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域外 > 金融危机对东亚软实力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东亚软实力的影响
时间:2009-12-04 来源: 作者:托马斯·赖特(Thomas J. Wri 被查看: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以及东亚研究所举办的研讨会报告

2009年10月22日-24日芝加哥

 

托马斯·赖特(Thomas J. Wright)

芝加哥全球委员会研究所执行董事

 

前言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全球经济基础。虽然这次危机发源于纽约但是受到撼动最严重的却是亚洲,其中很多国家的贸易下挫、经济增长陷于停滞甚至遭到逆转。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危机,这次危机的余波可能会使世界上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地区的国际政治板块发生改变。

2008年初,在危机全力袭击之前,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和东亚研究所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资助在亚洲进行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多国软实力调查。提到软实力,意思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而不是压迫达到其目标的能力。这项调查成果表明在亚洲民众眼中美国比中国更倾向使用更多的软实力。现在,该研究发布二十个月后,东亚地区的秩序基础已经发生动摇。关键问题是国际性金融危机是如何影响美国的、中国、南韩以及日本的软实力的以及对亚洲产生影响的。

近来的发展激发了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东亚研究所以及在芝加哥联合举办的研讨会,并得到首尔政府、特别是韩国国际交流团以及芝加哥韩国大使馆的赞助。参加此次研讨的30位专家由现任或者前任的外交政策以及国家安全方面的官员、学者和政策专家组成,一起探讨了当前的危机对上述四个大国的软实力的影响。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与会者主要讨论金融危机对每个国家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这场讨论由芝加哥委员会执行董事托马斯.J.赖特博士进行总结并形成报告。报告中的结果主要来自于这次讨论,但是并不一定反映这次所有与会者协商一致的意见或者每一个人的意见。

马歇尔.M.布顿,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主席

Sook‐Jong Lee东亚研究所主席

 

内容提要

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丹尼斯布莱尔在2009年2月向美国参议院建议“美国短期内主要的安全问题在于全球经济危机及其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他提到这场危机“已经引起了对自由市场政策的持续批评,这使得美国政府难以达成长期目标…对美国管理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架构的质疑也逐渐增多…中国凭借此机会获得了威信。”布莱尔上将的关注也包括美国的软实力,例如美国政策的吸引力在于其他国家支持美国所想要实现的。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和位于韩国首尔的东亚研究所组织了两天的研讨会来研究金融危机对软实力更广泛的影响及其对美国、中国、韩国以及日本的影响。

1. 这场危机已经对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体制带来风险了吗?

2. “美国模式”已经被无可换回的破坏了吗?金融危机后挑战西方正统治理模式以及国际秩序的理念在激增吗?

3. 危机是如何影响美国、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影响力的?

 

这份报告主要受研讨会讨论的启发,提供了11点分析意见:

• 在区域秩序方面,2008年危机可以通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棱镜透视;

• 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已经摆脱了危机而且经济更为坚实,而日本越来越弱;

 

• 软实力或者多边主义的吸引力有所增加,但是如果G-20或者地区性倡议不被提交,这种增加将是极为短暂的;

• 这场危机对中国更为积极的发挥地区性作用施加了压力;

• 日本和韩国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因为他们是亚洲多边倡议的不可获取的角色;

• 对中美经济模式进行一分为二的区别是错误的,因为这是错误的认为美国模式比中国替代方案更差;

• 中国政府并没有利用金融危机的时机对美国国内模式进行批评;

• 对美国软实力的冲击是在能力上——是在军事上陷入困境以及经济上表现无能——而并不是遗弃了美国的世界观;

 

• 国际上试图了解中国的兴趣逐渐增加,但是这和支持中国想要实现的东西完全是两码事。一些国家同样对支持中国在经济上想要实现的和在政治外交上想要实现的进行了区分;

• 中国通常在软实力的使用上显得笨拙是因为它缺乏接受作为正常政治话语的国际批评的勇气;

• 美国的盟国继续支持美国想要实现的,但是他们担心美国实现目标的能力。

 

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被引发,这可能是战后东亚地区历史上的过渡时刻,对该地区大国的影响力产生了巨大影响,至少同1997年危机的影响一样巨大,很可能已经超过了那次影响。在2008年底地区性贸易萎缩,增长率下跌。[1] 美国资本主义和全球化同时遭到指责。尽管出现逐渐恢复的信号,在改变权力分配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受到国内的压力,尽管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很可能改变它们之间的平衡。

刚刚过去的几次主要世界性经济危机——大萧条——导致保护主义高涨,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哲学兴起以及专制主义的的加强。虽然这样的大灾难在这一阶段还比较遥远,不用对危机引起的如是否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和威望遭到严重破坏这样的问题感到惊讶。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丹尼斯布莱尔在2009年2月向美国参议院建议“美国短期内主要德安全问题在于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安生的地缘政治影响。”他提到这场危机“已经引起了对自由市场政策的持续批评,这使得美国政府难以达成长期目标…对美国管理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架构的质疑也逐渐增多…中国凭借此机会获得了威信。”[2]

布莱尔上将的关注也包括美国的软实力,这涉及到一个国家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达到目标的的能力。[3] 从历史上看,软实力同军事实力一样在维护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受到东亚盟国的邀请,与之共享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此外,美国经济模式已经被该地区几乎所有大国选择采用。在亚洲,正如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美国的国际秩序哲学没有像在冷战时期一样有来自于共产主义的竞争对手。尽管自从“9.11”事件后美国连续遭受了7年全球性亏损,由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和东亚研究所在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是东亚地区无可争议的软实力领导者。[4]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领导人一直致力于增强中国软实力,在全球资助孔子学院、主持对外国记者和舆论领袖的研究任务、改善中国媒体、参与文化交流、吸引海外华侨并且在区域多边机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来抚慰邻国其和平崛起的态度。[5]但是中国对软实力的应用同美国不同。中国领导人将软实力主要看作是一种保护性工具——一种纠正海外(有时是国内)对中国的误解的手段。到目前为止,尽管一些国家试图效仿中国自由市场和集权控制的混合模式,但是中国并没有发展出一套理念或者价值观来同占主导的西方正统观念竞争。

芝加哥委员会和东亚研究所组织这次会议,聚集了来自美国、韩国、中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的30位专家来讨论这次危机对东亚软实力和国际关系的影响。选定该主题来提供一种分析工具以了解东亚大国影响力的深层次根源以及它们会如何被正在发生剧变的经济气候所影响。这次会议要处理的首要问题包括:

1. 这场危机已经对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体制带来风险了吗?

2. “美国模式”已经被无可换回的破坏了吗?金融危机后挑战西方正统治理模式以及国际秩序的理念在激增吗?

3. 危机是如何影响美国、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影响力的?这次研讨会由四个阶段组成——分别关于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这份报告提供了在会议过程中产生的11项主题或者见解,但不一定反映所有参与者的意见,报告作者对此不负责任。

1. 1997年仍然至关重要。

在东亚,国际金融危机可以通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棱角进行透视。在1997年美国被认为在应对危机时表现的笨拙、冷漠、居高临下以及无能。同3年之前救助墨西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次美国决定不对泰国进行救助,而美国财政部对设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反对让人难以释怀。这场危机促进了泛亚洲(有别于泛太平洋地区)地区的多边主义,导致清迈倡议以及“10+3”集团的创建。对很多亚洲国家来说,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事实提供证据表明美国领导的全球化所存在的威胁,尽管它也表明美国和亚洲共同分担了经济风暴来临时的脆弱。此外,美国这次的反应在亚洲没有遭到争议。这意味着,有理由相信2008年的危机会增加泛亚洲地区金融合作的动力,特别是如果G-20不能形成一个机构,这会导致美国在很多重要方面降低影响力。

2.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已经摆脱了危机而且经济更为坚实,而日本越来越弱;

尽管近来东亚的成绩优于世界其他地区,它却是最早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地区。虽然对一些分析家来说中国复苏的质量和持续性令人怀疑,但它似乎成为复苏的火车头。中国经济的快速反弹再生了一些猜测,即亚洲正处于极富戏剧性的权力转化过程中,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该地区的领导。确实,只要它稳定快速增长,中国对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性也会增加。相反,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国日本已经严重受到危机影响,在2009年GDP亏损预测为6%,这是出口崩溃的结果。当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时,心理上最重要的时刻步步逼近。更紧密的中美合作以及日本在G-8组织中的影响下降都已经损害到日本的地位和影响力。

3.多边主义的软实力增加

国家无法再软实力上进行垄断。国际秩序的逻辑也可以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行衡量。一般广泛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佐证了各国面临分担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寻求合作来进行解决的情形。总之,可以合理假定某种程度上软实力依赖于能够代表并且推动国际合作的具体进展来解决一些相似问题像国际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以及气候变化的实力,中国是否可以成为自由经济秩序的关键性国家仍然还是一个未知数,该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他国家愿意追随的程度。如果不能实现其承诺并导致备受争议的大国的单边行动,多边主义的吸引力本身可能会极其短暂。

4.这场危机对中国更为积极的发挥地区性作用施加了压力;

无可争议中国现在正处于全球经济的健康中心,金融危机突出了在寻求全球经济秩序问题的办法过程中必须把中国是这一个关键性的角色包含在内——和危机之前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尽管中国领导人已经集中精力来应对这些戏剧性的挑战,但是他们会发现在管理国际和地区秩序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面临着巨大压力。中国已经成为G-20的核心国并且看到了它对国际性机构(如国家货币基金组织)的影响正在增加。中国官方在一些阐述观点上也越来越果断,并同美国发生争执。例如,今年初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利用更多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简称SDRs)来终止美元的主导地位。[6]

鉴于其国内挑战的程度,还不清楚中国是否准备好在国际上承担更大的领导作用。同时还值得怀疑的是其领导层是否考虑出一套可以替代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模型。中国逐渐上升的影响力同样也将其置于更严格的监督和压力下。例如,中国的外汇汇率是其和华府保持紧张关系的源头,特别是当美国的复苏漫长、缓慢并且伴随着大量失业的时候。

5.日本和韩国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因为他们是亚洲多边倡议的不可获取的角色;

在经济危机中日本比中国受损更为严重,但是日本在降低亚洲经济体面对货币危机的脆弱性上富有领导经验——通过“东盟+3”和清迈倡议——使得其继续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外交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除了这个经验外,日本同美国的亲密关系给予了它在泛亚洲倡议会议上特殊的重要性,当它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整合时——通过贸易、区域生产网络以及投资——给予了它更多的影响力。一般地说,日本同样也是创新和技术使用的领先者,这是它的硬实力优势,即使它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但是,为了实现其潜力,日本必须在政治上让自己有序。特别是新当选的日本民主党(DPJ)要制定一个持续的外交政策。

韩国的规模和位置足够确保它继续成为地区外交中的关键性的中间力量,尽管它想避免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另外两个因素让其尤为重要首先,同美国联盟以及成为G-20集团成员国为它在确保联盟和伙伴关系上诚心实意而不是相互削弱发挥了作用。其次,韩国是奥巴马政府可能的外交政策危机点的最前沿地带——如果金正日去世后朝鲜发生不稳定。这种危机可以检测韩国本身的软实力状况。另外一个民主制国家日本会支持韩国统一吗?韩国可以保持并加强其在该地区的良好声誉吗?

6. 对中美经济模式进行一分为二的区别是错误的,因为这是错误的认为美国模式比中国替代方案更差;

.中美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区别——比如华盛顿和北京共识——聚集了大量问题而没有进行澄清。尽管发源于美国,但是中国和美国使用了同一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不同版本。虽然有一些分歧(中央计划的使用以及储备倾向),中国的工业私有化、开放市场以及融入全球市场使得其成为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明星学生。因此,中国不会利用危机向其他地区提供竞争性的模式。中国真正独特的经验和出口的特点是它的独裁政治体制,但是它的吸引力对于其他独裁政权没有因为危机而增加。相对的,韩国和日本已经将美国模式引为己用并且从相关的政治自由中获得了软实力。

7.中国并没有指责危机从美国国内发生。

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学者认为中国应该明确的阐述一套能够团结国内人民并且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价值。研讨会提交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利用金融危机批评美国模式,据猜测这是为了在国内发展一套可替代的价值观的先决条件。根据长远战略集团进行的一项研究,2008年美国经济机构被中国媒体提及的次数其实直线下降,这说明这个国家可能避免在全球化和美国领导地位方面进行争论。有趣的是,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国际公开场合对美国进行批评,但是这并不表明是为了国内自身进行战略性宣传。

8. 对美国软实力的冲击是在能力上——在军事上陷入困境以及经济上表现无能——而并不是遗弃了美国的世界观;

该地区并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大框架以及美国国际秩序的哲学失去信心,但是亚洲确实质疑美国在经济管理和国家安全政策上的能力。金融危机以及对伊拉克拙劣的占领都提醒着华盛顿所犯下的错误,特别是当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之时。美国(以及区域性)对朝鲜迫在眉睫的继承危机的准备工作引起了特别关注。此外,当美国还深陷南亚和中东地带时,如何能期望它成为亚洲地区的领导?这些关注的看法逐渐减轻,因为尽管近来美国为了反对中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并且国会继续反对美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系列行为让人沮丧,奥巴马政府在亚洲的政策还是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对美国的责备往往集中于被认为是进行解决赤字、监管华尔街以及执行负责任的外交政策等问题的严重障碍的国内政策和政治体制上。华盛顿在未来的一年要做的事情会成为监测未来美国行为的天气预报钟。换句话说,美国能够保证国内变得有序吗?相反,中国近来被认为在经济上具有主动性能够迅速调动和利用国家资源。

9.国际上试图了解中国的兴趣逐渐增加,但是这和支持中国想要实现的完全是两码事。一些国家同样对支持中国在经济上想要实现的和在政治外交上想要实现的进行了区分

毋庸置疑的是国际上了解中国的兴趣正在增加。孔子学院的数量、到中国交流访问的学生以及外国对中国的了解的增加,和北京奥运会获得的巨大利益一样,都不会让人感到惊讶。中国明星方兴未艾,世界拭目以待。这种理解可能加强同中国目标一致的协议,但是这未必真实。

其他国家同样也对中国不同类型的目标进行了区分。中国繁荣扮演着带领整个亚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或者在较小的程度上说,带领着整个世界。中国对全球经济逐渐上升的重要性意味着其他国家在看到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就时也会得到国家利益。这是将中国看成是具有新机会的领土并且希望在此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逐渐增多并外溢的结果——是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是,涉及到政治方面,情况就模糊的多。其他东亚国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后果感到紧张。虽然这些国家从中国非威胁的外交政策及其参与多边机构中承诺中得到了一些安慰,他们同时还依赖现在的美国来防止中国的意图和行为发生改变时的保险政策。表面上抓住中国在金融危机后的比较优势增加了这种势头。作为一般的规则,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正在上升,它的软实力就会处于危险之中。

10. 中国通常在软实力的使用上较为笨拙。

中国政府看上去难以接受作为正常政治话语的公开批评。这次研讨会听说了记者和其他舆论界在中国能够触及到的范围极为复杂,在一些关键评论上受到极为强烈意愿的控制和预防。相似的是,中国大力反对维吾尔领袖热比娅访问澳大利亚并发布她的生活记录片来争取澳大利亚人对她的权力进行支持,纪录片讲述并强调了中国对言论自由和少数民族镇压的粗暴态度。相反,美国很善于参与那些被强烈批评的论坛,美国社会一般以公开辩论闻名。这种“厚脸皮”的差距很可能在今后几年是美国的重要优势。

11. 美国在东亚地位的地区性关注

美国的同盟一直支持美国所想要实现的但是他们担心美国实现其目标的能力。久而久之,这回削弱美国的软实力。最近澳大利亚的防卫白皮书显示了对美国保持其常规战争的优势的关注,特别是鉴于中国军事的增强,美国加强了其全方位的军事控制(空中、海中和太空),并且美国继续承诺在伊拉克、阿富汗以及现在的巴基斯坦负有责任。[7]虽然美国将仍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军事实力大国,但是美国在亚洲可用实力的总量只占美国在其他地区承诺的总实力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使用的领先的新技术以及其对恶劣环境的学习和适应的倾向性提供了保证。在外交上,亚洲想了解奥巴马政府是否可以加强其同韩国的联盟来共同承担朝鲜的风险以及是否可以解决同日本自民党政府在世界观上的差异。

结论

2008年危机可能加强地区多边合作的趋势,这种趋势自从1997年开始已经开始。美国资本主义的声誉受到损害但是美国同意进行改革并且现在没有新的管理哲学进行竞争的迹象。此外,美国仍然提供了很好的地区性领导。其双边联盟是区域安全秩序的基石,它的民主价值观对其它国家具有吸引力,其负责任的历史态度以及合作性的地区领导方式使得它能够获益良多。其致命的弱点是对美国的能力和对该地区的承诺的怀疑。

中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危机感并且成为其他地区的越来越重要的伙伴,但是它对其它国家的吸引力将会基于理性的经济和政治计算而不是它们真正希望中国达到其目标。中国的专制政治制度以及可以感知的权力过渡带来的正常的不安全感将会成为其软实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韩国和日本,这两个美国最关键的盟友分享了美国的世界观,并且是美国目前在亚洲作为区域平衡者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两个国家都认为美国相对的资源和实力投射能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这样他们将会更加深化同美国的承诺并且协助其达成使命。同时,虽然不希望中国成为主导,韩国和日本还是希望正在崛起的中国在该地区发挥积极的作用。韩国和日本相比较中国而言都有一定的软实力并且都希望使用这种实力构建有效的多边机构和机制来共同面对挑战。

 

(刘坤 / 译)

 

注释:

1 参见Ellen Frost, “最近的经济趋势:后危机时代权力关系的影响”,为芝加哥全球事务所委员会和东亚研究院提供了备忘,2009年10月23日发布在芝加哥。

2 参见Dennis Blair, “情报部门的年度威胁评估”Testimony to the Senate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 Washington DC, February 12 2009, pp 2‐3. While Admiral Blair is referring to economic power, which is not normally thought of as soft power, he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putation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U.S. model.虽然布莱尔上将指的是经济实力,这通常不被认为是软实力,他还强调了美国声誉力量的重要性,这是美国模式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该定义来自于Joseph S. Nye,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MA: Perseus Books Group 2004, pp x.关于软实力的更多讨论参见 Soft Power in Asia: Results of a 2008 Multinational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 A Publication of 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and the East Asia Institute, Chicago, IL: April 2009, pp 7‐10.

4 关于地位的损失参见U.S. Standing in the World: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the Future: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U.S. Standing in World Affair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2009. For U.S. soft power in Asia see Soft Power in Asia: Results of a 2008 Multinational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

5 Mingjiang Li ed., Soft Power: China’s Emerging Strate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Lexington Books, 2009.

6参见周小川,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声明, March 25 2009,available at http://www.cfr.org/publication/18916/zhou_x iaochuans_statement_on_reforming_the_interna tional_monetary_system.html

7  Defense White Paper: Defending Australia in the Asia Pacific Centur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9. Available at http://www.defence.gov.au/whitepaper/docs/ defence_white_paper_2009.pdf

(责编:文纵小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