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夺在亚洲安全与经济问题上的影响力,中美两国展开角逐。在题为“中国能对抗世界吗?”的耶鲁全球系列文章的下篇中,皮查蒙•约范童(Pichamon Yeophantong)研究员指出,中国奋力争取资源的侵略式行为受到其东南亚诸邻国的无声抵抗。皮查蒙解释到,“由于同时与中国和美国具有紧密历史联系,东盟成员国时常发现,一旦中美有任何行动,无论好坏,他们自己都只能接受。”那些相同联系让东盟国家有能力使两个大国保持平衡。对于正发生在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东盟以实用主义的立场来应对,既强调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又强调与美国的安全联系。在历史、地理和经济方面,中国在该地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不能选择与之直接对抗。历史表明,强国会因为其鲁莽行为而削弱自己的地位,而东盟期望中国信守其和平崛起的承诺。——耶鲁全球 东盟质疑对中国南海的意图,设法应对中国新的自信立场 台北:美国最近主张在有争议的中国南海上的“航行自由”,表示要“尊重国际法”,肯定了其中涉及的“国家利益”。这一举动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也扩大了东盟在面对中国时的活动余地。不出所料,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报以怒斥,认为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言论是在外交上“攻击中国”。北京也试图使东盟的反应朝积极的方向转变——这标示了由其触发的新一轮外交斗争的轮廓。 各种辞令充斥其间,各国的媒体都将东盟成员国的反应描绘成对己方的赞赏:美国新闻媒体立即宣布东盟成员国非常愿意接受美国可能扮演的角色——作为“诚实的中间人”去调停争端。中国媒体则报道亚洲各国代表在会后向杨洁篪“道贺”,称赞中国的立场。尽管对东盟成员国态度的报道是如此的自相矛盾,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任何关于东南亚国家自己如何理解这一争议的真实报道。 经过中美间长达数月的高度紧张局势与口舌之争,东南亚见证了国际政治的新阶段。 经过中美间长达数月的高度紧张局势与口舌之争,东南亚正目睹着国际资源政治的新阶段。从湄公河的危险水位到中国南海和东京湾地区渔业的管理,资源问题对地区稳定来说至关重要。只需关注一下最近中国和日本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争论,就能明白资源政治是如何使外交对抗快速升级的。 围绕中国南海的敏感争端——尤其是涉及南沙群岛(Spratly islands)与西沙群岛(Paracel islands)争端——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区的另一重大难题。该地区紧张局势持续升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专属经济区(EEZ)重叠造成的关于捕鱼权和潜在能源资源的摩擦越来越多,中国海军(the PLA Navy)快速的现代化,以及最重要的,中国闪烁其词的言行。 中国这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经常向其临国发送充满矛盾的信号。中国先是拒绝与越南及马来西亚共同向联合国呈递关于大陆架延伸部分的联合声明,但随后又书面提出反对理由,并附上了声称其拥有该海域的臭名昭著的九虚线地图(nine-dash line map)。这便是中国变化无常的一个例证。 中国这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经常向其临国发送充满矛盾的信号。 那些两极分化的观点认为,东南亚要么追随美国浪潮借此制衡崛起中的中国,要么联合后者来牵制前者。与此相反的是,东南亚国家对待中国飘忽不定的行为的反应则是千差万别。 由于同时与中国和美国具有紧密历史联系,东盟成员国时常发现,一旦中美有任何行动,无论好坏,他们自己都只能接受。结果是,他们练就了具有实用主义性质的敏锐判断力,使自己能够机动且灵活地周旋于两个大国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尽可能保持低调的外交策略,这一点至关重要。将中国南海问题剔出本月召开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ADMM+)议事日程的决定——虽然海事安全被纳入会议主题——显示了当前的通行立场。马来西亚国防部长艾哈迈德•扎希德•哈米迪(Ahmad Zahid Hamidi)评论说,即便真的发生了争端,东盟也依旧会是通过“非情绪性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实现合作。 在那些仅间接牵涉到若干环礁争端的成员国,如文莱、泰国和新加坡,中立态度则颇为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诉诸各种法律协定和国际法的同时,和平对话和谈判均被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曼谷阐明了泰国的立场,声明其支持将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发展成区域行为准则。显而易见,这一手段是要让北京放心。 东盟成员国已经练就了具有实用主义性质的敏锐判断力,也已经会灵活地周旋于中美两国之间。 这表明,尽管中国日渐自负,言论难以琢磨,只要能够容忍,还是有国家愿意与其进行建设性的联合。虽然东南亚国家提防着中国的扩张,但他们也同样关注与中国紧密的经济联系。正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实施所展示的那样,这不仅仅是东盟国家依赖于中国的实例,同时也是中国依赖东南亚贸易与投资的例证。 据此,东盟成员国持实用主义立场,一边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军事联系,一边又与中国发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这也就不足为奇了。保护地区稳定这一更宽泛的问题与各国相互依赖这一现实具有内在联系。不可否认,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该地区发展及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仅关系到中国应当做些什么,使他国对其意图放心,而且关系到中国的伙伴们能做些什么,使中国以一种可惠及整个地区的方式崛起。 即使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些与中国在专属经济区(EEZ)重叠问题上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国家,都赞同东盟回避中美之间的口水战,期望能避免形成三足鼎立,而东盟则夹在其中的格局。 例如马尼拉就通过外交部长阿伯特•罗慕洛(Alberto Romulo)声明,谈判应当严格地控制在东盟与中国之间,从而很明显地刻意与美国保持距离。他极力主张通过落实行为准则来解决争议。 这是谨慎之策,而且也是必要之策。给中国施加过多的压力或者支持美国扮演调停者角色都只能使中国的立场更加强硬。必须使中国留在谈判桌上,并且用这种方法通过诸如东盟10+3(ASEAN+3)、东盟防长扩大会议(ADMM+) 或东盟地区论坛(the ASEAN Regional Forum)等机制逐渐将其纳入东盟。 东盟成员国一边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军事联系,一边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经济联系。 与此同时,美国明显地表现出想要通过插手中国南海事务以恢复其在东南亚地位的欲望。这已经不再是东南亚国家想让美国介入,而是相对于中国在该地区不断增长的影响力,美国想捍卫其在该地区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这使东盟各国能更容易地同时保持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有利联系。这不是说,东盟成员国需要美国作为掣肘中国的力量,而是说,美国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早已位于天然杠杆的一端。 从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上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东南亚国家不能避开这一现实。不像美国,东盟成员国与中国有着领土和领海的交界,同时中国在这一地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其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可以回溯数个世纪。 与中国直接对抗已经不再是切实可行的选择。恰恰相反,抱着同化中国使其加入东盟地区治理机制的目的,建设性的参与和合作对于控制这个复兴中的大国的崛起必不可少。 北京应当注意,即便是最友善的邻居,其忍耐力也是有限度的。尽管近几年越南渔船多次被扣留,河内以往都很少批评中国,但最近却反驳中国最近一次的扣押是“无理的”,“侵犯了越南的国家主权” 。与美国、俄罗斯及法国之间关系的增进使河内的姿态日益坚定,同时河内还积极主动地增强其军事实力。在中国南海或者其他地方的过分非理智行为最终将损害北京的利益。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作者、译者与出处——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皮查蒙•约范童(Pichamon Yeophantong)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 Rights:版权信息: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0年 (责编:Ye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