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纵横专题 > 基督教在当代中国农村的传播 > 宗教与当代中国
宗教与当代中国
时间:2014-06-02 来源:修远基金会 作者:修远基金会 被查看:

 

在告别了全能主义社会之后,中国开始了很多的新的国家课题。如何应对市场经济治理,如何应对新生社会组织,如何运用国家权力。其中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如何应对宗教组织。

韦伯曾以“祛寐”这一概念来论述现代社会,孔德也曾以工程师取代教士来概述现代社会。不管怎么讲,现代社会是以实际利益的获得和理性的计算作为自己的政治基础的。而宗教作为一种政治形态是通过意识形态的说服,并且制造与意识形态说服内容相符的政治结果为政治基础的。而如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宗教的政治功能已经丧失,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和心理安慰功能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宗教管理与治理是现代国家的一件大事。

基督教作为一种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往往是学界纠葛不清的东西。但是不管基督教与现代社会有什么历史关联,毫无异问这种关联仅仅属于历史,对于现代国家而言,宗教是要纳入政治治理范围内的。正如俾斯麦义正言辞的回答“我们不去卡尔萨堡”,俾斯麦此言非常清楚,所谓政教分离,不是说政治干涉宗教,而是指国家立法管理宗教,宗教依法接受管理。

所谓我们注意宗教问题,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宗教的社会功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如何发挥这种功能,这也是当前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是中国的宗教治理能力到底如何?中国的宗教发育情况又如何?这些重要问题,我们依旧莫衷一是,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故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支持之下,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教授主持下,于2008年一年对中国的基督教传播问题进行的广泛研究。本项研究旨在指出当前中国宗教治理问题的缺失,提供政府政策咨询,希望能给出有效建议和资料参考。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西方宗教在中国农村迅速传播。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厘清当前西方宗教在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及其与中国本土宗教势力的消长状况;进一步从乡村社会内部的视角来理解西方宗教,尤其是了解家庭教会和各种邪教得以迅速传播的社会因素,并反推出中国农村内部抵御西方宗教渗透的“抗体”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实行的相关宗教管理政策进行分析与思考。

本项课题沿循以下的研究路径:

1.典型调查,掌握实际情况。通过在全国10个省份的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西方宗教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轨迹、原因和走向,特别是地下教会传播和蔓延的原因、态势及影响;了解和掌握不同农村地区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差异对农村民间宗教的影响,特别是对地下基督教传播和蔓延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措施对宗教特别是地下基督教传播和蔓延的影响。

2.区域比较,剖析内在机制。比较不同地区西方宗教传播和蔓延原因、态势和影响的异同,寻找出西方宗教发展与农民价值体系、社会结构、社会经济状况、国家政策执行的相关关系:比较国家宗教政策、丧葬政策、计生政策和文化宣传政策在不同区域执行的情况及其村庄原因,进而比较这些政策在村庄所造成的政治社会后果对地下基督教的影响;比较农民信仰和价值体系、村庄社会结构、农村文化建设、经济状况的差异对农村地下基督教的影响,形成认识农村民间宗教、地下基督教发展内在机制的研究成果。

3.深入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个案调查和比较研究为基础,分析、评估国家相关宗教政策尤其是对西方宗教的政策的得失及改进方向。

2008年6月至10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组织研究人员对全国10省20村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已有研究资料的收集,全面掌握调查点及其所在省份面上的相关情况。本报告正是基于此次大规模、长期调研所撰写的村庄报告,在多区域比较的基础上来透视西方宗教在全国农村发展的基本状况。

本报告认为,以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方宗教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后,已经完全取代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形式,成为我国农村主导性的宗教并且具有唯一的合法性。西方宗教的传入除了有深刻的历史基础之外,主要是近三十年农村社会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结构性转换,农村出现了诸多个人、家庭和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而此时一方面传统民间信仰形式在经过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农村改造和历次运动之后已支离破碎、不成体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枝节性“复兴”也只是昙花一现,无法给予人们应对社会变迁的精神性满足,亦无法对抗话语体系、组织体系更强的信仰形式;另一方面基层政权从社会管理和私人领域中撤退,不再回应人们的这些需求。基督教恰在80年代初的宗教开放政策后“巧遇”农村社会的需求,并给予了及时地回应,藉此迅速占领农村的信仰空间。

西方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在中国农村迅速而广泛蔓延,不仅给农村家庭和村庄带来了严重的冲突和分裂,更为重要的是它进一步肢解了农村传统文化和价值的主体性,试图逐渐介入村庄社会和政治事务,与党在农村争夺领导权。面对当前农村严峻的宗教形势,地方党政和宗教管理部门以其一贯的“产钢产粮”和“不出事”的官僚逻辑处之,对宗教的认识和宗教工作本身步入严重的误区,在一个侧面为西方宗教在农村的蔓延开辟道路。为此,本报告认为中国农村当前的宗教工作要有乡村治理的整体视野,应将宗教工作中的技术性与战略性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西方宗教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快速传播。

本报告中主要的概念“西方宗教”,是指包括以圣经为基本教义的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基督教异端组织(即本土邪教组织如东方闪电、三赎基督)。其中以基督教为主要叙述对象,基督教仅指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基督新教。“地下西方宗教”指的是所有没有在政府登记注册或不承认政府领导的西方宗教,包括基督教的家庭教会、地下天主教、基督邪教组织等。

在调查点的选取上,本报告遵循区域差异的原则。在广泛经验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将中国农村汉人居住的核心地区分成南方(华南)、北方(华北)、中部、长三角等[1]五个区域。 这种划分既考虑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平衡,也考虑了不同地区历史与地理结构的不平衡,具体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离中央权力中心的远近,二是开发时期的差异,三是地理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差异,四是灾荒与相关移民状况的影响,五是农村内部结构的差异,六是土地占有、使用形式的差别,七是居住结构的差异。其中南方、北方和中部农村是中国主要的农业产区,是农民最集中的地区,因此我们对宗教信仰的调查也主要集中在该地区。[2] 

 

 

 

[1] 贺雪峰:《关于中国农村区域类型的想象》,三农中国网。

[2] 长三角、江浙沿海一带是基督教家庭教会传播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但其传播主要是在中小城市,而非农村,因此此次调查对该地区较少涉及。

 

 

 

目录

 

第一章  当前中国农村的宗教概况................................................ 006

第一节 北方农村地区宗教生态

第二节 南方农村地区宗教生态

第三节 中部农村地区宗教生态

第四节 农村宗教生态的区域比较及整体状况

 

第二章 基督教在农村传播的途径和基本特征.......................... 038

第一节 农村基督教教会的内部组织结构

第二节 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途径与方式

第三节 基督教在农村传播的特点

 

第三章 基督教传入农村的社会背景和发生机制..................... 054

第一节 农村基督教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农村基督教传播的其他关联因素分析

第三节 农村基督教信仰的发生机制

 

第四章 基督教在农村传播的政治社会后果............................... 072

第一节 基督教给农村家庭带来紧张和冲突

第二节 基督教改变人际关系网络结构,造成村庄社会分裂

第三节 基督教宣扬自己的历史观,它的壮大正重写中国近代历史

第四节 基督教否认中华文明,进一步削弱传统文化的主体性

第五节 基督教介入村庄社会与政治事务,与党争夺农村的领导权

 

第五章 基层宗教管理的逻辑、策略、误区与改进方向...... 088

第一节 农村宗教管理的逻辑、重点与策略

第二节 农村宗教管理的战略误区

第三节 农村宗教管理的改进方向与路径

 

PDF版本下载

 

(责编:Beatles)
顶一下
(15)
83.3%
踩一下
(3)
16.7%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