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问题是,知识与价值之分为什么引入中优西劣的结论?在崇拜科学、学习西方的现代中国,这一论式之于王、张其实是不利的。除他们的个人因素外,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选择此一不利的论证程序?第一,在外缘上,除世界大战的刺激外,此时的中国社会又是动乱不已,乱像丛生。张批评丁文江的理由之一就是:“当此人欲横流之际,号为服国民公职者,不复知有主义,不复知有廉耻,不复知有出处进退之准则。其以事务为主者,相率放弃责任;其以政治为生者,朝秦暮楚,苟图饱暖,甚至为一已之私,牺牲国家之命脉而不惜。”[98]科学方法对此有多大的效力是很值得怀疑的。另外,日本人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王的思想转变发生在居日的5年间,其时他与日本学者交往频繁,他皈依周孔的诗和论“东方道德政治或将大行于天下”的信,都是写给日本学者狩野直喜的;日本学者后来为他写的悼词中也说:“西洋过激之思想,滔滔浸润东洋之天地,实为危险万状。苟为读书讲道之士,当奋起而障此狂澜。”[99]张后来说:“昔日本维新之际,尝议论东西文化之短长,二者是否相容。其时佐久间治阳明学,以直截了当之言解决之曰:儒学所言为道德,西方之长在技术,二者两不相妨。日本对于此项问题,即此了结。”[100]第二,在学术思想上,康德对他仍有示范性,中国道德的普遍价值端赖康德的点化。王介绍康德就特重其伦理学。他认为《纯粹理性批判》的特质之一是“区别人之理性之渊源之问题与其价值之问题为二是也。”“彼谓道德上之法律与物理上之法律,其根本相异。物理上之法律,必然的也;道德上之法律非自外迫我,而我自不能不从之,易言以明之,即自由的也。”[101]张则径把康德与儒家同一:“我们知道,康德的方法和儒家一样,因为康德认为道德与科学知识同等重要我们不认为科学教我们唯一真理,我们认为:为使人类不因科学之故而牺牲,而要知识服务人类,则知识必须合乎道德的标准。”[102]此论并非穴来风,在传统中国的知识系统中,相对而言伦理学较为完备,讲科学知识,中国文化的竞争力很小;但论道德、艺术(价值),中国传统则别具风采。这是王国前期也承认的:“夫中国一切学问中,实以伦理学为最重,而其伦理学又倾向于实践,故理论之一面不免索莫。”[103]现代性如果不只是知识性的,如果知识与价值的分裂导致了现代性危机,那么,中国文化在放弃其伦理中心的倨傲之后,是可以为建立更为完整的中国现代性提供资源的。王国维的转向因此而显示了它的深刻性。
生活20世纪悲凉开端的王国维,其思想范式基本上是康德式的,他与贯穿19世纪的知识与价值的紧张保持着平行,他的矛盾部分地通过“科玄论战”而转化为现代知识论的初步成果。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主义的种种变种一直盛行不已,王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充分展开和转换性解决。在又一个新世纪的开端,我们一方面可以凭借20世纪的思想成果(如普特南、波兰尼等)来更新对知识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发掘圆融、涵化知识与价值的中国传统以开掘多元现代性的资源。在此意义上,王国维前期的矛盾与后期的转向,都是我们重建现代文化系统的参照之一。[104]
注释:
[1] 韦伯:《学术与政治》页48、33、35,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2] 引自张君劢:《我之哲学思想》,《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张君劢卷》页709,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3]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页74,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
[4] 韦伯:《学术与政治》页48、33、35,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5] 黑格尔:《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页11,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
[6]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页139,The MIT Pr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1995年。
[7] 王国维:《自序二》,《静庵文集续编》,《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
[8] 金岳霖:《论道》页17,商务印书馆,1987年
[9] 冯友兰:《怀念金岳霖先生》,《三松堂全集》第十三卷页511,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0] 王国维:《自序》,《静庵文集续编》。
[11] 王国维:《静庵文集自序》,《静庵文集》,《王国维遗书》第五册
[12]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静庵文集》。
[13] 钱钟书:《谈艺录》页24,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4] 王国维:《叔本华与尼采》,《静庵文集》。
[15] 王国维:《论近世教育思想与哲学之关系》,佛雏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16] 王国维:《静庵文集自序》,《静庵文集》,《王国维遗书》第五册。
[17] 王国维:《自序》,《静庵文集续编》。
[18] 王国维:《论近世教育思想与哲学之关系》,佛雏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19] 利科主编:《当代哲学主流》页3~4,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20] 汤用彤:《叔本华的天才主义》,《汤用彤学术论文集》页12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21] 王国维:《论性》,《静庵文集》。
[22] 王国维:《释理》,《静庵文集》。
[23] 王国维:《原命》,《静庵文集续编》。
[24]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静庵文集》。
[25] 陀思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记》7~9节,《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集·赌徒》,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26] 王国维:《自序》,《静庵文集续编》。
[27] 王国维:《孔子之学说》,《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
[28] 参见韦伯:《学术与政治》页43~44。
[29] 王国维:《自序二》,《静庵文集续编》,《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
[30]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静庵文集》。
[31] 王国维:《哲学辨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
[32]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静庵文集》。
[33] 王国维:《论哲学家美术家之天职》,《静庵文集》。
[34]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静庵文集》。
[35] 王国维:《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静庵文集续编》。
[36]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观堂集林·别集》,《王国维遗书》第四册。
[37] 韦伯:《学术与政治》页48、33、35,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38] 王国维:《论哲学家美术家之天职》,《静庵文集》。
[39] 王国维:《孔子之美育主义》,《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
[40] 王国维:《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静庵文集续编》。
[41] 王国维:《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静庵文集续编》。
[42]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观堂集林·别集》,《王国维遗书》第四册。
[43]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静庵文集》。
[44]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观堂集林·别集》,《王国维遗书》第四册。
[45] 王国维:《教育小言十三则》,《静庵文集续编》。
[46]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金明馆丛稿二编》页219-22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47] 王国维:《自序二》,《静庵文集续编》,《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
[48] 引自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页30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49] 王国维:《毛公鼎序》,《观堂集林》卷六,《王国维遗书》第一册。
[50] 蒋汝藻:《观堂集林序》,《王国维遗书》第一册。
[51] 徐中舒:《静安先生与古文字学》,《文学周报》第五卷第1-4期合订本。
[52]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观堂集林·别集》,《王国维遗书》第四册。
[53] 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静庵文集续编》。
[54] 王国维:《国朝汉学阮戴二家之哲学说》,《静庵文集》。
[55]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观堂集林·别集》,《王国维遗书》第四册。
[56] 吴世昌:《王观堂先生学述》,《国学论丛》第一卷第3号。
(责编:R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