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域外 > 于时雨:本·拉登、阿拉伯民主和政治伊斯兰
于时雨:本·拉登、阿拉伯民主和政治伊斯兰
时间:2011-07-19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于时雨 被查看:

 

 

  在阿拉伯民主浪潮风起云涌之际,九一一恐怖袭击的罪魁本·拉登(奥萨马)终于被美国查获击毙,并不是巧合。虽然早已像麦当劳那样连锁化的“基地”(卡伊达)组织决不会因此销声匿迹,短期内甚至会变本加厉,但是随着阿拉伯民主浪潮的高涨,本·拉登代表的暴力极端主义在国际政治伊斯兰运动中的市场越来越小。

  

阿拉伯民主挑战更甚于恐怖主义

 

  对美国而言,本·拉登之死的主要意义在于内政:奥巴马的连任竞选因此获得极大的政治资本。但在国际舞台上,华盛顿却面临阿拉伯民主带来比基地组织更大的挑战。最新的例子,是巴勒斯坦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开罗初步达成的和解协议。

 

  黎巴嫩《每日星报》把这一协议描述为一场政治地震,这并不是看好哈马斯与法塔赫能够很快捐弃前嫌,而是形容动乱后匆匆组成的埃及新政府,面对深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却能通过安排促成这一巴勒斯坦和解协议,而开始恢复它在阿拉伯世界中的传统领袖地位。

 

  这一外交主动显然有违于华盛顿的意愿和利益。这首先意味奥巴马政府仍然在推动的以巴和谈的末路。以色列政府马上宣布:巴勒斯坦当局必须在与以色列实现和平和哈马斯和解之间作出选择。言下之意是两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而美国也作出反应说:(未来的)巴方团结政府必须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这是代表广大民意的哈马斯组织近期决不会妥协同意的条件。

 

  《纽约时报》的报道,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埃及政府受到即将举行民主选举的推动,而开始采纳“更准确反应公共意愿”的政策。除了公开与被华盛顿“钦定”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握手言欢,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还宣布即将解除对加沙地区的边境封锁,并且与以色列的头号敌人──伊朗重建正常关系。这都是令以色列和华盛顿忧心忡忡的外交动向。

 

  2月初,还在埃及动乱初期,我预言民主化之后,阿拉伯世界的外交政策必须向街头民意靠近看齐,因此会彻底改变大中东的政治布局。短短三个月,埃及民主选举尚在未定之天,民意压力已经造成过渡政府如此政策巨变,不能不感叹民主浪潮的冲击速度和幅度。

 

  几十年来的专制主义统治,不仅延滞了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为美国单方面支持以色列扩张提供外交口实。大中东的实际情况,是数百万犹太人的利益,压倒了近3亿阿拉伯人口的民主意愿,也掩盖了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反犹主义罪孽,却要不相干的回教阿拉伯民众“买单”的事实。

 

  阿拉伯专制政治对欧美有利

 

  西方目前对利比亚民主运动的投机,并不能掩盖阿拉伯专制统治符合欧美利益的历史事实。据英语《亚洲时报》披露:在美国安排下,埃及长期以优惠价格向以色列提供天然气,大笔回扣中饱了穆巴拉克“太子”们的私囊。无怪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有关油气管道频频发生爆炸事故,新总理下令审核向以色列出售天然气的价格协定等等,成为以色列又一新安全顾虑。

 

  《华盛顿邮报》报道最新的埃及民调结果:75%的民众对穆斯林兄弟会有好感,79%的人对美国持有负面看法,另外认为美国对埃及民主革命起了负面作用的人差不多是相反看法的两倍。

 

  当然,华盛顿会以各种手段尤其经济杠杆来维持对埃及的影响。但是我早就预言:即便奥巴马有意改善与回教世界的关系,美国巨大的亲以色列势力也不会允许真正的突破。随着阿拉伯民主浪潮对以色列的威胁明显化,造成后者不安全感日益上升,以及奥巴马本人的连任选战需要,华盛顿利益与阿拉伯民意的未来冲突只会增加。

 

  华盛顿压迫阿巴斯政府参加失败的以巴和谈,是个很好例子。阿巴斯本人新近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访谈时,用了“上树抽梯”来比喻奥巴马政府的“出卖”:白宫先用以方“全面冻结”殖民扩张的前提,诱迫阿巴斯参加和谈,然后在以方恢复扩建殖民地,特别是伊斯兰世界最敏感的蚕食耶路撒冷东城后,华盛顿还要强迫阿巴斯作出实质性让步。回顾声望无比的阿拉法特,面对远为有利的条款。还是怕成为“民族罪人”而拒绝同意。

 

  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协议背后,还有叙利亚政治动乱威胁到哈马斯后台伊朗的利益因素,哈马斯和法塔赫“武斗”的积怨,也难以很快化解。但是如《纽约时报》承认,最重要的动因和历史大势,是埃及民意对过渡政府的推动。

 

  五年前哈马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正是在于代表了巴勒斯坦的广大民意,可是在埃及和其他阿拉伯专制政府大力配合下,美欧以断绝经援、外交封锁、军事政变等手段予以扼杀。

 

  在阿拉伯民主浪潮之下,华盛顿再是用“恐怖主义”大帽子,也无法掩盖整个区域尤其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代表的伊斯兰民意,而重演破坏哈马斯赢得民主选举的叶公好龙手段。另一方面,民意最终通过选举和选票表达,是无法阻挡的世界大势,也是消除极端主义的最有效途径。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责编:YeL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