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域外 > 印度需要一次“卫星时刻”
印度需要一次“卫星时刻”
时间:2011-05-24 来源:耶鲁全球 , 2011年03月04日 作者:大卫•J•卡尔(David J. K 被查看:

 

 

竞争是个人与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竞相创新的全球化“战争”中,教育成为了首选“武器”。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向国民敲响了警钟:与美国相比,印度和中国培养出了更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回顾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在美国国内掀起了投资教育和科技事业的新浪潮;为此,奥巴马呼吁另一个“卫星时刻”(Sputnik moment)的到来。但是,“亚洲战略计划”(Asia Strategy Initiative)主席大卫•J•卡尔指出,印度教育系统也亟需一次“卫星时刻”的洗礼:半数的印度儿童在小学阶段辍学;政府在高等教育的科研经费上出手不够大方;虽然印度每年培养出60多万名工程师,但多数都无法胜任国际水准的工作。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创新不可或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应当资助并尊重科学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质量不断精益求精。——耶鲁全球

 

 

要参与全球竞争,印度必须振兴教育并激励创新

 

洛杉矶:为了塑造未来的发展,历史再次成为了新闻的焦点。近日,为了鼓舞国民士气,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回忆起了53年前的历史。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之一,印度也可以从奥巴马此举中获得些启发。

 

1957104,苏联发射了史普尼克一号人造卫星。美国的政治家借此掀起了科技和教育领域大规模投资的新浪潮。112,在一篇题为“人造卫星成为美国科研的动力加速器;变化指日可待”的文章中,《纽约时报》指出,“人造卫星的长轨道投影能够在几周内实现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多年未竟的目标。” 19589月,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总统签署了《国防教育法案》,大力推进数学、工程学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次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投入运作。

 

半个多世纪之后,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陈述中引用了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全球性竞争压力,重新回到了美国政策圈的一个普遍主题。在咨文中,他不时提及这两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大国有着庞大的人才产出,力主在美国经济和教育领域进行改革。正如他在2009年的一次市政会议中所提到的,“如果我们的孩子在与中国和印度的孩子竞争时表现平庸,这样的结果我们承担不起。”去年,在拉斯维加斯的一次集会中,奥巴马告诫道,如果中国和印度“比我们培育出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我们将必输无疑。”

 

美国的商界领袖和科学家告诫人们,印度和中国正在逐渐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

毫无疑问,中国和印度正在大力发展研究和开发事业,培养出了比美国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然而,其毕业生的质量却普遍不尽如人意。在印度,由于印裔工程师和科学家在推动美国的繁荣和创新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硅谷尤为显著),同时,越来越多聪明勤奋的印度学生在美国的高校就读,这些都掩盖了上面提到的事实。一批著名的商界领袖和科学家撰写了《在风暴中崛起》(Rising Above The Gathering Storm),该报告于2005年公开发表,正是以印裔人才在美国的出色表现为背景。在报告中,他们提醒道,印度和中国正在迅速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库,其人才低薪并且训练有素,终将取代美国在创新上的优势。

 

然而,印度要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竞争者,就必须改变其教育体系极端不完善的现状。在20国集团中,印度不但教育指数最低,与巴西、俄罗斯、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其公共教育系统也排名落后。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0-2011年度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在对139个国家进行的评估中,印度的初级教育质量排在第98位,高等教育和培训排在第85位。在这两项指数排名中,中国分别位列第35位和第60位。

 

印度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竞争者,必须改变其教育体系的极端不完善现状。

半数的印度儿童在小学阶段辍学;剩余的则有一半无法完成高中学业。尽管近来印度在改善小学和中学教育上做了些努力,平均起来,印度儿童接受教育的年限还是不及许多新兴国家中的同龄人。印度大学教育体系的深层弊端也非常明显。只有很小比重的大学适龄人口在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就读,跟其他一些新兴国家大学教育的普遍性相比,该比重远远落后。中国的大学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印度的两倍之多。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认为,印度“很多地区的大学教育系统都需要重新整顿”。他列举了20076月的问题现状:“印度10%左右的适龄人口就读于各种高等教育机构,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入学比例为40-50%……不足50%的中学学生继续接受各种形式的大学教育。几乎三分之二的大学和90%的学院的质量参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重要的,现在让印度烦心的是,印度的大学课程跟不上就业需求的步伐。”

 

印度在高等教育体系上的总开销低于其他国家,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因之受到影响。

印度在高等教育上的总开销远远低于许多其他类似国家,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因之受到影响。辛格的科学顾问已经发出了警告,指出印度大学的科研工作“创下了历史新低”。甚至享有世界声誉的印度理工学院在科研成果上也不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印度的研究机构很少能够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也就很难吸引、留住顶级学者和研究人员。在核心的国际期刊中,印度教职员发表的研究文章数量相对较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印度因高科技产业而闻名世界,2009年印孚瑟斯科学基金会(Infosys Science Foundation)却没有找到一位合格的接受者来领取其首期奖项,而该奖项正是为了奖励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印度研究人员而设立的。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世界权威期刊,《美国计算机学会学报》(The Journal of the ACM)也因为质量问题数年没有刊载印度学者的稿件。

 

印度核心技术领域的毕业生教育质量落后于美国和欧洲。对印度大批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的疑虑使新德里加入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该组织主要管理国际工程师学位的互相认证)的申请陷入了困境。尽管印度的技术行业蜚声世界,但每年培养出来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却为数不多。事实上,尽管以色列总人口只占印度的1/160,其毕业生的数量却与印度大体持平。新德里的一位高级政府官员最近指出,基于这些人才数量如此微不足道,印度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强国。

 

教育的缺陷已经导致了职业技能的严重短缺。麦肯锡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印度每年培养出约65万名新工程师,但只有25%的技术类毕业生和约15%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够胜任海外IT业和商业流程外包产业。其余的则不具备必需的技术知识、英语语言能力和协作能力。该报告预测,2020年之前,IT业可能会出现一次缺口为350万人的用工荒。总理办公室的另一位官员指出,“残酷的现实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炮制了大量的毕业生,而在用工单位看来,这些毕业生并不见得就是有用之才。”国会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该报告认为,印度技术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依旧令人堪忧”。

 

过去20年间印度的变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其面临的艰巨挑战视而不见。

这种技能缺口在其他领域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份2009年的世界银行报告总结道,土木工程技术的极度短缺严重危及印度的发展前景。要实现新德里政府改善印度破旧的基础设施的雄心壮志,印度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必须增加三倍。为了发展岌岌可危的能源行业,印度不得不依靠雇佣数以万计的中国籍工人。印度国家电力局主席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承认,“我们国内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

 

过去二十年间印度的惊人变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对其面临的艰巨挑战视而不见;可以说,这些挑战在人力资本的发展领域最为棘手。印度深厚的民主资源将来可为其成长为成熟的国际力量奠定基础。就当下而言,印度能否开发潜能实现实质性飞跃这一前景并不明朗。同美国一样,印度也需要一次自己的“卫星时刻”,从中警醒,将教育事业推向更高层次的轨道。

 

大卫•J•卡尔,“亚洲战略计划”(该咨询公司总部位于洛杉矶)主席 ,近期担任“加强印美全球创新经济合作两国工作组”项目主管(Bi-national Task Force on Enhancing India-U.S. Cooperation in the Global Innovation Economy),该工作组由太平洋国际政策协会 (Pacific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Policy)和印度工商联合会(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共同资助。

Rights:版权信息: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1

 

(责编:YeL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