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纵横专题 > 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再反思 > 邹谠: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中)(3)
邹谠: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中)(3)
时间:2010-06-16 来源:邹谠著:《中国革命再阐释》 作者:邹谠 被查看:
因此,删掉对国家军委主席任期的限制就不可避免了。

               

(摘自邹谠著:《中国革命再阐释》第1章,有部分段落删节)



45 例如,毛在19338月使用过“两条战线的斗争”这一术语。见他的文章“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毛泽东集》,3355。我并未专门查阅资料来确定这一术语的起源。

46 《毛泽东选集》(北京:外文出版社,1965-77),1336。着重号是我加的。更详细的讨论见第四章。

47 Norberto Bobbio,Gramsci and the Civil Society,p.36.

48 更详细的讨论见第四章

49 毛《选集》,第2卷:页422

50 同上,毛同时也用“孤立顽固势力”的说法。同上,页426

51 刘少奇,《论党内斗争》(北京:外文出版社,1957),23-55Frederick C.Teiwes,Politics and Purges in China(White Plains,N.Y.:M.E,Sharpe,1979),3-101提供了出色,详尽但稍有不同的介绍。

52 刘,《论党内斗争》,页19-20。开斗争大会是文化大革命早期的常规做法。

63 下面几段是根据第四章概括的,代表了对“四人帮”观点一种更系统、更有选择表述(四人帮的许多观点得到毛明确或隐讳的支持),也对某些方面作了修正与廊清。

64 张春桥,“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Peking Review,April4,1975:7

65 同上,19752284.。毛的指示是19741226作的。

66 同上,19752144。“资产阶级法权”的英语翻译有时也用单数。

67 同上,1995243

68 同上,19752213.

69 同上,1975376.

70 同上,6-8.

71 同上,1975447.

72 同上,19752148.。下面一条姚文元的引文来自:同上,1975379.

77 “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提法早在1967年就已使用,见注62所引用的文章。后来发生的改变主要是关于“资产阶级因素”与“资产阶级”的新定义。

78 《红旗》1968年第二期:3-7.。这一期出版于1968825。姚的文章论证了派个人宣传队控制大学的合理性。这篇文章发表后,“臭老九”的说法被广泛用来指知识分子。

82 《关于建国以来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Beijing  Review  19817633.

83  Peter  Ludz , The changing Party Elite in East German (Cambridge :MIT Press ,1972),32,n.53.。同时见邹党The Historic Change in Direction and Continuity with the Past ,China Quarterly ,June 1984:329—33

84  见上注82.

85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1978511。对这篇文章的起源及其政治影响之分析,见第五章。关于她对农村政策的影响,见邹党,“国家高层的政策变通与地方的制度转型:毛时代的大寨与昔阳”,《远东研究中心论文选》(Policy Change at the National Summit and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at the Local Level :The Case of Tachai and Hsiyang in the Post-Mao era ,in Select papers fron the Center for Far Eastern Studies ,no 4 ,1979-80,ed ,Tang Tsou(Chicago :Center for Far Easter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1 ))。这一原则已受到挑战,理由是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共产主义应该被作为真理而接受,既然共产主义还未在实践中得到证明或实施。中国的怀疑论者也表达了这样一种论点,即作为目标的共产主义遥远而飘渺。

86  在英文翻译中,华的论调被称为(两个凡是方针)或(两个凡是理论)。有时某些作家也使用(两个凡是主义)的说法。

87  见金汶、吴惠、张显扬、王贵秀的文章,《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年第三号:6-14.

90 引自解文,《红旗》,1981年,第20期:27.。该讲话的全文现收录在《邓小平文选》(见前注16)。这段引文可见于155页。

91 林伯野、申辙,“评所谓反对官僚主义者阶级”,《红旗》,1981年,第5期:12-3.

92 同上,14.

93杨逢春,《红旗》,1981,第18(责编:YSF)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