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 志 > 编者按
编者按
时间:2009-08-26来源:《文化纵横》2009年第四期 作者: 被查看:

 

编者按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民间社会的发育和成长引人注目。理论界、思想界对其意义和价值多有论述,并寄望多焉;执政者也注意到了这种变化,并积极加以引导,尝试了各种改革和制度创新。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呼之欲出。但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社会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制约其发展和成长的原因,研究者也多有论述。不过,这些论述往往带有很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及观察者常见的隔膜、不及物之感。20097月,首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09,年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500多名代表,大多是非公募基金会领导人和从业人员。他们围绕非公募基金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非公募基金会是民间社会中重要的、有活力和能量的组织,他们的问题,或许也是中国民间社会成长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他们的经验、问题来自自己的实践,其感触也多直接、尖锐。因此,本刊选发了这次论坛中的部分内容,以期对中国民间社会成长的研究能有所推动,对民间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能有更多切实的、真诚的、直面问题的讨论。其中,企业家与公益组织领导人的对话会,主要是作为财富的代表者和提供者的企业家,与富有社会理想的公益组织领导人之间的对话,主要讨论了双方如何协调、共处,如何使更多的财富进入公益事业,并起到恰当的作用;段德峰先生和杨团女士的发言主要讨论了非公募基金会在发展中的自律和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杨平先生则主要分析了限制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主要症结: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创新能力低下,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道路。
 
(责编:RXX)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