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网站图书频道举办好书榜评选活动,提供备选书单,供评委参考。主办者颇有雅量,允许各评委备选书单之外,可自由裁量,另行提出中意书目,但不能超过10种。以下是我的书单。两边都要照顾,不可能完满,也无完满之可能。
《坏世界研究》赵汀阳(中国人民大学);《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陈方正(三联书店);《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徐贲(新星);《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美]扎卡利亚(中信);《东亚形成史论》韩(复旦大学);《常识》梁文道(广西师大);《曹汝霖:一生之回忆》曹汝霖(大百科);《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共产党中国》[美]易劳逸(江苏人民);《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民文学);《敬重与惜别——致日本》张承志(中国友谊)
照例撰写“理由”。
赵汀阳《坏世界研究》,尽管评价不一,但我还是认为,它是大陆政治哲学近年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其中对中国西周形成的政治治理形态,与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政治治理形态,进行了比较,从而提出了西周政治治理理念“天下观”的背景及其实践效果,予以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此外,该作品涉及了几乎所有最重大的政治哲学论题,皆给予极具创造性的论述。
这种对大论题、根本问题的关注,还反映在陈方正和徐贲的研究中。陈方正的研究,在汉语学术界,第一次完整而充分论证了所谓“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个十足的伪问题。在此基础上,展开他论题的核心——恰如书名的副标题所示。陈没有狭隘地将西方科学形成于古希腊,作为西方科学起源的全部真相,其视野深入到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特别是小亚细亚地区,细致而谨慎地指出,西方科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些先驱文明的启发和滋养。他的研究暗示,把西方中心主义当挡箭牌,最后损害的只能是自己。
徐贲教授的著作,一秉他多年著述的风格和情怀,将研究目光投到全球化进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上,强调肯定群体尊严的价值,是全球化进程不能绕开的真问题。
印裔美国战略分析家扎卡利亚,以其行云流水般的论证,告诫美国执政者,必须改变一意孤行的执政思路,呼吁美国人民对美国的价值和实力保持信心。像是写给美国人看的作品,其实是写给全世界人民的启示书。
韩的研究,具有非常意义。东亚世界,是相对独立的世界,其形成的内在肌理以及过程中的故事,在韩笔下,鲜活、栩栩如生。对当今东亚格局的激烈演变以及未来可能呈现的面貌,极富观察的样板作用。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是张氏告别前后生活近20年的日本的辞别信。“惜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鲁迅的《藤野先生》。而“敬重”,是张承志作品的关键词。虽然我对张的多数“敬重”,比如对日本赤军故事的叙述,对长崎、广岛原爆故事引发的议论,持批评态度,但我对他所有发自内心的对日本的敬意激情保持敬重。
龙应台给儿子的信的结集出版,在今天,有一份特殊意义。它虽无法跟《傅雷家书》相比,但命脉是相续的。作者与儿子的关系模式,虽不能适用于所有同类关系,但却一定是所有处理同类关系者的有益参照。
梁文道的《常识》,精神上与龙应台作品同构,尽管作品的类型完全不同。梁以潘恩为榜样,以民国以来(至少在台湾未曾中断)时评传统为依归,对时下发生的重要事件,给出平头百姓都可以理解的答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所有文字背后,是他对人的命运和族群福祉的深切关怀。这是梁著在大陆洛阳纸贵的根本原因。
曹汝霖的回忆录和易劳逸的著作,时序上可以勉强接续上。曹的回忆录,侧重民国初年,易的研究重点,是民国大陆年代晚期(1937~1949)。都是我们了解那段距今还未遥远,又在不同人群中酝酿不同想象的历史,颇有价值的著述。曹以个人视角检讨过往得失,易的论题的落脚点要更宏阔,企图说明国民党及其政权在大陆失败的根本原因。阅读这两部作品,应抱持相当的同情态度,尽管你可能根本不同意它们中的一些结论。
以上文字写的多少有些八股味,但的确是个人独立之见。限于篇幅,我更想跟读者说的是,上半年的重要作品,远远不止以上10种。仅我所读,马上可举出若干种该入选、最后只能割舍者。谢岳《社会抗争与民主转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这是国内学人有关题目最精深的研究之一。茅海建先生《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研究》,任何意义上都可称为鸿篇巨制。作者从对康氏自传《我史》的怀疑入手,最后得出其为信史的结论。张凤菁先生《燃烧的多瑙河:匈牙利1956年事件真相》,是一部惊人诚实的作品,是一曲发覆于半个多世纪后的令人无奈的悲歌。止庵先生《周作人传》,是多年鲜见的国人写传的上品。读起来略有困难,但值得一试。
(作者单位:北京万圣书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