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据新华社报道, 中日关系5年来积极恢复,但两国民间对立情绪此次何以再次突然激化?两位长期观察中日关系的专家深入解析。 此外,南方周末记者走访日本右翼团体,为您展现在街头喊口号之外的右翼的真实现状。 自信的缺乏,演变成为社会的情绪。“右翼势力其实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政治诉求,但却恰好迎合了日本社会的保守情绪。” “右翼都是一帮危险分子、黑社会,一语不合,没准就会动手。”这是不少日本民众对日本右翼组织的印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 新华社报道,中方已就此向日方表明严重关切。 两国民间的对立情绪,或者更准确地说,中国“愤青”和日本“右翼”之间的对立情绪,一直经历着一种奇怪的对峙:一方面,双方都以为对方占据了各自国内的主流民意,在不少日本人看来,似乎中国到处都是抵制日货的愤怒青年;而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日本整个社会的右倾,将不可避免地使日本重新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而另一方面,在日本,右翼正在被逐步边缘化。围攻中国使领馆,右翼最后到场的只有几百人,以至于在不少日本人看来,这无非是右翼的“最后挣扎”。 衰落的右翼? “一水会”是日本战后“新右翼”的主要代表团体,不过其办公室并不好找。 南方周末记者从地铁站出来,转进小巷,又转进另一条更小的小巷,走了冤枉路,才找到“一水会”的总部。 木村三浩是“一水会”目前的领导人。今年8月,他刚刚接待了八九个“欧洲民族主义运动联盟”的极右翼政党的代表。 1970年,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鼓动日本自卫队发动旨在恢复军国主义的政变,并在事败后自杀。两年后,一群他的追随者成立了“一水会”。 “我也不是没有进行过激烈的街头抗议。”木村三浩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特别展示了一个打火机,因为上面有代表日本皇家的图案的徽章。木村悠闲地用它点了一支烟,“靖国神社有卖的”,他说。 日本右翼团体的会所内部,陈设都有鲜明的政治特点。“一水会”入门即见三岛由纪夫的大幅画像。一座神龛,供奉着天照大神——日本传说中的天皇的始祖——的牌位。 木村三浩特别向本报记者强调,他们“有决心为国家民族不惜放弃自身”。 在很多中国游客的描述中,所谓日本右翼,就是开着卡车在街上、用扩音喇叭喊口号、头扎白布的人。然而,木村三浩却告诉本报记者,在东京都政府出台“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规定后,很多日本右翼团体甚至因为没钱安装相关尾气净化设备,而不得不选择了减少上街宣传政治观点的次数。 不过,共同社一名要求匿名的记者向南方周末记者说,右翼团体经常和黑社会性质的日本暴力团体来往,而暴力团体又时常参与一些大公司的大工程项目,所以其中的猫腻,常为右翼团体利用,作为换取大公司捐助的资本。 据本报记者了解,日本右翼团体也时常举办一些所谓“恳谈会”,不少日本企业都会派代表参加,并奉上数量不菲的礼金。木村三浩对本报记者说,这些礼金也是“一水会”日常运作经费的“重要来源”。 “抗议是为了显示存在” 在日本另一个右翼团体“正气塾”,其会所大门上并没有直接挂上他们的组织名称,而代之以某株式会社的门牌。“曾经有民众来我们这里抗议,为了避免麻烦,我们就不把牌子挂出去了。”该组织代塾长中尾征秀郎对本报记者说。 在东京街头,本报记者问及普通市民对右翼团体的评价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竟然是“很吵”。 事实上,在近年来几次右翼组织的抗议活动中,激情往往仅限于抗议者本身,周围的日本市民,常常只是看看就走,甚至连看都不看。 在木村三浩看来,这十数年,支持右翼的民众人数增加了。不过根据日本警视厅官方网站公布的数字,1994年右翼团体登记人数16,000人,而这一数字在2004年减少为10,000人。 “右翼团体其实已经被很边缘化了。”一名要求匿名的自由撰稿人对本报记者说,“没钱,没活动,也没什么人理会。” 不过,每每有重要的中国代表团访问日本时,日本右翼团体的街头抗议就活跃起来。“毒饺子”、“西藏问题”、“奥运圣火”,这些都被用来作为批评中国的议题。 据新华社旗下《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此前,日本右翼组织已经包围过日本首相官邸,他们叫喊要定 用木村三浩的话说,右翼的抗议“显示了存在感”,“让大家知道了右翼的可怕”。 保守的情绪 2008年,“一水会”代表木村三浩、“八千矛社”代表犬眆哲尔以及“正气塾”代塾长中尾征秀郎,举办了一场中国导演李樱的电影《靖国》的试映会。 试映会还邀请了媒体参加。“我们传统上并不信任媒体。不过现实情况让我们思考右翼运动如何开展。”木村说,“第一次主动向媒体发布看法,效果不错。”“近几年来,日本整个的社会趋向保守,这是不争的事实。”日本资深媒体人河野彻对本报记者说。 面对泡沫经济的崩溃、社会改革后的激烈竞争、全球化的冲击。“对很多现在的日本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河野彻说,“只剩下了明治维新之后的光荣。” 自信的缺乏,演变成为社会的情绪。“右翼势力其实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政治诉求,但却恰好迎合了日本社会的保守情绪。”早稻田大学的刘迪说,“所以尽管右翼团体不招人喜欢,他们的情绪本身,却得到了日本社会的回应。” (责编:Ye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