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在民间 > 潘悟云:《藻敏瑶语语音研究》序
潘悟云:《藻敏瑶语语音研究》序
时间:2017-01-04 来源:未知 作者:潘悟云 被查看:

2007年,黄行与照那斯图先生带龙国贻君来上海见我,希望我们帮助他们做一套八思巴文的输入法,国贻君负责做八思巴字体。在我的印象里,那时的她只不过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姑娘,不像学问的有缘人。以致后来她打电话来希望报考我的博士生,被我婉言谢绝了。

  

   2009年,她在导师覃小航教授的指导下,准备做藻敏瑶语,前来向我讨教。不可思议的是,她不仅从未做过调查,甚至连sz都听辨困难。若在往常,我会劝她先进行系统的记音训练再考虑田野调查。恰逢我领导的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准备开展大规模的语言田野调查,在资金和调查人紧缺的情况下,只能借助计算机之力。我的博士生李龙君为我做了TFW系统,正需要有人通过实际的田野调查,测试该系统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方案。中山大学的金健君,其时正在我处做博士后,她和她的博导施其生教授、同门黄婷婷君利用TFW系统完成了潮汕地区14个方言点的调查,不仅节省了大量经费,而且为完善这个系统提供了宝贵意见。但是调查经验丰富的人毕竟不多,如果毫无经验的人也能用它去调查方言,甚至是难度更大的少数民族语言,那才能证明机器辅助调查的可行性。龙国贻君正是理想的实验者。于是我给了她一笔经费、一套设备,教会她使用TFW的方法,教了国际音标的发音,郑张尚芳先生给她简单讲了记音方法。当时我并不指望她能准确记录藻敏瑶语,只是想知道没有田野经验的人使用TFW会碰到些什么问题,以便知道借助该系统降低调查者的专业门槛是否可行,从而解决调查人手紧缺的困难。不久,我应侯小英君之邀到嘉应学院作学术访问,回沪前接到龙国贻君的电话,说她在南岗瑶语中发现了内爆音和清鼻音,想传几个录音请我鉴定。我没有接触过瑶语,只是读过毛宗武先生的《瑶族语言简志》,其中的瑶(勉)语没有内爆音的记录,藻敏方言没有清鼻音。我听到国贻君的话,顿时很感兴趣,转道去了连南。

  

   田野中的她活脱像一个村姑,经山水洗涤过的衣裤土黄土黄的,和初识的小姑娘判若两人。她的发音人房伟东君,是连南三排镇文化站站长,一家人就住在文化站。文化站在瑶山上,国贻君借住的办公室,实际上是用来堆放资料、器具的杂物间。墙角铺一张小床,床脚还有小虫在爬。我心中纳闷,当地没有公交车,她是怎么上山的。后来发音人告诉我她是夜里坐私人摩托进的山,我顿时心里一沉。如果我去调查,肯定会把发音人请到县城宾馆住宿。一个女孩子家这样冒险,如果出了问题,我怎么向她的导师交代。她显然是为我节省调查经费,我不禁暗生敬意。仔细核对她的记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藻敏瑶语中果然存在内爆音和清鼻音。她说还有一个近音j的变体,不知道怎么记,我听了听,估计是一个龈腭部位的闪音,国际音标表失收。

  

   她的敬业精神与颖悟,真的让我刮目相看。2012年我便邀请她到上海师大作博士后。这本著作是她的导师覃小航教授辛勤栽培的结果,在历史层次分析与历史比较方面,显然也不乏我对她的学术影响。此书不仅填补了藻敏瑶语语音研究的空白,在语音探索、音系分析、历史研究方面,都卓有建树。这几年她连续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方言》等权威刊物上发文,先后获得国家哲社青年基金、李方桂田野调查奖、博士后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在语言研究的殿堂中开始登堂入室。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她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我的学术见解。过去我把主要兴趣放在汉语内部演变所产生的历史层次,分为主体层、超前层与滞后层。虽然我也注意到语言借用所产生的历史层次,但只是笼统地把它们叫做外借层。国贻君主张把外借层分为主借层与非主借层,分别考证他们的借源与借入时间。这些观点我觉得很好,便借鉴用于我自己的研究,以及对研究生的指导。

  

   我经常对身边的青年学子谈起国贻君的孜孜求学路。今天,国贻君持文向我求序,我正好藉此告诉年轻的朋友,做学问一定要敬业,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孜孜不倦,丑小鸭都会变成白天鹅。

  

                                         2016年春于上海

 

 

潘悟云,著名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杰出访问学者,主持复旦大学中华文明数据中心。曾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大陆地区理事。担任《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等杂志编委、《东方语言学》主编。先后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及港台地区著名大学做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研究领域:汉语史及东亚语言的历史比较;东亚语言数据平台建设等。研究成果曾四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潘悟云,著名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杰出访问学者,主持复旦大学中华文明数据中心。曾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大陆地区理事。担任《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等杂志编委、《东方语言学》主编。先后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及港台地区著名大学做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研究领域:汉语史及东亚语言的历史比较;东亚语言数据平台建设等。研究成果曾四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责编:Beatles)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