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已是毋需多加讨论的事实,但这个经济巨人将以何种方式参与世界事务?由于其自身正经历着激烈的内部转型,这一问题所引起的诸多讨论,不过是刚刚开始。本期《外交》杂志,就中国未来的全球地位,刊发了两篇针锋相对的文章。 Arvind Subramanian在即将问世的新书《遮天蔽日:在中国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阴影下生活》中,建构了一种经济主导权指数,用来测量一国利用经济手段迫使他国从事其希望做的事情的能力,抑或避免被其他国家强迫做其并不想去做的事情的能力。该指数由三大指标组成:国内生产总值,它决定了一国采取各种手段,用权力影响其潜在对手时,所能调动的资源总和;贸易情况,特别是进口额决定了一国向其他国家提供或者拒绝提供市场准入的能力大小;融资能力,这对于需要资金的其余国家具有异乎寻常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危机期间。 作者认为,即使将老龄化、过度投资、被低估汇率导致出口过度膨胀、能源补贴政策带来能源使用的低效以及污染等挑战计算在内,中国未来20年内的年均增长速度依然将保持在7%。通过对1870年-2030年各国的经济主导权指数计算,作者的结论是,到2030年,美国的相对衰落将不会产生一个多极世界,反而会产生一个近乎单极的、由中国一国所主导的世界。届时中国将占全世界GDP的近20%(一半以美元汇率计算,一半以真实购买力计算),相较之下,美国仅占15%不到。同时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约3.3万美元,相当于那时美国人均GDP的一半。此外,中国届时贸易额占全世界的15%——是美国的两倍。 尽管现在美国的GDP比中国高,两国各自贸易额也旗鼓相当,但美国却是一个负债累累、脆弱的债务国——它大致占据了全世界净资本流动的半壁江山——而中国却是世界上握有庞大规模债权的净债权国。中国未来的经济主导地位会来得更快,也会比当前所假定的优势更大且具体形态也会变得更丰富多样。 但同期杂志由Salvatore Babones撰写的《一个普通的王朝》,则表示了相反的意见。作者认为中国若要从低附加值工业链向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迈进之路,将受到其沉闷的政治文化的阻碍;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是结构性的,如今已难于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环境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注定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是服务业,而非工业。 中国将如所有中等收入国家一样,其增长依然要快过西方国家,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0年之后,大致与美国相等。但美国特定的地缘政治位置和战略联盟,决定了美国的霸权不会受到中国崛起的威胁。美国被加拿大、欧洲等长期盟友所环绕,稳定却弱小的拉美无法与其竞争。而中国的邻国是强大的日本,崛起中的南韩和越南,大国印度与俄罗斯。美国的治权超越海洋、天空和外太空,中国则需要维持其领土内部的秩序。 文章认为,中国应被看做一个正常的大国,世界无需对中国的是否领导世界而感到恐慌。中国只是一个经历了近200年来的悲剧命运,并最终回到正轨的国家。这对中国、美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未来的中国应该更多关注其自身民众的需要,而不是树立自身作为新的全球统治者的地位。 (责编:Ye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