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域外 >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欧中关系实力审核(六)(3)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欧中关系实力审核(六)(3)
时间:2010-07-30 来源:四月青年 作者:约翰·福克斯 弗朗索瓦·古德蒙 rhapsody 等 译 被查看:
斯洛伐克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中国不是优先考虑对象。
• 在领土完整上与中国持类似的观点。达赖喇嘛于2000年访问了斯洛伐克,但是部长们拒绝会见他。2005年,斯洛伐克未向当时的台湾外交部长发放签证。
• 无成型的双边对话机制。过去的15年间,有八位斯洛伐克的最高代表进行过对华正式访问。
• 觉得欧盟所能做的最符合斯洛伐克利益的事,就是设法改善在华商贸环境。
经济与贸易
• 重视经济关系,尤其是贸易逆差(2007年超过120万美元),以及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
• 中国在斯洛伐克投资甚微――就连韩国的投资都比中国多。中国在IT行业的一些投资(联想、华为),自2006年以来创造了600个工作岗位。只有一个斯中合资企业,自2006年创建以来就一直在亏损。
• 斯中之间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一个主要案例来自轮胎制造商玛达道尔,它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对华出口商。
全球议题
• 对中国人权问题几乎没什么兴趣:政策上不批评中国,一方面因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是当地更大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出与邻国捷克的差异。
斯洛文尼亚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斯中关系始于1992年;斯洛文尼亚同中国保持低级别的政治关系,但在2008年担任轮值欧盟主席国时有所加强。
• 与中国进行双边少数民族对话。
• 在北京设有个小型的大使馆(5名外交官)。
经济与贸易
• 支持欧盟限制中国纺织品,但开放其他贸易。
• 重点是平衡贸易以及促使中国改善知识产权保护。
• 在欧盟成员国中与中国对贸所占比例最低。
• 中国在斯洛文尼亚的投资为其创造了大约1200个工作机会。
全球议题
• 2008年上半年,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斯洛文尼亚同意中国的要求,从在人权对话期间举行的法律专家研讨会中排除了某些非政府组织。
西班牙
政治、外交及公众舆论
• 中国在西班牙并未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是排在欧盟、美国及拉美后面。西班牙在1973年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西班牙致力于推动其贸易平衡以及进军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西班牙也在不断争取中国对马德里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支持。
• 纵然西班牙对中国来说越来越重要——2005年双方宣布建立“战略关系”,2007年是中国的“西班牙年”,其在中国的形象仍较为低调。
• 佛朗哥在任期间西班牙曾与台湾有正式的外交关系(译者注:1973年3月10日终止),如今则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西班牙利用自己与拉丁美洲的关系充当中国对拉美国家关系的中介。中国要求西班牙在仍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的拉美国家中进行斡旋。
• 定期举行双边对话,并合作建立了拉丁美洲工作小组。
• 强势的“中国威胁论”观点不时见诸媒体报道。2005年,只有30%的西班牙人认为中国是西班牙商业的机遇,而61%的人则认为中国的产品是个威胁。2004年的制鞋业危机导致了针对中国鞋商的暴力袭击,以及烧毁中国鞋的事件。(译者注:2004年9月16日晚,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发生爆发针对当地华人鞋商的暴力示威,价值约800万元的16个鞋类集装箱被当地不法分子烧毁。)
经济与贸易
• 与中国的贸易比例只占西班牙经济的一小部分:少于其他欧盟成员国、美国、墨西哥和摩洛哥。
• 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在上升,目前对华逆差占西班牙总逆差的14%。西班牙政府对此极为关注。
• 西班牙强烈拥护反倾销行动,尤其是在制鞋业。
全球问题
• 可再生能源问题被视为西班牙企业的机遇。
• 无论是现在的工人社会党政府还是以前的保守党政府都不会优先考虑人权问题。
• 西班牙政府一再重申其全力支持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的主张。
欧盟内的主流追随者
奥地利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作为一个中立国,奥地利于1950年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不是奥地利关注的重点,不在官方优先考虑之列。
• 在西藏和台湾问题上,中国定期向奥地利施压。 2007年,阿尔弗雷德·古森鲍尔总理会以“私人”会面的名义,在其办公室接见达赖喇嘛。
• 奥利地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无正式外交关系。
• 奥中两国有定期的双边军事交流,包括联合培训。
• 无战略对话,但有定期的部长级访问。
经济与贸易
• 中国是奥地利第二大的非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 2007年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2.3亿欧元。贸易逆差并未被视为双边贸易的威胁,尽管奥地利(贸易)代表团一再敦促中国购买更多的奥地利产品,以抵补该国日渐上升的进口量。
• 知识产权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全球议题
• 国内一些党派,尤其是绿党,指责中国人权问题。活跃的非政府组织涵盖了西藏、人权和法**问题。
• 奥中两国没有人权对话,但是有“法治对话”。
比利时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中国并非头号考虑对象,(重要性)与印度或俄罗斯相当。
• 比利时的目标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同中国)在刚果问题上展开合作(译者注:比利时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前宗主国,每年向其提供2亿欧元的援助;比利时认为自己有“道义责任”指导刚果的发展),以及避免人权和西藏问题造成关系紧张。
• 中国已进行过几次施压,不允许达赖喇嘛访问布鲁塞尔(译者注:不仅是比利时首都,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政府为台湾在其国内开文化展的权利进行辩护。
• 无战略对话,但有定期的部长级访问和司长级交流。
• 民众关注中国的人权,中国对刚果的干预和产品安全问题。某些政党指责中国。
经济与贸易
• 国内无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 2006年,中国是比利时第16大目标出口国,出口额共计29亿欧元。
• 除了安特卫普的集装箱港口,中国在比利时的投资几可忽略不计。
• 比利时将自己标榜为欧洲的经济门户,以求吸引中国投资。
• 关注产品安全和中国劳工状况。
• 关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年度对话集中在刚果采矿部门业的透明度上。无特定项目。中国主要被视为刚果的一个机遇。(译者注:这里指的可能是中国向刚果贷款一事)
全球议题
• 无人权对话,但该议题一再出现于官方声明中。国内的游说活动并不高调。
爱沙尼亚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中国不是重点,在对外政策演说中鲜有提及。
• 良好的政治关系建立在中国支持爱沙尼亚独立,以及爱沙尼亚长期支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之上。
• 达赖喇嘛曾于1991年和2001年两度访问爱沙尼亚。2008年西藏暴乱在爱沙尼亚公众中激起了非同寻常的强烈反应,导致中国大使馆前发生了数次示威抗议,而一些政客则呼吁抵制(北京)奥运会。
• 尽管官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有一些议会团体仍支持台湾或西藏。
• 近来爱中之间有过几次高层交流。两国经贸合作联合委员会每两年举行一届会议。
• 在北京设有小规模大使馆,在上海设有贸易代表处。
经济与贸易
• 通常认为对华经济关系是有利的。对华贸易逆差并不严重。爱沙尼亚支持自由贸易,但并不一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2007年,中国只是位列爱沙尼亚的第16大贸易伙伴,只占到总贸易额的1.6%;但2006年爱沙尼亚对华贸易的增速在全部欧盟成员国中位列第一。
• 塔林(爱沙尼亚首都)港与宁波港正就中国在塔林投资兴建集装箱码头的计划展开谈判。
全球议题
• 双方没有人权对话,爱沙尼亚也从未提及对华人权议题或提供与人权相关的培训和协助。
芬兰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历史上关系紧密。芬兰早在1950年就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芬兰还是天安门事件后第一个派公使访问北京的西方国家。
• 对华关系次要于与俄罗斯、其他欧盟成员国以及美国的关系。
• 芬兰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同中方外交使节会谈时亦不会提及台湾问题。
• 有几位芬兰议员会见过达赖喇嘛,但没有一位芬兰政府的高级官员会见过他。
• 2008年西藏暴乱发生后,芬兰总理是首批公开宣布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欧盟领导人之一。
• 芬兰政府的多数部长级官员在过去几年里有到中国进行过正式访问。
• 没有双边战略对话,但存在广泛的合作和伙伴关系。
• 芬兰外交部几乎没有中国专家和会讲中文的人员。
• 2000年初,中国被视为对芬兰工作职位的威胁。2008年西藏暴乱引发了新一波的公众反华情绪。
经济与贸易
• 中国是继德国、俄罗斯和瑞典之后,芬兰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同时也是芬兰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根据欧盟统计局的2007年度数据,芬兰对德国和瑞典的贸易逆差比其对中国的逆差更大,疑此处应作“中国同时也是芬兰贸易逆差最大的非欧盟国家”。——译注)
• 约有260家芬兰企业在中国运营。
全球议题
• 芬兰企业游说政府尽量减少对中国人权纪录的批评。
• 芬兰支持法国在2004年提出的解除武器禁运的动议。
拉脱维亚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中国没有与任何一个在苏联统治下的波罗的海国家建立关系;拉脱维亚赞赏中国不承认其并入前苏联的事实。中国在1991年9月正式承认了波罗的海三国。自从拉脱维亚加入欧盟,中国对其兴趣渐增。
• 中国不是重点国家,也未被拉脱维亚的任何重要对外政策文件所提及。
• 倾向于以双边方式发展对华关系。双边关系聚焦于经济、文化和市政往来。
• 台湾是关键争论点。中国和台湾之间持续进行着竞争。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暂时关闭”了驻拉脱维亚大使馆。而在2005年中国驻拉大使空缺的时候,台湾代表曾筹备在议院发表正式讲话,被中国施压阻止。
• 对西藏问题的兴趣来自佛教团体,他们已两次邀请达赖喇嘛。
• 中国不寻常地约束自己对拉脱维亚的批评。拉脱维亚同样支持中国的温和态度。
• 拉中安全政策协商会于2007年在北京启动。
• 中国驻里加(译者注:拉脱维亚首都)大使馆是其在波罗的海国家设立的第一个大使馆;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的驻里加分社报道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爱沙尼亚。
• 对华态度在俄罗斯族人和拉脱维亚族人中呈现两极化态势。俄罗斯族人对中国崛起的看法更为正面,而主要是亲美国的拉脱维亚族人对此则多持负面观点。
经济与贸易
• 贸易(2007年为2.7亿美元)和投资有限,贸易逆差不突出。
• 知识产权不是问题,很少卷入贸易争端。
全球议题
• 国内无针对中国的强势人权游说活动。
立陶宛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建交于1991年。认为中国很遥远,不是重点(“如果中国是个威胁,它对我们来说也太大了”)。主要目标:“让中国知道我们的存在。”
• 尽管公众对中国少有兴趣,基于历史原因公众对西藏还是抱同情态度。议院里有一个西藏团体以及一个台湾友好团体。
• 想在阿富汗问题上同中国展开接触。
• “经济上有欧盟替我们执行。政治上,我不知道。”
• 每年进行一次外长级的政治协商会议。
• 在北京设有小型大使馆(三名外交官),注意力集中在领事事务上(同样涉及蒙古、越南和韩国)。
经济与贸易
• 贸易水平很不起眼:仅有三家立陶宛公司在中国注册,在立陶宛注册的中国公司也仅五家。
• 以国际交通和物流中心的形象向中国推销自己。
全球议题
• 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争夺中国的注意力,因而坚持奉行欧盟在台湾、西藏和武器禁运等议题上的立场。
爱尔兰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视中国为继欧盟和美国之后的重要贸易和政治伙伴。
• 主要重点是:经济往来、商机开发和吸引中资,尽管气候变化和人权问题也在对华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 有意通过工业发展局和爱尔兰企业等国有组织加强在中国的影响力。
• 同台湾有经济往来,但无官方关系。台湾在都柏林设有“代表办事处”。
• 对西藏问题感兴趣,尤其是议员们。
• 无正式对华磋商管道。有周期性的经济和政治协商会。贸易代表团是爱尔兰政府的战略基石。
• 爱尔兰公众对中国的崛起持正面态度。
经济与贸易
• 认为存在商机的关键领域有:教育业、电器业、工程设备业、保健业、金融业和爱尔兰饮食产品行业。
• 2007年的双边总贸易额为33亿欧元。主要出口物为电子机械,主要进口物为办公器械。贸易逆差不被视为具有威胁性。
• 爱尔兰对华投资在增长,尤其是对房地产、电器和建设企业的投资。
• 知识产权是让爱尔兰在华运营企业,尤其是制药企业所忧虑的一个问题。
全球议题
• 与中国的替代能源领域有密切的私营层面的联系。
• 人权问题在爱尔兰访问北京或其他接触中被经常提及。
卢森堡
政治、外交与公众舆论
• 同中国无历史渊源,视对华关系次要于对俄关系。
• 卢森堡遵循“欧盟对所有一切事情所作的声明”。
• 国内舆论对西藏问题反应热烈;卢森堡遵从欧盟路线。
经济与贸易
• 贸易逆差不是主要问题,因卢森堡出口高值工业品(钢铁、汽车零件)。
• 钢铁业是唯一的最大联系,安赛乐是卢森堡在华运营的最大企业。(安赛乐于2006年被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并购,随后成立的安赛乐米塔尔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制造集团)
• 中国担当着卢森堡产品再出口基地的角色。
• 卢森堡着眼于将自己建成金融中心,以及中国在欧盟的一个切入点。
• 知识产权与当地市场准入是重要议题。
(责编:RXX)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