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外交与内政》,《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七,50页。 [28]《中国青年党》,页102。 [29]同上,页40。 [30]转引自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页35。 [31]《中国青年党》,页115。 [32]同上,页96。 [3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页146-148。 [34]参见向青等主编:《苏联与中国革命》,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页221-222、235-236、250-251。 [35]同上,页283。 [3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页290、370。 [37]同上,页459-462。 [38]参见《苏联与中国革命》,页299。 [3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页453-455。 [40 ]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页78。 [4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页596-597。 [42]查建瑜编:《国民党改组派资料选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页54、77、136。 [43]同上,页61、137。 [44]同上,页698、78。 [4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页599。 [46]参见《苏联与中国革命》,页395。 [47]参见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页276。 [48]参见陈东林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第三卷,(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页275、335、142。 [49]参见《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页218。 [50]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页58-60、221-222。 [51]参见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页20、114、139。 [52]同上,页246、261。 [53]同上,页257、307、373。 [54]同上,页473-474、460。 [55]参见《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页257。 [56 ]王光美:《与君同舟风雨无悔》,载北京:《炎黄春秋》,1998年第10期,页2-13。 [57]《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页113。 [58 ]《李泽厚答问》,载《原道》,第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页3。 [59]李泽厚、刘再复:《特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7年版,页66、67、15、70—71、317、329、322。 [60]同上,页317。 [61 ]《冯玉祥日记》, Ⅲ,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页115。 [62]《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页4。 [63]同上,页361。 [64]余英时:《戊戌政变今读》, 载香港:《二十一世纪》双月刊,1998年2月号,页4—14。 [65]同上,页9。 [66]《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页76。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页82—83。 [68]《列宁全集》,第25卷,页190—191。 [69]参见沙健孙等主编:《走什么路——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页55。 [70]Ⅰ·伯纳德·科恩:《科学革命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页57—59、64、69—72、211—212、268。 [71]参见同上,页349。 [72]转引自同上,页7。 [73]参见阿尔温·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前言,页4—5。 [74]《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序,页4。 [75]《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页543—544。 [76]金雁:《新俄乡纪程》,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页238—245。 [77]《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页327。 [78]《美国法典:宪法行政法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页5。 [79]《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页461。 [80]转引自薛汉伟等:《革命与不断革命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页3。 (责编:YS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