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域外 > 罗伯特·卡普兰:中国势力的地理版图(中)
罗伯特·卡普兰:中国势力的地理版图(中)
时间:2010-06-14 来源:本站特稿 作者:罗伯特·卡普兰 被查看:

 

南面的前景

 

中国的影响力也正在向东南方向扩展。事实上,由于东南亚各国相对弱小,大中国出现的阻力最小。相对而言,基本上没有什么地理屏障将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这些国家与中国隔离开来。一个以湄公河为中心、通过公路与河流将印度支那地区所有国家连接起来的势力范围正在形成,而中国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是其天然的首都。

 

缅甸是东南亚大陆最大的国家。如果巴基斯坦是亚洲的巴尔干,有被肢解的危险,那么缅甸就像是20世纪初期的比利时,有被其强大的众邻蹂躏的危险。与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中国陆地边境的其他地区一样,缅甸是一个拥有大量中国迫切需要的自然资源的孱弱国家。中国和印度都在争取在缅甸的印度洋海港城市实兑(Sittwe)发展深水港,两个国家也都希望最终建成来自孟加拉湾的天然气管道。

 

就整个地区而言,北京已经在某些方面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战略。过去,它分别与东盟的每个国家进行谈判,而不是将所有这些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谈判。即便是中国与东盟新近达成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也可以说明,中国将如何继续发展与其南部邻国之间有利可图的关系。它将东盟作为一个出售中国的高附加值制成品、收购低附加值农产品的市场。这导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盈余,尽管东盟国家正在成为一个由中国的廉价城市劳动力生产的工业产品的倾销地。

 

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也是因为曾经的地区强国泰国近年来受到国内政治问题的困扰,越来越少地扮演地区性轴心国家的角色和发挥制衡中国的固有作用。泰国王室以及年迈多病的国王不再能像以往那样起到稳定政局的作用,泰国军方派系斗争严重(就在美国为了应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而较少关注这一地区的军事演习之时,中国正在与泰国建立双边军事关系,同时也在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建立这样的关系)。

 

位于泰国南面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随着它们的开国强人马哈蒂尔和李光耀分别退出权力舞台,正在进行大胆的民主转型。马来西亚在经济上将进一步受到中国的影响,在华人感觉受到占多数的马来穆斯林威胁的情况下尤为如此。尽管新加坡的人口大部分是华人,但是新加坡政府担心成为中国的附庸;多年来,它培育了与台湾的军事训练关系。李光耀曾公开呼吁美国继续在军事和外交上介入这一地区。印度尼西亚一方面需要美国的海军存在防范中国,另一方面也担心作为美国的盟友会激怒其他的伊斯兰世界。在东南亚,随着美国的权力鼎盛时期已经过去,而中国的权力正在崛起,该地区的国家逐渐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以缓解北京的分而治之战略的影响。例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已联合起来打击海盗。这些国家自立程度越高,它们受中国崛起的威胁就越小。

 

中国军队

 

中亚、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南亚是中国影响力的天然地带。但这些地区的政治边界不太可能会发生改变。朝鲜半岛局势有所不同:中国地图看上去明显是被截断的,而且那里的政治边界很可能发生变化。

 

朝鲜半岛的例子表明,中国的陆地边界吸引着更多机会而不是危险。正如麦金德所表明的,中国似乎正在发展强大的陆权和海权,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至少会超过俄罗斯。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写道,“在国际体系中最危险的国家是拥有大规模陆军的陆上强国。” 这可能是令人们对中国的影响力感到担心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个国家正在成为一个陆上强国。但是,中国仅仅部分符合米尔斯海默的描述:中国拥有160万陆军,在世界上是最庞大,但它在未来几年中还不会具备远征实力。解放军的确对2008年在四川的地震、近年来在西藏和新疆的民族骚乱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安全挑战作出了回应。不过,根据新美国安全中心亚伯拉罕·丹马克(Abraham Denmark)的观点,这只是表明解放军可以从中国大陆的一端向另一端调遣部队,而不是表明它已经可以以军事部署所需要的速度调动补给和重型装备。无论如何,获得这种能力也许并不重要,因为除非出现误算(如果发生另一场中印战争)或者填补真空,解放军不可能越过中国边界。中国可以通过人口迁移和企业投资等方式填补广阔边境地区的权力真空,而不需要一支远征陆军后备部队。

 

中国在陆地上的实力空前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的外交官,他们近几年一直忙于解决与各中亚共和国、俄罗斯和其他邻国之间的许多边界争端(印度明显是一个例外)。

 

这一变化的意义不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目前已经不再有一支陆军能够影响中国东北;在冷战期间,这样的军事存在曾迫使毛泽东将中国的国防预算大量投入陆军,而忽视了海军的发展。正如长城的存在所表明的那样,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担心这样那样的来自陆地的入侵。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这样。

 

立足海上

 

得益于陆地上的有利形势,中国现在可以游刃有余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尽管对沿海城市国家和岛屿国家而言追求海权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历史上闭关锁国的陆上大国而言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就中国而言,这样一件奢侈的事情却又比较容易实现,因为中国的海岸条件与其内陆条件一样得天独厚。中国控制着太平洋温热带区域的东亚海岸线,其南部边界靠近印度洋,这使得它也许有朝一日会通过公路和能源管道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在21世纪,中国将主要是通过海军在海外投射其硬实力。

 

中国在海上所面临的敌对环境要比在陆地上更加严峻。由朝鲜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包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连成的所谓的“第一岛链”令中国海军头疼不已。这些地区除澳大利亚以外都是潜在的热点地区。中国已经卷入了对中国东海和南海能源丰富的海底区域的各种争端中:与日本的钓鱼岛/尖阁群岛之争,与菲律宾和越南的南沙群岛之争。这些争端可以让北京在国内激起民族主义情绪,但对于中国海军战略家来说,这幅海景是极为残酷的。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和吉原恒淑(Toshi Yoshihara)的话说,这条“第一岛链”是一种“逆向长城”:由美国的盟国组成的一条层次清晰的链条,起到了监督并且阻止中国进入太平洋的作用。

 

中国对这种不自在感的回应有时是具有进攻性的。海权通常比陆权更加温和:海军本身并不能占领广阔地区,而且所要做的远远超过作战——即保护贸易。因此,人们可能期待中国也会像其他海洋国家——威尼斯、英国、美国——一样仁慈,向那些国家一样主要关注自身,维持一个和平的海洋体系,包括贸易自由。

 

但是中国并不是那么自信。作为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海洋国家,它是从领土的角度来看待海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包括美国的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等领土)等词语表明,中国把所有这些岛屿都视为中国大陆的延伸岛屿。以这样一种零和方式看待这个国家的毗邻海域,中国海军领导人展示了20世纪之交美国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的进攻哲学,马汉主张对海洋的控制和决定性战役。但他们还没有实施这种哲学所需要的蓝水海军,而且雄心与手段之间的这种差异导致过去几年出现了一些尴尬事件。200610月,一艘中国潜艇尾随小鹰号航母,然后在鱼雷发射范围内浮出水面;200711月,中国拒绝小鹰号航母编队停靠香港维多利亚港(小鹰号于2010年成功访问香港);20093月,几艘中国军舰驱逐了在中国的12海里领海线附近公开执行任务的美国“无暇号”侦查船。这些行动表明中国还不完全一个海军强国,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海洋大国。

 

中国在海上的自信也表现在其资产购置行为上。北京正在发展不对称的专项能力,旨在阻止美国海军进入中国东海和其他中国沿海水域。中国已经对驱逐舰队实施了现代化,并计划获得一至两艘航空母舰,但是并没有全面购买军舰的计划。相反,中国重点建造的是常规潜艇、核攻击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美国海军前副部长助理塞思·克罗普西(Seth Cropsey)和国会研究处的罗纳德·奥罗克(Ronald O'Rourke)认为,中国在15年内可以发展一支比美国海军更强大的潜艇部队——美国海军目前现役潜艇的数量为75艘。此外,克罗普西指出,中国海军计划使用超视距雷达、卫星、海底声纳网络和网络战等手段为反舰弹道导弹服务。这些手段加上中国迅速壮大的潜艇舰队旨在最终阻止美国海军轻易进入西太平洋的重要地区。

 

作为控制台湾海峡、中国东海等近海水域所作的努力的一部分,中国也在提升其水雷战能力,从俄罗斯购买第四代战斗机,并且在沿海地区部署了约1500枚俄罗斯的地对空导弹。此外,在他们把光纤系统埋入地下、将防御能力深入中国西部以脱离潜在敌国的海军导弹射程的同时,中国也在制定打击美国实力的象征——航空母舰——的进攻策略。

 

当然,中国不会很快攻击美国的航母,而且,要想直接在军事上挑战美国,中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的目的是沿着其海岸线发展这样的能力,以便在它希望的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阻止美国海军在第一岛链与中国沿海之间进出。由于塑造对手行为的能力是权力的本质,这表明大中国将在海上和陆上实现。(刘丰译)

 

(责编:YSF)
顶一下
(5)
71.4%
踩一下
(2)
28.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