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域外 > “曲棍球杆曲线”丑闻、气候泡沫与气候政治的未来(2)
“曲棍球杆曲线”丑闻、气候泡沫与气候政治的未来(2)
时间:2009-09-07 来源:未知 作者:YeLin 被查看:
年的均值,接下去再进行一些其他的操作。这个差别,MBH原来论文里是没有交代过的,而MM通过分析,发现猫腻正是藏在这个不起眼的步骤里(MBH04年给NatureCorrigendum里,承认了这一步骤,不过声称这个步骤无关紧要,不影响结果)。MM05的工作概括起来很简单,就是用随机产生的无趋势数据,然后运用MBH的算法做后续处理,结果也搞出了“Hockey Stick”的尾端形状!这种Monte Carlo数值模拟方法的结果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也是做算法分析的标准手段。

通俗得说,就是MBH搞了一个“魔术”,比如说大变活人,虽然很多观众觉得里面有假,但是破不了这个戏法关键在哪里,虽满腹狐疑但只能承认大变活人是真的;但MM通过仔细推敲,完全破解了这个魔术,并且可以当场给你演示一个大变活人,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其实已经真相大白,完全没有抵赖的空间了。但MBH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倒了会不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了给AGW大业保驾护航,这面旗帜是必须要严防死守的。所以MM05引来的并不是尘埃落定,反而是甚嚣尘上。把水搅浑,拖延时间,是必须的。

一、 “国会山交锋”抑或“国会山未交锋”:Wegman报告 vs. North报告

因为“Hocky Stick”这事搞大了,而政府资金资助了这一研究,所以美国国会能源与商业委员会决定调查这个事情。于是负责这个事情的Barton议员和Whitfield议员委托顶尖的统计学家,时任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应用与理论统计学委员会主席的Edward Wegman教授牵头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来调查“Hockey Stick”争议相关的事实,向国会汇报。不过这时候,NAS自告奋勇,自己也要组织一个专门小组,要向国会作证,国会说那好吧,两个小组都听听。NAS自己搞的小组以长期研究气候变化,搞气候模型见长的Gerald North教授牵头。两个委员会2006年分别提交报告,Wegman报告的题目叫“Ad Hoc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Hockey Stick' Global Climate Reconstruction”North报告的题目叫“Surfac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for the Last 2,000 Years”

从题目上已经可以看出,看了具体内容就会更加清楚,这两个小组的侧重点很不一样,Wegman报告的宗旨很简单,就是调查与评价“Hockey Stick”争论相关的事实,属于就事论事,一事一议,并不准备回答气候史到底如何,更不准备回答AGW到底是否正确这样的问题。而North报告则力图“大而全”:题目大,试图阐述两千年以来的气候史;团队大,12位成员来自不同学科,而且容纳少数派,充分体现出“委员会式科学”的特点。但有的读者可能有腹诽了,搞委员会式科学,IPCC难道不比更宏大,更人多,那么同样的题目,IPCC有结论的东西,还要听你的干吗?

事实上,North委员会之所以横插一杠子,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搅局而来的。因为作为一个杰出的统计学家领衔的团队,在学术交锋已经结果明朗以后就事论事得审查MBH系列论文和MM系列论文,会做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是很清楚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可以采取的最佳策略,并不是和Wegman报告针锋相对,因为这样做毫无胜算,只能是自取其辱;最佳策略是把水搅浑加闪展腾挪,这里面空间就大了,所以定下这样一个题目,把问题的范围扩大化,这样就可以有效遮蔽原始问题了。应该说,这个战术非常老谋深算,NAS的科学家里面有高人,搞政治也绝对是好手。

终于要过堂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Wegman报告和North报告在共同的主题,也是争议原点的问题上分别表什么态。

节选Wegman报告的原文:

"In general, we found MBH98 and MBH99 to be somewhat obscure and incomplete, and the criticisms of MM03/05a/05b to be valid and compelling. ... Overall, our committee believes that Mann's assessments that the decade of the 1990s was the hottest decade of the millennium and that 1998 was the hottest year of the millennium cannot be supported by his analysis."

North报告原文

"In practice, [Mann's PCA] method, though not recommended, does not appear to unduly influence reconstructions of hemispheric mean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performed without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re qualitatively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curves presented by Mann et al."

也就是说,Wegman报告清晰表态,MBH在方法上是错的,它们的结论不能被它们的分析所支持。而North报告则表态含混,闪烁其辞:“Mann的方法实践中不被推荐”——不推荐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对还是错?“但他们的方法不影响气温重建的结果”,这个话里面有着很简单的逻辑漏洞,我们回头再说,仍然集中说对Mann问题的表态。可以想见,两个报告,对同一个问题表态有落差,那么支吾其词的一方在国会作证的时候必定不能蒙混过关。事实也正是如此,同样录国会作证记录:

CHAIRMAN BARTON: I understand that. It looks like my time is expired, so I want to ask one more question.

Dr. North, do you dispute the conclusions or the methodology of Dr. Wegman's report?

DR. NORTH: No, we don't. We don't disagree with their criticism. In fact, pretty much the same thing is said in our report. ...

DR. NORTH: Do you mind if he speaks?

CHAIRMAN BARTON: Yes, if he would like to come to the microphone.

MR. BLOOMFIELD: Thank you. Yes, Peter Bloomfield. Our committee reviewed the methodology used by Dr. Mann and his coworkers and we felt that some of the choices they made were inappropriate. We had much the same misgivings about his work that was documented at much greater length by Dr. Wegman.

Peter BloomfieldNorth团队中的职业统计学家,所以North在自己表态“我们报告说的和Wegman他们说的基本是一样的”以后,再由本团队中的统计学家背书,是必要的。既然已经被会议主席逼入墙角,怎么的也要摊牌了,那么Peter同志还是我们一起吧,我虽然犯了政治错误,其罪不轻,不过怎么也得拉个垫背的。要注意,这个明确表态和一个月以前,North等人高调发布其扛着NAS官方的名义搞的报告面对新闻界进行发布时候的表态是截然相反的。当时North的表态是:

North said

"I have no cause to think that there was anything inappropriate [in Mann's work], professionally."

and Peter Bloomfield (North's statistician) said

"Mann’s methods were all quite reasonable choices. I think in some cases a lot of work by others in following up on that have showed that some of those choices could have been made better, but they were quite plausible at the time. I would not have been embarrassed by the work at the time, had I been involved in it and I certainly saw nothing that spoke to me of any manipulation or anything other than an honest attempt at constructing a data analysis procedure."

那么为什么一个月以后,面对国会议员的质询,这两位同志会表基调完全相反的态?原因很简单,在国会的作证是宣誓过的(under oath),也就是说如果撒谎就是做伪证

North团队首鼠两端——或者引用McIntyre的评论——“有点精神分裂的迹象”不同,Wegman报告从始至终,观点都是明确、坚定而聚焦的。而Wegman报告的价值,并不仅限于从一个权威统计学家的角度和位置,支持了MMMBH的批判,因为正像我在前文里对这个案件的描述里所提示的,这个专业判断很容易做,任何一个受过相关训练的科技工作者都有能力做出这样的结论。在Wegman报告,以及在国会能源与商业委员会附属的监管与调查小委员会的Bart Stupak议员对其质询时提供的书面回复这两份材料里(关注后面这份材料的人很少,但事实上其价值非常高),Wegman教授已经超越了MBH论文本身,开始回答“Hockey Stick争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么很本质,要么很尖锐。对这些问题做出漂亮的回答,才是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经历如此大的一个闹剧,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真正可以收获的东西。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其分析思路和方法,在Wegman报告和质询回复中,都开辟出专章和附录,运用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的相关方法,进行利益关联方面研究。通过对Mann合著者的系统研究,作者利用客观的数据统计分析,清楚得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这一领域是一个耦合紧密,利益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封闭小圈子,而Mann在这个小圈子里处于关键的核心位置。这使得任何对Mann的质疑几乎不可能在该领域内部得到公正及时的解决。这是比MBH系列文章的具体学术错误更为严重和本质的问题,这就逐渐接近了问题的根源。值得注意的是,Wegman教授指出,在世纪之初影响巨大的Enron破产案里,同样是因为恰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往来邮件,使调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性进展。

针对对自身的质疑,Wegman按同样标准和规程对自己和自己团队做了相应的社会网络分析,并与Mann等人的网络进行比较,差别是显著的。Wegman后来专门将这一分析过程抽象化和一般化,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并将Mann那种网络命名为生意人型网络(entrepreneurial models),自己这种网络命名为导师型网络(mentor models)。这样,大量之前发生或者以后发生的学术界朋党化现象(从事学术研究的都知道,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只是严重程度和危害有所不同而已)就有了一个定量化的、直观的分析工具的雏形

然后,可以简单介绍一下Wegman报告的“结论与建议”部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一,      关系到重大公共利益和公共资金的公共政策性文件,要有有效的回避机制,其作者和所依赖的主要论文作者不能是同一批人,简单说,就是不能“运动员同时兼任裁判员”。读者可能感到纳闷,难道这不是很自然吗?现在不是这样?答案:不是,至少IPCC不是。IPCC大量关键的章节都是自己给自己捧场、背书,这种自我强化有极强的正反馈效应,后果可以预料会是灾难性的。对IPCC系列文宣的盲目信任可以休矣。

第二,      公共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要有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读者可能又纳闷了,这是挺应该的啊,现在不是吗?答案:不是。在Mann这个案例里,Wegman团队带着国会的尚方宝剑,都不能迫使Mann等人完全公开为有效重现、复核其工作所必要的数据、代码和其他信息,那么其他案例会如何,不难想见。去年年底的“邮件门”使这个圈子被迫公开了与CRU有关的部分往来邮件,但这只是冰山的一角。

第三,      作为统计学家,Wegman团队对古气候学这一高度依赖统计学方法的学术集团与主流统计学学术团体基本毫无学术联系表示震惊,而作为对比,同样是高度依赖与频繁运用统计学方法,医学和制药等学科领域与主流统计学学术团体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高度互动的格局。Wegman团队详细调查了涉案人员的教育背景中的统计学训练、典型的研究气候变化的学术组织——美国气候学会中统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背景、开展的统计学相关学术活动内容,结果是这一专业普遍不必修统计学课程,气候学会统计委员会普遍不是统计专业学会会员,相关学术活动普遍水平低下。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限于MBH涉案的古气候学子学科,在整个气候变化科研领域,情况都不会好太多,比如搞气候模型的相关人员,同样也是如此。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即使随意运用统计学方法,有着浅显和基本错误的论文,也可以堂而皇之登上NatureScience等顶级科学杂志在该学术共同体知识结构方面的背景原因。

第四,      作为统计学家,Wegman团队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不重视研究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的现状感到担忧。Wegman报告指出,“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因果性”(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是一个基本的科学原则,而气候变化学界在经常有意无意得挑战这一原则。气候变化显然是一个多变量的、非线性、周期性的过程,而当前主流的气候变化研究对这些事实存在着普遍的忽视。

我不惜篇幅介绍这篇报告的具体内容的原因是,让大家领略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学术大师,什么叫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什么叫弹无虚发刀刀见骨。相比较的,什么叫左支右绌,什么叫虚张声势,什么叫心底恐慌,则全都可以从Wegman报告发布后各种各样的诋毁者那里看到,这里就不做举例了。

一、            哥本哈根倒计时:下半场抑或垃圾时间?

至此,在学术方面这场围绕Hockey Stick这个“翘尾巴图”的拉锯战已然进入垃圾时间。当然,有人会提醒我,MBH这个事情啊,其实最多只打了半场,人家“主流方面”是组织了反击的,这个也确实是事实。在MM05发表以后,密集得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下面再讲,但总体来看,惨不忍睹,所以先不提它。

值得仔细推敲的倒是North报告里的一些东西,因为毕竟那个一来毕竟是多专业专家的集体智慧,另一个是能充分体现组织上的整体战略意图和部署,怎么说也是有点货的。组织上的精神,两句话就可以概括。一句是,要准备退出策略(exit strategy),也就是说,逐渐可以开始讲这样的句式:“即使/虽然MBH论文的确是错的,但是,如何如何”;另一句话,是说什么和做什么不矛盾,在做的方面,该干什么什么,实际操作中按什么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来执行。熟悉“危机管控”(crisis management)典型规程的都知道,这个外松内紧的因应策略是很到位,很专业的。

准确理解第一句话其实并不容易。“可以讲”并不意味着已经要打算在这个点上进行实际退却了:退却只能限于口头,在实地上,这个点是必须要保的。口头上的退却只是为了避免这个核心点长期曝露在聚光灯下,从而创造出较为宽松的空间,进而争取到时间,重新巩固这块阵地;当然,到万不得已时,是否进行整体性切割,要有这方面的考虑和提前准备,但这个事情绝不在当前的日程上。那么为什么一定要保这个明显已经苟延残喘、命悬一线的点呢?我们后面分析。

North报告就体现了第一句话的精髓。North报告的主旨是,即使MBH是错的,但其他作者的论文,尤其是运用其他方法的论文,也得出了和MBH一样的结论,所以,其气候史的重建的“结果”是正确的,更进一步,AGW也是正确的。所以你看,无论MM论文,还是Wegman报告,都是瞎忙,能有啥用?这是不是有点中共放弃延安那么点意思?引用电视剧《潜伏》的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MMWegman诸君啊,好自为之。这个“外松”文宣够令人傻眼了吧?

但“内紧”其实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从MM05发表以后,到IPCC公布的引用文献公开发表的截至时间(20051216),只有10个月了,必须抓紧时间成功打出反击动作。这里可能有必对不熟悉的读者先简单介绍一下学术论文通常的生产流程:首先作者向期刊投稿(submit),然后期刊编辑选择合适的审稿者进行审查(review),然后是往复若干轮的修改(revise),直到达到审稿者和编辑部满意,同意发表,通知作者论文被接收(accept),安排一个时间正式发表(publish);如果论文有错误,在审查和修改的过程中始终不能达到审稿者和编辑部满意,也有可能被退稿(reject)。这些时间节点都会在最终发表的论文里标记,如MM05的相关信息是:Received 14 October 2004; revised 22 December 2004; accepted 17 January 2005; published 12 February 2005

时间是一个拦路虎,但更要命的是这个事情毕竟本身是错的,而在MM05以后,戏法的关节处都已广为人知,这个时候要翻盘难度极大,所以绝对不能走寻常路径,必须要搞创新。MBH第一轮的布局是这样的,即搞两篇论文,一个短篇作为Comment,发到登载MM05GRL上去(GRL论文一般小于四页),针锋相对,偏重于驳;另一篇搞一个长篇,发其他杂志(后来发到Climate Change,欧洲Springer旗下的杂志),这篇定位于立论,重申MBH的正确性。这两篇文章都在20055月完成投稿。这两篇文章作者分别为Ammann and WahlWahl and Ammann,简称AWWA,其中AmmannMann以前指导过的一个学生。(责编:Beatles)

顶一下
(26)
10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