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观察·焦点 > 胡泳等:后工业时代—意义互联网的兴起(4)
胡泳等:后工业时代—意义互联网的兴起(4)
时间:2014-01-03 来源:《文化纵横》 作者:胡泳 王俊秀 段永朝 被查看:
 

在经济上,异质性成为有别于过去的显著特征。标准化生产和利益驱动的市场行为受到削弱,而个性化的生产方式、分享型经济以及社会生产开始活跃起来。

 

在政治方面,正当性重新成为人们的关注点。随着个体地位的提升以及个体间联结所发挥的更大影响力,国家权力的垄断性正在被打破,更多的权力主体涌现出来。而决定权力正当性的,是流动性政治和生活政治中的人们,体现了权力主体间性的复归。

 

在社群方面,意义互联网正促使人们回到团结性的共同体。跨地域的、紧密联结的数字化社群蓬勃发展,基于兴趣、需求和价值认同的社群以跨地域的方式建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纽带重新接合,社会团结得以重建。

 

3.适当的社会特征

 

这些新的结构显示出几个新特征,与工业社会所缔造的消费社会和丰裕社会的进路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个体的权利不再是人们最终的追求,它只能是最基本的底线;利益驱动的行为也只是众多行为动因之一,还有更多事情比追求利益更重要;自由的概念体现出自由获取的积极自由,人们有权利获得他们应有的东西,垄断在道德上是可耻的;而平等的涵义也不仅是冷冰冰的平等原则,更多的人们要求公正和良心,要求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障。

 

第一,从个人走向他者。承认他者的存在,即是承认其他个人拥有与自己相同的权利,并愿意为维护其他人的权利而做出努力。严格来说,他者同样属于个人主义的范畴,此时“个人”不只代表“自我”,而是抽象地象征社会中的个体。如果个人主义仅仅建立在对自己权利的维护,而对其他人的境况视而不见,那么这种个人主义就会萎缩成私利的考量而非一种社会理念。从个人走向他者,其实正是对个人主义的完善和补充。

 

第二,从市场走向社会。从市场走向社会,就是格兰诺维特所指出的,经济学应当嵌入社会学而不是相反。个体行为的动因并不仅仅是机械的趋利避害,社会中人际关系、道德习惯的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仅强调市场和商业化的角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的相关因素。而反过来,经济发展也不应只考虑市场结果,相关的社会效益也必须考虑在内以确保利于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第三,从免于强制的消极自由走向自由获取的积极自由。倘若一个人没有受到他人的干涉和强制,他是否就完成了自由加之于自身的责任?远远没有。实际上他只是守住了自由的底线,而没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人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积极自由的延伸。一个尊重他人选择并勇于维护自己积极自由的人,才是一个完备的自由人。互联网诞生之后,网络空间成为自由分享信息的圣地,而人们对自由获取信息权利的争取,则可看作是一种对积极自由的履行。

 

第四,从没心肝的社会走向正派社会。自由社会所宣扬的平等观往往也是基于个人自由主义之上的。在没心肝的社会里,人们往往会以自由的名义,理直气壮地指责弱势群体的缺点,而懒于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正派社会,要求人们对弱势群体给予最基本的尊重,至少做到不羞辱。这种起码的尊重建立这样一个共识之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应当包括人格上的平等,贫穷和富有无法改变这一点。正派社会应是一个审慎而有同情心的社会。

 

4.适当社会的形成

 

意义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它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都体现出这些积极的趋势。为他者权利而做出努力、限制市场化的泛滥、争取自己的积极自由权利以及对弱势群体保持同情心,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新的社会结构在总体上显示出恰当性,因而形成了适当的社会。

 

适当社会,是指一个有节制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是无止境的索取,也并非醉心于不断积累财富,相反人们对自己的需求心中有数,当满足自己的所需之后,可以转而停下来为别人提供帮助。这是一个充满感性和觉悟的社会,它是对过度物化的消费社会与丰裕社会的反拨,是资本主义祛魅之后的重新返魅。而实现这种适当社会,让整个社会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则是信息社会的所要达成的目标。

 

这种转变如何可能?它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变迁。在过去漫长的人类史中,人始终饱受匮乏的痛苦,生产和储藏作为与稀缺性对抗的有效手段得以广泛普及开来。然而每个人都心怀对匮乏的恐惧,试图尽可能多地拥有财富。最终,欲望造就的是一个幂律分布的社会,少数人拥有大量财富,而绝大多数人依然陷于匮乏的困境。

 

然而匮乏正在离我们而去,即便它的步伐还很缓慢。物质丰裕的社会已经出现,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必需得到了保障,在这样告别匮乏的社会中,欲望可以是生产性的、创造性的。信息的丰裕已经使得年轻的一代忘记了匮乏的痛苦,如今当他们在网上漫游时,资讯以免费的价格呈献给他们,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可以被忽略掉。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实物甚至也将告别匮乏的现象。

 

共享经济在减少闲置方面功不可没。以Uber这家按需服务的租车软件为例,当人们需要搭车时,可以将自己的请求发送给Uber,而系统则会为他安排一位刚好路过的驾车者。通过闲置资源的共享(这里是指汽车空间),人们可以得其所需,实现共赢。Uber的按需服务和租赁共享模式还能够扩展至其他领域,整个社会将在持续流动的状况下提高效能、减少浪费,实现资源配置的恰到好处。

 

丰裕,让无止境的欲望不再必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满足欲望不是为了填补恐惧,而是为了创造意义。当普通人投身到公益活动之中时,他们降低了对自己财富的期待,而将精力投入到对他人生活的救济中。一方面,人对财富的需求有了可以触及的终点;而另一方面,对财富分配的期待也更倾向于平等和公正,这些无疑体现出恰当性的特点。

 

在适当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没有某个主要的脉络或高峰存在,整个社会呈现出平等而互联的“块茎结构”。人对需求的满足、欲望的满足是适可而止的,社会对合意的、安逸的、妥当的状态形成高度认可。这就如同霍尔墨斯的诗篇《单马车》所描绘的那样,一辆单马车的设计如此富于逻辑而精巧,各个零件的磨损程度都刚好与其他零件相同,以至在使用了100年之后,马车依然不会损坏。适当社会如同这辆奇异的单马车,各个部分恰到好处地相互妥当,从而形成一种合意的社会认可。

 

 

(本文源自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信息社会超级趋势》研究课题报告成果。课题组成员为:王俊秀,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胡泳,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段永朝,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梁春晓,阿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主任。执笔人:张鲁,信息社会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Beatles)
顶一下
(5)
71.4%
踩一下
(2)
28.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