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发展的缓慢、臃肿与裹足不前,一直让致力于改善非洲孱弱现状的经济学家们伤神不已。与南亚类似,非洲在上世纪6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也是十分落后,但是在之后的20年,南亚的经济突飞猛进,而非洲则仍然不见好转。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间,非洲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保持了将近5%的年增长。安哈里森、林毅夫和徐立新的这篇文章讨论了非洲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其可持续性。 三位学者基于89个国家的微观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将政治现状、宏观政策、地理禀赋、商业环境等一系列外在因素作为考察对象,分析了非洲的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好坏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关系。 文章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正规的非洲制造业企业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仅有微弱的劣势,而在全要素生产率和销售增长方面甚至还有微弱的优势。非洲真正的劣势在于劳动生产的增长率,出口导向和投资率上。一旦在模型中控制住基础设施、政治商业环境等变量,企业的市场表现就会明显好转。其中,融资渠道的改善对于提高企业表现尤为重要。 所有变量中,最为显著关联的是单一党派执政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单一党派在非洲某一国执政时间越长,其企业的生产率和销售增幅就会呈现越为明显的减低。相比之下,商业环境、企业本身等看上去更为相关的因素,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反而并不显著。由此,三位学者得出结论:1.政治上独裁与否,与企业生产率高度相关;2.贸易信誉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3.高犯罪率会影响生产率增长、公司扩张和出口。 研究在结论部分还指出:非洲企业在科技含量较低产业的表现要远好于高科技企业;而地理因素、市场化环境、私有产权保护对非洲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同样重要。文章最后对非洲未来的发展表达了审慎的乐观,三位作者认为在政策层面上,传统认为对非洲发展带来阻碍的因素其实并不真实存在,非洲有的大部分严重问题都是可以克服和改善的。而非洲在低科技产业上的优势,也可以使其在国际竞争中最大化其比较优势;而从数据来看,拥有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有利于非洲国家进行国家改革。同时,文章也鼓励外国资本和投资者加大对非洲的关注,并指出,非洲市场规模的扩大,必将带来丰厚的利润和汇报。 (责编:Beat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