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世界观·天下 > 波兰民主疗伤
波兰民主疗伤
时间:2010-07-15 来源:《财经》杂志 2010年第14期 作者:波兰智库 被查看:

 

 两位波兰总统候选人的区别更多是一种风格之异,而非实质之别。这样的选举也许不是那么动人心魄,但它本身就代表了波兰政治体制的成功。它说明,波兰的政治正在走向折衷化,政治家在向中间派选民的立场靠近
  在今年4月的坠机事件中,波兰总统夫妇和90多位波兰政治精英不幸遇难,可谓是世界政治史上最令人哀伤的事件。左派与右派、源自不同政治谱系的政治家丧生于这场悲剧,军队司令官、央行行长及许多高官也未能幸免。事发后,波兰举国哀悼,持续数周之久,类似的场面在波兰历史上几乎绝无仅有,惟一可以相提并论的是对五年前伟大的波兰英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去世后的悼念与追思。
  平稳过渡之基
  虽然所有波兰人都深受震动,但此事发生后,波兰的国家机构依然在完美无缺地运转,这保障了国家的和谐平稳过渡,无论是对于程序机制,还是对于面前需要完成的任务,人们都基本没有分歧。这证明,波兰已经完成了巩固民主的任务,顺利抵达民主转型的彼岸。
  事实上,波兰现在的政治态势,正处于1989年剧变以来最稳定的时期之一。那场坠机悲剧倘若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恐怕早已使国家陷于混乱。但在2010年,事实证明,这样的事件只构成一项需要解决的政治任务,并不构成某种系统性的重大风险。
  这样的变化很值得玩味,因为波兰的政治生活向来以活跃多变闻名,甚至常有错乱失序之嫌。在1989年波兰实行民主制之后,议会中的政党多达20多个。在那种情况下,根本无法组成可以维系的政党联盟。政局像流沙一样瞬息万变,政府像走马灯一般轮换,几乎无法制定持续连贯的、长期性的政策。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届政府成功连任,而总理也往往在选举来临之前就被更换。
  这样的政局为什么没有带来严重的动荡?原因在于,波兰的政治体系非常平衡,拥有强有力的权力制衡机制。在波兰的政治体系中,基于议会多数的政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但普选产生的总统可以否决法案,从而对政府构成制衡。
  同时,波兰的经济也提供了政治所未能提供的连续性。几乎有些神奇的是,政治的不稳定从来没有影响到波兰的经济。即便是在政治气氛相对紧张的时期,人们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一种共识:经济的基本面需要保持稳健安定。
  稳健“绿岛”
  毫无疑问,成功的经济转型是近年来政治局面趋于稳定的关键。自本世纪初以来,波兰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经济增长,现代化的成果也惠及了社会各阶层的民众。虽然我们经常说“波兰的A部分”和“波兰的B部分”,前者是指那些更发达、更为城市化的西部地区,后者是指那些更为乡村化的东部地区,但是,二者的差异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波兰已经采取了很多行动来缩小这一差距。
  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波兰也成功地摆脱了困境。在所有欧洲较大的经济体中,波兰是2009年惟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曾在华沙股票交易所阐述经济议题,他身后的欧洲地图上满目皆红,惟有波兰这一块“绿岛”。在那之后,人们就以“绿岛”一词作为波兰经济成功的象征。波兰的经济好运得益于几个因素,包括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一个例子是,1997年波兰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债务占GDP的比重不得超过60%。保守的银行政策也取得了效果:虽然一些欧洲国家近年来出现了房地产泡沫,但波兰始终独善其身。
  加入欧盟也对波兰的内部巩固起到巨大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欧盟在民主和法治方面有很多标准和要求。主要原因是,加入欧盟构成了一种推动变革的巨大力量。在当今世界上,加入欧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经历,与参加任何其他国际组织都截然不同。入盟谈判涉及从农业到消费者权益的所有问题。
  这并不是说,欧盟之旅是一场愉快的漫步,波兰与其他欧盟成员国一派和谐,其乐融融。远不是这样。从入盟的第一天起,波兰就以态度鲜明、思维独立闻名。一些人说波兰是“麻烦制造者”,只坚守自身的立场,捍卫自身的利益。但是,加入欧盟的经历也使波兰人更好地理解了当今国际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性质,以及在处理与别国关系时应当做出的妥协。
  非情绪化选举
  在4月坠机事件后举行的临时总统选举中,有两位候选人,一位是遇难总统的孪生兄弟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一位是众议院议长、执政的公民纲领党领导人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两人都是波兰政界宿将,在政府内外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尽管如此,本次大选也许是波兰历史上最不情绪化的一场选举,因为在所有重大议题上,两位候选人的立场差别都不是很大。
  卡钦斯基在价值观问题上偏右,在经济问题上偏左。科莫罗夫斯基来自一个传统的、根深叶茂的波兰贵族世家,但他在价值观上更倾向自由派,在经济问题上则较保守。卡钦斯基迎合了那种更为“前现代”、更偏向民族主义的情绪,年纪比较大的人和农村人比较喜欢他。科莫罗夫斯基则对中产阶级和年轻选民有吸引力,这些选民游历更为广泛,与外部世界接触更多。
  但这并不是说,两位候选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他们的区别更多是一种风格之异,而非实质之别。这场选举更像是一场魅力之争,而不是理念之争。这样的选举也许不是那么动人心魄,但它本身就代表了波兰政治体制的成功。它说明波兰的政治正在走向折衷化,政治家在向中间派选民的立场靠近。
  这或许也是波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后现代”选举,因为选民要求候选人在诸如“试管婴儿”这样的问题上表明立场。拿欧洲的标准来看,波兰还是一个很保守的国家。尽管宗教现在更多是一种仪式性的活动,教士的发言权也不如以往,但天主教会仍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说波兰人珍视个人自由,不希望教会或政府窥视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床榻之事,但与此同时,在社会演化问题上,波兰人却是非常保守的,不希望看到激烈的社会变革。
  最后的问题是,波兰如何看待自身将来在世界上的角色。在这个问题上,波兰人正在越来越多地拷问自身。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努力融入欧盟,这对波兰而言是一场巨大的成功。但欧洲只是世界的一隅,在这个世界上,积极地四处寻找机会,是实现繁荣的惟一途径。虽然说在本次选举中,外交政策也许并不是关键议题,两位候选人也只是谈论波俄关系、阿富汗驻军等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波兰人仍然必须在未来回答一些更重大的问题:我们如何融入全球化进程,如何以更积极的方式获益于这个进程。
  在希腊深受煎熬,欧洲大部分地区依然深陷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波兰是一方稳定之岛。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波兰将走进一段“黄金十年”,一系列因素都对波兰有利,包括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虽然说仍然会有各种问题出现,包括人口结构方面的压力,我们确实也应当深刻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为此提前做好准备,但是,久经疮痍的波兰民族心灵,确实也需要一些欢快的时刻。
  作者为波兰智库“欧洲战略中心”(demosEUROPA)主任
 
(责编:RXX)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