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台湾民主化之后,曾经长期被压制的台独思潮迅速浮出“台”面。不仅流亡海外的台独人士得以返台,支持台独的民进党也打着民主的旗号赢得岛内的执政权。在民进党执政的八年间,自然是处心积虑的大搞“去中国化”:修改历史教课书、“国父”孙中山成了外国人、中国史成了外国史、中正纪念堂也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甚至“国语”也改成“华语”。 在民进党的操弄下,台独已然成为主导思潮,就是国民党也不得不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一步步退缩。陈水扁在下台时曾骄傲的说:八年最大功绩是把国民党成功“绿”化。今年,《远见》杂志所做的民意调查表明,就是两岸在政治、经济和生活条件接近的情况下,仍有近六成的台湾人反对统一。 恰在这时,2010年,迎来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日。大陆官方报纸《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战胜日本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共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抗战。这与2005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国共时隔六十周年度握手之后,胡锦涛主席所讲的“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颇有不同。 《人民日报》社论一出,立即引发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强烈反弹。一向对两岸谨小慎言的马英九也站到第一线,声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国政府领导下获得胜利,当时国民党执政,这是历史事实,也是唯一历史真相;人民日报所称,与史实不符。”同时,“国防部”也郑重声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国国军与全国同胞“用鲜血所写下的历史,以8年赢得的战争”,这段史实不容许任何人窜改或任意曲解。对日抗战期间,中华民国参与的各项国际会议与抗战胜利后接受日军的降书,都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种种抗战历史的铁证真相,均足以驳斥中共媒体宣称的“抗战胜利由中共领导”不实言论。国民党文传会主委苏俊宾严正表示,抗战是中华民国历史重要的一部分,国民党主导的角色也清清楚楚,不管往后历史如何更迭,抗战的历史真相只有一个。 这场意外的“论战”,令各方都有不同的解读。大陆民间、学界也引发了一场究竟谁才是抗战中流砥柱的争论。历史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指过去的历史如果重新被“发现”,自然是现实的需要。一个在2005年就已经有了令两岸都可接受的结论的历史事件,何以在今天就有了变化,进而激化如此强烈的反响呢? 笔者大胆推测,应该是大陆在两岸政策的新手笔和新思维:唤醒台湾民众的中国意识。 一个连“中国、中国人”都不敢承认、一个执政两年多仍然不敢更改民进党时期的去中国化历史教课书的今日台湾,想光明正大的重塑、唤醒沉寂已久的中国意识,是何等其难。然而大陆与争夺“抗战”领导权、话语权,却再度让国民党可以“与大陆抗争”的形式,正面回顾自己的中国历史,自然在这场争论中,无形中达到唤醒接受“台独”教育民众过往的中国意识,至少也可借机再次展现了今日台湾与昔日中国的传承历史关系。这恐怕才是国民党如此兴师动众反应的原因。 这场论战的效应,也可从绿营的表现得到验证。民进党立委潘孟安痛斥,没想到马英九连蒋介石的历史被抹煞,都不敢大声驳斥,教人民如何指望马能维护台湾的利益与安全!虽然谁都知道这是借题发挥,政党恶斗,但显然也令其无法回避“中国意识”。毕竟民进党要马英九捍卫蒋介石的历史,自然脱不了与中国的干系。 深绿立场的报纸《自由时报》则是另一幅面孔:“ 从台湾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再来理解大陆对“抗战”这一题材主动出击的用心,或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其实两岸本来就是同文、同种、同源,有着太多的共同记忆。只要想办法把这些记忆挖掘出来,就能有效的应对台湾的“去中国化”,这绝非仅仅一个经济合作所能涵盖的。事实上,大陆已经这样做了。 今年人代会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 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可谓打动两岸内心处最柔软的地方。今年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南海是国家核心利益。虽然引发全球的大博弈,也引发外界不少质疑,但促使中国政府这样做的原因,恐怕也有台湾因素。毕竟这也是唤起两岸共同记忆和共同利益的题材。 就在本文搁笔之时,又发生颇为蹊跷的钓鱼岛大陆渔船与日本巡逻船相撞事件。令笔者会心一笑的是,这又是可以引发、唤醒台湾“中国意识”的事件。当然什么事都不可能毕其功于役,更是多方天长日久努力才能营造出“水滴石穿”的功效。 (责编:Ye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