都是乌兰巴托华人社群以外的因素,是华人社群所无法控制的;但其出现却会促使中蒙两个族群的文化无法作出更深广的交流与融合。 五、结语 在本文里,笔者整理了多方资料,并尝试从文化角度,为乌兰巴托华人社群的思想与行为作出一个定位。笔者发现,从「本土化」、「涵化」及「身份认同」的概念去理解,这里的华人群体看来与地区文化融合仍未够深入,且较倾向于持守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身份;但无可否认,一些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仍是有改变的,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年青一辈的华人身上发现更多。 造成这样的景况,主要是受限于中蒙两个之间的政治、外交和社会所引发的约束力量,多于是华人社群自身不愿寻求文化更新与调整的因素。但随着1990年代开始,蒙古国政治经贸形势有大逆转,改革气氛浓厚,社会空间加大;接纳华人并容许新的文化互动机遇似已临到。 过去,靠着一些华人领袖对中华文化理想的坚持,特别是通过华文教育系统,华人社群得以凝聚力量,渡过了几十年政治、社会、文化及经济上的熬炼。随着华校新校舍的落成,成了中蒙文化交往的新平台,加上「汉语热」的流行,她算是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相信只要他们敢于突破,以更主动和开放的态度,与当地的蒙古人及蒙古文化交往,「本土化」及「涵化」的过程将会加快,而文化的融合性也会加强起来。不过,「身份认同」方面则可能产生新的变化 — 现今年轻的一代及其子女,假若日后在言语、文化及风俗习惯上更融入当地小区,甚至归化蒙古籍的话,则其「华侨」心态会逐渐消失,代之而有的是「本土人」的身份。换言之,他们将会从「落叶归根」阶段(仍以中国为本、为故乡),逐渐转变至「落地生根」(转以蒙古为本、为新家乡)阶段。 为何有这个预测呢?因为全球各国各地,很多华人社群,经过几十年到百多年的发展,早已有这样的经验了。参考这些经验,将有助我们去前瞻乌兰巴托华人社群的发展,并作出相应的文化准备。这样的理解,其实就正是 最后的话,本文是基于有限的数据和视野而作的分析,一切的结论,都只属一个初步的判断而已。日后若有人提供新的知识、观察和数据,笔者乐意纳入其中,并有需要的话,作出相应的修订。 参考书目 1.访问、书籍、文章 C姊妹 2004 <华校服事>(作者于2004年11月给笔者的文章)。 P先生、K女士 [访问] 2004 由C姊妹进行访问。日期: T牧师、L牧师 [访问] 2004 由笔者进行访问。日期: 江仙梅 2004 <旅蒙华侨友谊学校简介> 李原、陈大璋 1991 《海外华人及其居住地概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亚洲电视企业有限公司 2001 《寻找他乡的故事》(第三辑)。香港:文林社出版有限公司。 亚洲电视企业有限公司 2003 《他乡的另一个故事》。香港:青桐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香港浸信会联会海外传道部 1993 《蒙古异象分享会特刊》。香港:香港浸信会联会。 庄国土 2001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教育科技卷》编辑委员会编 1999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教育科技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编辑委员会编 1999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法律条例政策卷》编辑委员会编 2000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法律条例政策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历史卷》编辑委员会编 2002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历史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游伟业 2004 <蒙古国>。载王美锺、李秀慧《胸怀普世、进入禾场》。槟城:全球华人浸信会宣教促进会。页181-189。 赵芳志、陈万雄主编 2001 《发现草原:成吉思汗崛起的秘密》。香港:商务印书馆。 潘翎主编 1998 《海外华人百科全书》。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冀秀华 2003 <生命的转折点>。载《万族万民》(第44期)。1-3月号,页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