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世界观·天下 > 刘力达:法国的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
刘力达:法国的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
时间:2010-08-24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刘力达 被查看:

 

  

■大讨论由法国总统萨科奇和总理菲永牵头,历时近4个月,核心议题是“什么是法国人”,话题涉及爱国主义、法兰西民族精神、民族主义、法国价值观、移民的社会融入与整合、伊斯兰教法国化、欧洲认同、全球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欧洲的其他国家大都不敢触碰,对法国社会而言,其实也十分敏感。

 

■开展一场国家认同大讨论,深入探讨法兰西民族如何在不同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大格局中明确自己的国家定位,从而理清困扰法国社会的民族、宗教、种族等问题,明确法兰西民族的认同。

 

■人们不希望看到已经政教分离的法国社会在本质上依然是以“族裔-宗教”来划分,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划分不仅表示“主流-边缘”的渐变结构,还意味着不同社会群体融入主流社会的难易程度。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族裔多元化的社会中建立和谐的族群关系、整合各族裔的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的经验和教训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这个目标的达成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制度和政策的保证,人心、观念和文化的推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围观:轰轰烈烈的“国家认同大讨论”

 

  200911月,法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家认同大讨论”(以下简称“大讨论”)。大讨论由法国总统萨科奇和总理菲永牵头,移民、一体化、国家认同和团结发展部(以下简称“团结发展部”)部长贝松具体组织实施,历时近4个月,核心议题是“什么是法国人”,话题涉及爱国主义、法兰西民族精神、民族主义、法国价值观、移民的社会融入与整合、伊斯兰教法国化、欧洲认同、全球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欧洲其他国家大都不敢触碰,对法国社会而言,其实也十分敏感,甚至是“犯忌讳”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客观地看,这场看似意料之外的大讨论,还是有情理之中的深层含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扩大,面对构建欧洲认同所带来的挑战、移民涌入所产生的人口格局变化、伊斯兰教在欧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还有以族群、地理和宗教为基本因素的社群主义的兴起,法国社会对“什么是法国人”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陷入了国家认同的困境。因此,法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开展一场国家认同大讨论,以深入探讨法兰西民族如何在不同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大格局中明确自己的国家定位,从而理清困扰法国社会的民族、宗教、种族等问题,明确法兰西民族的认同。

 

  大讨论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地方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一开始就受到了法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法国政府专门创办了一个名为“国家认同大讨论”的网站,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410万次网页和76万次网站浏览量,5.6万条论坛留言。先后举办了350余场地方讨论会,这种讨论会一般由省长或市长组织,参与者包括政府官员、自由社团成员、宗教人士、新近入籍者和外国裔法籍青少年等各阶层的代表,一般约100人,时间为两个半小时。每次讨论结束后,地方政府都把民众的意见公布在“国家认同大讨论”网站上。最后,网站对历次讨论会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法国人关于国家认同的5个基本看法:1.国家认同情况良好;2.国家认同首先要基于法国价值观;3.国家认同会随着时间而改变;4.国家认同有减弱的趋势;5.找寻价值是国家认同构建的关键。

 

  此外,法国政府还委托权威的民调机构TNS SOFRES就国家认同问题进行民意调查。调查问卷于2010 12026日通过网络发送给具有代表性的1000个法国人,可以说,调查的结果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国家认同状况。例如:当问到“作为法国人,你是否感到自豪”时,受访者中有38%的回答是“相当自豪”,36%的回答是“很自豪”,24%的回答是“不怎么自豪”,2%的人则“一点儿都不自豪”。关于法国国家认同的趋势,65%的人认为会减弱,24%的人认为会丰富,11%的人认为没有什么改变。当问到削弱法国国家认同的因素时,29%的人认为是价值观的丧失,25%的人认为是移民,18%的人认为是政治原因,18%的人认为是族裔和文化的多元性,6%的人认为是宗教因素,4%的人为其他因素。当问到“你为什么认为法国不存在国家认同问题”时,回答有法国的多元文化、多元的族裔构成、没有唯一的认同等等。

 

  由于大讨论把困扰法国社会的这一敏感问题摆到了台面上,各类媒体也就此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比如电视访谈节目、广播电视的讨论节目、报刊杂志的专题报道等等。这些讨论是非常公开和自由的,发展到后期就逐渐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范围,一些言论不仅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而且还制造了族群之间关系的紧张,这显然违背了大讨论的初衷。比如,部分电视台把关于移民问题的电视专题访谈节目变成了对阿拉伯裔移民的集中抨击。而地方讨论会和官方网站论坛里的言论更为活跃。尤其是网上的讨论,发帖和跟帖中诸如法国人与非裔和阿拉伯裔的冲突、少数族裔的疏离感和被抛弃感、北非裔法国人(也就是穆斯林和黑人移民第二代)的身份认同迷茫等遭遇的描述,甚或法兰西沙文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等极端的言论不禁令人有些触目惊心。

 

  质疑:政客们拉选票的把戏?

 

  法国政府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大讨论,极力推动大讨论在社会各个层面展开。然而,这场大讨论从一开始就遭受到了部分知识精英的批评。到后期,越来越多的民众也对大讨论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在持批评意见的知识精英中,有一派认为,政府发起大讨论是试图把认同问题固定化和简单化。代表人物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所主任及法国政治社会分析基金会主席让-弗朗索瓦·贝亚。他在接受法国《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角度看,所谓的法国国家认同实际上并不存在。他解释道,法国是在一个接一个的运动浪潮中不断塑造国家和公民的,认同边界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流动的、复杂的过程,而不是固定的、简单的线性路径。法国的身份认同问题不仅与外来移民有关,也有诸如巴黎与外省、外省不同地区之间(如布列塔尼、奥弗涅、马赛、阿韦龙等)的认同差异问题。虽然就整体而言,法兰西民族认同构建的历史过程比较复杂,就个体而言人们构建认同的方式和认同内容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自己的国家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政府试图通过大讨论向民众指指点点,宣布“什么是法国人”的标准答案,这种以政治优势占据道德高地的姿态在知识精英们看来,有极权统治之虞。

 

  他们认为,人们不希望看到已经政教分离的法国社会在本质上依然是以“族裔-宗教”来划分,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划分不仅表示“主流-边缘”的渐变结构,还意味着不同社会群体融入主流社会的难易程度。如果以同心圆的结构来比喻,那么,处在最中央的是天主教徒,是所谓“最法国”的社会群体,处于分层中间的是清教徒、犹太人,而穆斯林等少数族裔总是在正统法国社会群体之外。而大讨论之所以不适当,就在于它把社会成员个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捆绑在了一起,从而在事实上固化了以”族裔-宗教”划分的事实。这不仅对于促进法国社会整合和国家认同无益,反而很容易造成族群间的隔阂和社会矛盾的族群冲突。

 

  另一派知识分子则怀疑萨科奇政府发起大讨论的背后夹带着“私利”,是为了使自己的政党赢得右翼选民支持,从而在20103月的全法地区选举中获胜。近30年来,法国政坛一直存在靠打情感牌、族群牌获得政治噱头和选举优势的倾向。这次大讨论在地区选举前夕匆忙结束,其直接原因很可能是萨科奇政府发现大讨论不仅没有给执政党带来预期的效果,且事与愿违,使得民众认为萨科奇在执政后期黔驴技穷,只能使出情感动员招数以弥补政绩不佳的现状。甚至有人怀疑萨科奇与排斥外族、宣扬纯化法兰西民族的极右政党“国家战线”越走越近。因此,萨科奇领导的执政党在地区选举中大败与此不无关系。

 

  反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法国团结发展部部长贝松曾经深有感慨地说,一个在美国习以为常的讨论话题,在法国却成为了禁忌,个中原因是法国人心照不宣的。

 

  法国是法兰西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坚定守卫者,作为欧洲民族主义的发源地,是个典型的现代民族国家。在西欧国家中,法国的阿拉伯裔移民人数(大约700万)居于前列,少数族裔占到了总人口数约1/5。但直到现在,更没有任何一届法国政府进行过族裔身份识别,也没有族裔身份登记。在法国,人口组成是多族裔的,而国家和社会层面运行的规则是单一民族的。法国主要少数族裔是阿拉伯裔和非裔,他们大多是外来移民,而一直以来法国社会奉行的是外来移民应主动融入主流社会,以及法国应对所有法国公民,不论族裔、种族、宗教等自然属性的差别进行整合的原则。

 

  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波及全法的“巴黎骚乱”以来,这种同化路径正遭受着越来越多的否定和质疑。2005年,时任内政部部长的萨科奇对“巴黎骚乱”采取了强硬措施,却使得事态变得更为严重,这也许让萨科奇意识到,对社会成员的族裔背景的“选择性失明”并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族群问题。因此,萨科奇在2007年当选法国总统后,便成立了团结发展部。

 

  大讨论实际上是法国政府旨在改变解决族裔问题既有路径的一种尝试,但不论是成立团结发展部,还是开展大讨论,都遭到了多方批评。移民部刚成立就受到了以巴黎第八大学历史学教授丹尼尔·勒福尔为首的200多名大学教员和知识分子的联名上书反对。他们认为,从现实需要的角度考虑,既有的社会政策已经可以解决少数族裔个体的实际问题,团结发展部的成立纯属多余;从法理价值考虑,成立团结发展部意味着政府将基于自然属性对社会成员实施不同的政策,不仅承认少数人个体的特殊权利,还默认少数人的群体权利,而这显然违反了“人人平等”的共和国精神。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在美好的共和国精神指引下,“一视同仁”的思路在事实上忽视了不同族裔社会成员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不平等。对处于劣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而言,这种思路所涉及的是社会成员每天都必须直面的切身利益。

 

  另外,法国出现的移民问题以及伴随而来的族裔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族裔政策缺乏长远规划和全局部署有关。移民工程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工程,必须考虑社会的消化能力、引进移民的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要对移民对于本国人口结构和社会负担的影响进行预判和制定预案。而法国在二战后大规模引进北非移民作为本国廉价劳动力时,似乎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阿拉伯裔移民人口由上世纪初不到法国人口的1%发展到现在的10%,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法国的人口格局,而法国社会显然并未做好包括心理在内的各方面准备。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族裔多元化的社会中建立和谐的族群关系、整合各族裔的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的经验和教训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这个目标的达成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制度和政策的保证,观念和文化的推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责编:YeL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