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人物·思想 > 单世联:王国维与现代性的分裂 (下)(3)
单世联:王国维与现代性的分裂 (下)(3)
时间:2010-07-21 来源:中山大学哲学系 作者:单世联 被查看:
[57] 缪钺:《王静安与叔本华》,《诗词散论》页110-11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58]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
[59]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页5,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60]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王国维遗书》第二册。
[61] 王庆祥、萧立文校注、罗继祖审订《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页290、447、446,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62] 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金明馆丛稿二编》。
[63]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观堂集林·别集》,《王国维遗书》第四册。
[64] 傅斯年的批注引自王矾森《王国维与傅斯年》一文之“附录”,《学术思想评论》第三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
[65] 王的学生姚名达回忆向王问学之事:“课后,以旧在南方大学所考孔子适周究在何年求正于先生,是篇以确实之证据,摧破前人鲁昭公二十年、二十四年、三十一年之说,则断为七年或十年。先生阅毕,寻思有顷,曰:‘考据颇确,特事小尔。’”(《哀余断忆》,《国学月报》1927年“王静安先生纠集专号”)
[66] 陈寅恪:《赠蒋秉南序》,《寒柳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67] 王国维:《论哲学家美术家之天职》,《静庵文集》。
[68] 波兰尼:《个人知识》页472,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69] 王国维:《自序二》。张君劢后来也说过类似的看法:"康氏之哲学,本取英休谟,与德华尔孚而折衷之,惜焉后人不能发挥光大,致陷哲学界于分裂。"(《再论科学与人生观并答丁在君》,《科学与人生观》页93)
[70] 王国维:《论近世教育思想与哲学之关系》,佛雏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71]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页859,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72] 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页1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73] 穆勒:《自传》页85,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74] 伯林:《穆勒与人生的目的》,载《学术思想评论》第四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75] 巴克:《英国政治思想》页3,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76] 参见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第六章、第九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77] 王国维:《自序二》,《静庵文集续编》,《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
[78] 罗素:《哲学问题》页130,商务印书馆,1999年。
[79]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静庵文集》。
[80] 王庆祥、萧立文校注、罗继祖审订《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页290、447、446,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81] 罗振玉:《集蓼编》页46,《雪堂自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82] 《王国维全集·书信》页311,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83] 《胡适的日记》,1923年12月16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9-1990年。
[84] 王国维:《论政学疏》。此疏是王死后由罗振玉第一次在《王忠悫公别传》中公开,罗文见罗继祖主编:《王国维之死》,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85] 王国维:《自序》,《静庵文集续编》。
[86] 王国维:《脱尔斯泰之近世科学评》,《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
[87] 王国维:《教育小言十三则》,《静庵文集续编》。
[88] 王庆祥、萧立文校注、罗继祖审订《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页290、447、446,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89] 王国维:《论新学语的输入》,《静庵文集》。
[90]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刘梦溪在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写的总序中,引了这段话以说明王对“西学的输入持审慎态度”,这显然是误读。直到1911年的《国学丛刊序》,王仍主“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的见解。“审慎”之态是1911年王赴日后才形成的。
[91] 关于王国维的教育思想及相关问题,参见周明之:《王国维的教育思想》,载台北:《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期。
[92] 罗振玉:《海宁王忠悫公传》,《王国维之死》。
[93] 日本学者狩野直喜回忆:“比方说,聊天的时候我偶尔谈到西洋哲学,王君总是苦笑说他不懂,总是逃避这个话题。”(《回忆王静安君》,《学人》第十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
[94] 王国维:《论政学疏》。此疏是王死后由罗振玉第一次在《王忠悫公别传》中公开,罗文见罗继祖主编:《王国维之死》,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95] 如《颐和园词》(1912)、《隆裕皇太后挽歌辞》(1913)、《霜花腴》(1919)、《清平乐》(1920)、《罗雪堂参事六十寿诗》(1925)等都是典型的政治抒情诗。
[96] 张君劢:《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科学与人生观》页100、102、118,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97] 同上。
[98] 同上。
[99] 川田瑞德:《悼词》,罗继祖主编:《王国维之死》页58。
[100] 张君劢:新儒家哲学之基本范畴》,《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张君劢卷》页683,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01] 王国维:《汗德之伦理学及知识论》,《王国维哲学美论文辑佚》页168。
[102] 张君劢:《中国现代化与儒家思想的复兴》,《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张君劢卷》页704。
[103] 王国维:《孔子之学说》,《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
[104] 刘梦溪在《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奠立》一文中,从引进外来学术思想;运用西方哲学诠释中国古典;打破中西、古今、新旧的畛域;追求学术独立;主张分类方法五个方面分析王学术观念的现代性质。(《学人》第十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所论属实,唯对这些观念的起源没有讨论。
(责编:RXX)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