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南海安静的进行了一场一决雌雄的较量,加入这场较量的是连接在这片海域的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以及菲律宾和台湾。这片鲜为人知的海域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海洋贸易经过中国南海;另外一些乐观的估计,这里未开采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将会使南海成为第二个波斯湾。南中国海(南海),也是连接中东油田和东亚工厂主要的高速通道,超过80%的中国石油进口(以及日本、南韩大部分的石油进口),都经由这片海域。作为具有影响力的亚洲观察家罗伯特?D?卡普兰指出,南海对这一地区的重要性,使它成为了“亚洲地中海”。 (译者注: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 Kaplan)是新美国安全中心的高级研究员。) 由于这些海域的重要性,多个国家(包括: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都宣布了此部分海域的国家主权,然而,中国宣布的国家主权,涵盖了几乎整个南海地区,这些都包括在详细描述的“南海九段线”中递交给了联合国。虽然这些海域的紧张态势,在起起伏伏中了几十年,但是近几年,已经可以看到一个上升的紧张态势。从2009年到现在,有两个清晰可辨的地缘政治阴谋可以被标示出,并且上周,可能开始了第三回合的较量。 第一轮回合始于2009年3月,当时中国渔船在距离中国海南岛 (译者注:苏比克湾,靠菲律宾吕宋岛西岸。1901到1992年期间,美国曾在该湾的东南海岸建过海军基地,称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为菲律宾最大的海军军事设施。) 第二轮回合是在2010年7月,美国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进行了回击。在河内(越南首都)的“东盟区域论坛”上,12个东南亚国家抱怨中国在南海问题的杜独断专行,并且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在南海自由通航权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起初,中国对这个“回击”的回应是非常严厉的,据报道,外交部长杨洁篪宣称,克林顿在河内所述是“对中国的攻击”,并且毫不隐讳的提醒新加坡外长“中国是一个大国,而其他国家都是小国,这就是实事!”随后的陈述是中国军方反复强调的,超过130万平方公里南海的“无可置疑的国家主权”——而这里是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争议的地方。 后来明显的证明了,对北京而言,这个严厉反应在外交上的代价是昂贵的,并且中国也逐渐从先前的独断行为开始转变和让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上将,今年4月份,告诉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说,中国海军在2011年最初几个月相对2010年已经少了很多独断专行。中国国家领导人惯例的声称,中国无意于代替作为领导地位的世界强国——美国,并且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已经发誓放弃中国的“门罗主义”。然而,华盛顿的许多人以及全东南亚都看出了,中国的撤退很大程度是对它引发严厉反应的一种战术策略而已,而非是一种放弃宣布领土主权野心的战略决策,无耻的重新解释国际法,并且借助骚扰和强迫作为政策工具。 第三轮回合始于上周新加坡,当时亚太地区国防部长参加由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持的年度“香格里拉对话”。(充分披露:该发起人是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员。)演讲者包括马来西亚总理,俄罗斯的第一副总理,以及澳大利亚、英国、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南韩、美国和越南等国的国国防部长。他们都做了官方陈述,并且很多还参与了公开的答问会(其中《外交政策》的凯布儿·盖,对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进行了巧妙的发问)。另外还有一些“部长-部长”之间的对话,其中包括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和梁的一场会议。尤其是,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南海问题作为一个关键问题,被多次提及。并且,借助这场对话,很多官员都宣布他们国家对这个地区的主权。基于这些发言,南海问题的第三轮回合已经明显开始了,并且将由这三个相互关联的趋势所界定、定义。 (译者注:1、IISS又称作“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2、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俄罗斯的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 首先,美国正用加强的军事存在,支持它在东南亚的政治立场。盖茨在致告别辞时宣布,美国将在新加坡部署濒海战斗舰——一种新的,相对小型的水面船只,用来在遍布东南亚的浅水海域巡逻;拓展与澳大利亚在印度洋的合作;将在美国军队管辖区内增加演练次数和港口访问。盖茨也宣布,不管国内财政预算的压力多大,奥巴马政府都将维持这一区域的美国军事存在。借助这一声明,盖茨承诺美国将要为“空中优势和机动性、远程攻击、核威慑、海上通道、太空和网络、情报、监视和侦察等”(用以抑制中国的所有技术)维持专款。(然而,应该指出的是,未来的采购计划将要由下一任国防部长和国会来决定。) 其次,中国正努力缓和地区问题,但是终将不会退让的。在新加坡,梁比去年的中国发言人更多了一些安抚性的语气。他否认中国试图挑战美国的军事优势,或者限制南海自由通航的声明。他要求通过对话和协商去解决争端,并且反复强度中国常说的,在这一区域和平发展的承诺。 然而,这些非常温和的声明与近来在南海的行为截然相反。仅仅在梁发言的前几天,据说一艘越南勘测船,正在南海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而它的地震电缆却被一艘中国船只割断了,随后,数百越南民众涌向在河内的中国大使馆抗议。相似的情况是,近期菲律宾人在南海遭受了中国的“严重侵犯”,包括在争议岛屿卸载建筑材料。与此同时,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军事能力,继续使周边国家紧张不安。大量的传闻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已经接近可操作状态,五角大楼已经跟踪中国迅速发展的海军力量很多年了。 最后,随着潜在的合作以及冲突的危险(不仅是中美之间的冲突),这一区域的海军装备的投资正在扩大。越南通过“香格里拉对话”,最终确定采购俄罗斯6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以及SU-30(苏-30)战斗机和地对空导弹。这一地区的其他多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新加坡等国,近期也宣布计划加强他们的海军能力,这使得一些美国人指出,在东南亚出现了一个海上军备竞赛。虽然有些人也指出,这个地区即将获得的许多武器并非指向中国,而是指向其他的区域强国,但其核心意思都是,南亚正变得非常拥挤。 那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情。亚洲特别容易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当灾害来临时,美国海军可以给予更多的援助,比如:今年日本的地震和海啸,或者是2004年印度洋的海啸。然而,繁忙的国际海域有其固有的危险。潜艇和水面船只很容易相撞,并危及船上的船员,同时,在这个星罗棋布的南海,加上错综复杂的各种申明,其实增加了一个危险的不稳定因素。除此而外,现在拥有了新的海军实力的国家,有能力通过武力,或者武力威胁,去强制执行那些意味着数十亿美元资源所有权的申明,也使得他们在国际威望有一个可观的提升。 很明显,对于这个还未形成的初生的海军力量,与其令其进入一个恐惧、对抗和冲突的恶性循环中,倒不如加以治理,使其进入到一个健康而成功的国际体系中。美国和中国有机会领导这个区域,走到一条多产而富饶的路上。可以通过改善这个区域的人道援助和灾难恢复等的多边努力,作为一个好的开端,去发展健康合作的习惯,建立互信。针对这一区域,包括美国和中国,也很有必要达成一些协议——这些协议可沿着1972年,由美国和苏联为避免海上碰撞和管理潜在意外碰撞事故而达成的“海上事故协议”作为方向。 一个灾难性的东南亚军事竞赛是无法避免的。如果他们限制了自由通航权,或者威胁到了区域的稳定性(这两者对华盛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将会鼓励新的海军强国兴起,以此来帮助维护他们的独立性。随着这些强国的出现,他们很可能会希望得到美国继续的帮助和约定,然而,也会寻求同中国保持紧密的关系。那很正常。毕竟,现在已经不是20世纪那样,通过影响范围和轴心来界定强国竞争。21世纪的地缘政治学认识到,与其对领地的扩张,不如一起建立一个稳定的,并允许各个国家去追求经济竞争的环境。解决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关键点,在于包容这样的复杂性。 (译者注:原文为“…provided theydo not limit…”,应该翻译为“如果他们没有…”,但是这里意思会有误,因此,改为“如果他们…”) 我们将要看到,第四轮回合将会怎样。 亚伯拉罕?邓马克是美国在亚太地区以及全球公域的外交与国防政策专家。2007年至2009年期间,他在国防部长办公室任职,担任中国事务国家主任。 注:本文仅代表原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证实或赞同其描述,且与译者及网站立场无关。 (责编:Ye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