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点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后毛泽东时代早期”,经济改革相对比较新鲜,相对令人振奋,而且也相对不稳定。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党内高层中存在分歧。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文化大革命尚记忆犹新,我认为正是因为这一点,党内很害怕分裂,以及由其带来的混乱。因此,这段时间所有这些因素造成的整体结果是,更有可能产生矛头直指一党政治的集体行动,更有兴趣将西方模式作为替代模式。 同时,再强调一遍,即使是“后毛泽东时代早期”的大学生呼吁“民主”,但是,他们没有呼吁多党选举,没有呼吁大众政治选举,没有要求终止共产党统治。相反,他们只是要求更多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制止官员腐败。 好,那么,90年代以后我们看到的又是一番什么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不同的情况。 首先,高等教育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讨论,如果有人想要了解更多细节,可以参考一下 中央政府已经大幅削减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这势必造成多数大学收取学费。对许多想要上大学的人来说,学费太贵,无法承担,对高等教育望而却步。 这就造成从90年代初期开始,来自经济特权家庭的中国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受惠于改革开放。这些家庭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受益者。重要的是,许多特权家庭通过利用与执政共产党的关系,获得经济利益。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90年代初以来的大学生更多的属于经济精英阶层的一部分,而非社会精英。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来自于与共产党有直接联系或利益关系的家庭。 90年代初以来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我所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而且这已在一定程度上讨论过了。 中央大力扩招,初高中教育的普及也远远超过“后毛泽东时代”早期。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后毛泽东时代早期”参加高考的人群中只有4%可以真正进入大学,而到 2003年,这个比例上升60%。大学生入学能力实现了大跨越。正如 从1997年开始,政府终止了大学生工作分配。您可以把这一点与大学生增加联系到一起。因此,更多的学生入学,更多的学生接受大学教育,但是,毕业后不能保证工作。 这就是说,现在有很多致富机会,但是要找个满意的工作更难。现在的大学生和毕业生不得不自谋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看到 以上问题对中国受大学教育人群产生的最终后果就是,挑战政治体制的欲望下降,加入其中的欲望增强。 除此之外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自90年代初以来共产党高层在反对深化政治改革与支持继续经济改革方面,或多或少比较统一。这样,时间到了。嗯,还有一分钟?好。 其中的含义是,在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之中没有人支持深化政治改革。 现在一分钟内尽快说完。我想强调在“后毛泽东时代早期”与“后毛泽东时代晚期”之间,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以及行为有明确的连续性。 首先,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对共产党内部腐败的批评。意思就是,今日的大学生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共产党的拥护者。 不过,这两个时期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少渴望系统性政治转变的明确愿望。我要说的是,“后毛泽东时代早期”的大学生也不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纯粹自由民主人士。 好吧,就到此为止。 (掌声) 吴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媒体与公共关系助教 吴旭:中国愤青需要走向成熟。 很高兴最后一位演讲,我发现其他演讲人都已谈了所有要点。那我就另辟蹊径。 今天我们所谈的主题是“愤青”。尽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事实上,90年前、50年前、20年前,我们也可以涉及同一个主题,甚至保持副标题不变。 但是,是什么造就了特别的一代人,或者说是什么使“愤青”群体显得特别而有影响力?我认为有两方面。 其一是中国的现状。现在的中国已非昨日中国,变化巨大。 第二个要点是科技。我们要谈的是互联网。这意味着,这一代人不仅仅是愤青,而且受到良好教育,见多识广,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甚至精通科技。因此,他们不仅仅是在宣泄愤怒,其中一些人甚至形成组织,付诸行动,这在以前从未有过。 那么愤青是什么样的?他们是谁,为什么愤怒,对什么愤怒? 下面来看一个数字,值得思考。根据最近的调查报告,当前中国约有三亿网民。不错,这差不多是经常引用的数字。 我觉得,另外一个数字更能说明问题。三亿网民中超过75%的年龄在18到35岁之间,同意吗?超过75%的网民是18岁与35岁之间的人群。 这一数字不仅比此年龄段在中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大,而且要比世界上任何有网络国家的此年龄段人口比例大,都极不相称,这就使得这个群体更有活力、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好,而且在网上精力充沛,荷尔蒙旺盛。 因此,我们也来看看这个年龄段,差不多都是35岁,小于35岁。他们一出生时,中国已经开始大步发展,对外开放。1979年,邓小平决定:好,我们要开放,我们要改革。 因此,三亿人中的多数,其中的75%都生长在这个发展有点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性年代。中国的发展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发展、发展、再发展,是吗?这就是崛起, 所以他们觉得,他们是如此的自豪。他们是非常不同的一代人,不要说他们的父母,就是与游行那一代人也区别甚大。差不多就小个十几岁,两代人的经历已是大相径庭。在这代人的生命中,经历了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增长,这有点儿太令人振奋了。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人民收入每七年就会翻一番。 过去30年里,人民收入翻了一番又一番。还有什么要抱怨的,这就足以让这代人信心倍增,充满自豪。上一代的“愤青”的情形可不是这样。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这新一代非常骄傲的年轻人(愤青)当中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差距---对于自身的期望,或对于自身的自我认知,还有自我认识与西方媒体认识之间的差别,或者说与西方媒体对中国认识的差别。要让外国或外国文化真正理解中国都特别困难,更不要说改变,要彻底改变对一种远东文化或文明的认知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旧中国、也就是共产主义中国挥之不去的影响,与年轻一代的自我认同形成对照。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种镜中自我理论,即认为自己与期待的那种人相似,那么,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我觉得我就是你心目中的我。” 我觉得我就是你心目中的我。那么,你完全依据于人们对自己的认知而确定自己的身份。因此,你以为其他人对你有很高的自豪与很高的期望,但是别人的认知与你自己的自我认同却不一致,或者说至少不相容。 那么,这就会引起挫败感与愤怒。那就是造成这种社会心理的真正导火点,也就是为什么这种情绪影响这么广,而不是只在一小撮人中有影响的原因。 还有另一个在过去并没有的因素,那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不仅仅是人们交流的媒介,而且还有巨大的组织力量,甚至攻击他人。不是吗?来看看1999年与 2000年间,那时在中国黑客组织与美国黑客组织之间发生的网络战,甚至还有其他几个国家一起搞对抗、破坏,攻击了许多网站,这确实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与先前的民族主义者和任何其他“愤青”都有所不同。是的,要是平常,他们就是示威,别无他法,不是吗?没人报道,就没人知道。但是,现在他们可以破坏,可以捣乱,甚至干扰你们之间的交流。那就会有很大麻烦。 其特点又是什么? 事实上,我写过一本讲中国网络民族主义者的书。我追溯这个运动,从1994年讲起,那时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从那以后……这绝对是个分水岭,从那以后,尽管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具有传承性,但是人们的组织方式、实施自己想法的方式都与以前的人不同。 那么,这种新的思想意识或运动的主要特征又是什么? 有多种特点。首先,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或者说中国的这种“愤青”并未得到官方支持,而是草根运动。一个非官方操作的草根运动。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许多外国媒体一报道类似事件或者不论报道什么政治事件,都不自觉地猜测背后有中国政府操控,要进行控制,甚至有意激起愤怒并加以利用。 是的,有时候确实会这样,因为中国政府会持一种默许的态度。当中国政府的议事议程与这些中国民族主义者一致时,那么,中国政府的态度就会有点低调,放任发展。但是,有些事件中,彼此之间许多想法并不一致,那就会引起许多矛盾。即使是中国政府也可能需要对会引起麻烦的类似事件持非常谨慎,甚至担忧的态度。 现在我举出几个这种彼此间想法相冲突的例子。例如,大概在2002年或2003 年,中国政府想要对日本保持克制。特别是他们想要与许多日本公司或投资增进联系或保持友好关系,因此就不想渲染钓鱼岛或者其他类似有争议地区或领土的冲突问题。 然而,中国网络民族主义者却要推动这类问题。例如,他们在网上集资,租用小船,然后来到钓鱼岛,宣布对该岛拥有主权,麻烦随后接踵而至---不仅仅是对于这个特殊的团体,因为他们被日本海岸警卫队抓捕,而且让中国政府也很伤脑筋。这件事完全把中国政府推向窘境,由于中国政府不能拿这个合法性问题冒险,那么,中国政府就不得不宣布民族主义者的倡议。这完全违背中国政府的意愿。 此运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现代性。我之所以用“现代”这个词,是因为与过去的民族主义者相比,就现在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他们的哲学、对外部世界的理解而言(其他演讲人已经谈到),他们更具自由主义,更加激进。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仅是对自己,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理解更透彻,认识更宽泛。 他们的决策(例如,您只要看看由非常活跃的网络民族主义团体组织的几次示威游行),他们的每一次决策事实上都是基于民主投票选举制度来完成。只要它们想要攻击一个外国网站,这些人就会选出自己的领袖,经过投票过程来做出最后决策,这与之前其他的民族主义运动大为不同。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传播方式并不仅仅是从中国大陆到外界的单向交流渠道,而是双向渠道——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这与过去的完全不同。 但是,20年甚至10年前的民族主义就不存在这种情况。特别是,大家应该记得去年,他们对(我称之为“坎坷的)火炬传递的愤怒。你会发现,愤怒最初不是来自于中国国内,因为最初国内封锁干扰火炬接力的报道。所以,大家就会发现最初的愤怒事实上源自于国外的年轻人,他们居住、生活于国外。那么中国政府也就不可能完全控制、操纵他们的愤怒和行为,或者唆使他们。 因此,前前后后我们会看到很多挑战,完全都是一种新现象。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是积极主动的,更多的是被动或防御。这或许会让我们感到几吴宽慰,因为他们并没有攻击性,或积极主动推动中国的议事议程。其更像是一个个特例。例如,过去几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那些黑客组织对美国政策不满或愤怒,特别是1998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2001年一架美国间谍飞机与中国飞机相撞。在这段时间,您会注意到愤怒达到高潮,或者说爆发民族主义情绪。但是9/11之后,随着美国政策注意力转向其他地区,大家会注意到中国年轻人间的反美情绪或者说敌对情绪逐渐减少。 所以说,他们并没有特别针对某一国,或某项政策,就好像是只针对问题本身。就是这样,像是神经过敏问题,更多的是被动而非主动。 所以,这就使其表现更加灵活,但是另一方面也就更加难以控制,甚至将来会向何处发展也难以预测。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什么会触动这处于休眠状态但强大的敏感神经,这可是存在于一个巨大的群体当中。大家可以试着想象一下。 我之所以称其为“草根运动”,有多个事件可以说明。例如,2005年,中国网民不赞成中国政府对日本的政策,尤其是在那段时间日本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多个网站组织在线请愿,反对日本申请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年半时间里,超过四千万人在请愿上签名,尽管可能有重复的,有一些人使用假名来发帖子、签名,但这还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不仅对中国政府,而且对任何政府来说,或对任何相关政党来说,这都是个庞大的数字。 总之,我们都知道,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但是这里所说的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不仅仅是双刃剑,还是把没有手柄的剑。 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它会击中你,它的毁坏力到底有多大,会如何伤害到自己。即使是共产党自身,也要找到一种调节这种愤怒的途径,而且这是一个潜在危险。 好的方面,或许我们可以预见得到、让我们舒口气的好的一面是:这种民族主义情绪不会持续很久。这就像年轻人想要确定自己的身份,因此,只有当一个国家进入国际社会时这种情绪才会较为多发。 尽管中国是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但是在其谈到国际一体化时仍略显幼稚。所以,就像年轻人初次步入社会的反应一样,中国真正进入外部世界时会发生这样的事。中国可以找到许多对照物,可以找到很多与自我认同不太一致的东西。不久以后,随着逐渐成熟,逐步理解,与外部世界交往增多,我觉得这种反应会逐渐平息下来。但那是将来的事了。那时,中国要成为一位真正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因为那时的中国已经足够成熟,可以真正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或许20年以后,我们不会再谈论愤青,这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好的,谢谢。 会场互动答问环节 李侃如:首先,非常感谢四位非常精彩、内容广泛的演讲,你们确实提出了很多重大问题。 我已经等不及来发言了。虽然在座各位已是急不可耐,但还是让我来提出一两个问题,这只是为了照顾在此讨论组中还有愿意谈此类问题的人。这几个问题主要是为了涵盖我们所讨论的所有主题。 我要提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们所说的有多少适用于青年工人、民工以及初高中毕业生?您知道,不是说上初中或者高中的学生,而是毕业进入劳动市场的那些人。或者说我们谈论的问题只是更多地反应一个更有知识的群体吗? (责编:Ye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