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文化评论 > 鄢烈山:文化不可能单独地强盛起来
鄢烈山:文化不可能单独地强盛起来
时间:2010-10-08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鄢烈山 被查看:

 

 

  我觉得建设文化强省就要强调自由,开放,敢为天下先三种精神。

 

  人物介绍:

 

  鄢烈山,著名杂文家、时评家。1952年出生于湖北仙桃。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做过农民、教师、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曾任职《武汉晚报》、《长江日报》评论部,1995年加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现为高级编辑。

 

  1984年起开始评论、杂文、随笔写作。以“公民写作”自我定位,憧憬“我手写我心”的境界。迄今已出版《冷门话题》、《中国的个案》、《鄢烈山时事评论》、《早春的感动》等个人作品集18种,主编有《中国杂文年选》等文集多种,杂文选集《一个人的经典》获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曾为《南方周末》撰写时评专栏,在读者中受到广泛好评;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

 

  文化首先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新快报(以下简称“新”):广东正在建设文化强省,请问您是怎样理解文化强省的?

 

  鄢烈山(以下简称“鄢”):我不是特别关心这件事,凭着直觉,我基本的想法和判断是这样的:文化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它与政治、经济领域一样,都是和社会建设相关的。单独提出建设“文化强省”,那么它就是目标之一吧。

 

  现在省(//区)际之间是有竞争的,文化也是竞争手段之一。比如说陕西西安,它的特色可能就是旅游文化。每个地方都在搞竞争,有的搞旅游文化,有的搞商业文化(如上海),北京则靠政治权力中心形成文化吸引力。

 

  新:您觉得建设文化强省的意义在哪里?在国内,广东经济实力的雄厚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应当如何去建立这种实力之下的文化价值?

 

  鄢:说“实力之中”更好吧。我们广东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因为我们比较内地是个经济强省,这无可争议,但同时也有人说是文化沙漠。所以就提出建设“文化强省”,那么它肯定是有一定针对性的。它的针对性,官方是怎么想的我不清楚,我个人觉得,建设文化强省,我们要从世界大背景来看,要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来看。因为整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强,它辖区中的一个省的文化就强不到哪里去。我刚才说过,文化建设只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单独成为一个文化强省,不太可能。就像马克思说过,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实行共产主义。过去苏联吹嘘说它已经建成共产主义了,结果呢?是吹牛,根本不可能。如果要抬杠,你可以说,犹太人好长时间国土都没有了,犹太文化不是很强韧么?但这只是世界成千上万民族里的一个例外。你又说,春秋战国和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时期,政治经济很糟,却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峰阶段呢。须知,那是牺牲了很多人的生命换来的,你可以此证明“百家争鸣”和文化多元的好处,甚至证明没有社会自治和地方自治的“大一统”的有害,但你愿意生活在那样的命悬一线的乱世吗?

 

  就一个国家来讲,比如说美国,它的软实力、文化输出这么厉害,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好莱坞,这是影视文化方面;那些商业文化,比如说麦当劳、星巴克之类的,走遍全世界。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有大文化、小文化的概念,典章制度、文学艺术、生活方式、文物器物都算文化的一个部分。如果放在中国的背景上来说,中国目前软实力严重不足,输出难,接受者少,当然算不上一个文化强国。

 

  软实力首先是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包括很多方面,它有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等等。从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宗教文化这个层面上来讲的话,它要有感召力。它提出来一套思想观念和方法,要有较多的人信服,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比如说“自由、平等、博爱”,这套理念颇有影响力,这是法国人在大革命时提出的,它的影响力很大。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承认中国人、外国人大家都是“人”,有共同的梦想。与此同时,却有人不承认有“普世价值”,振振有辞地批判之,岂不怪哉!其实,孔子、孟子心中只有人与禽兽的区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其中有国家概念吗?没有,讲的就是人。讲的是他们认为全人类都适用的价值观。既然是人,就有共性,这是属于“道”和“义”范畴的东西。

 

  文化首先是一个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怎么看待人生与宇宙,是认识论问题,是“道”,所以佛教最强调慧根和觉悟。而价值观是“义”(“义者,宜也”),应该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

 

  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当然跟实力与商业有关。说到底,各个国家也好,各个省也好,各有各的实际利益。市场经济是什么?首先是承认人的趋利本性,就是人的自利本性嘛,每个人都会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么说到底,文化影响力就跟国家的综合实力很有关系。过去有一段时间,法国文化处在欧洲中心地位,俄国虽然被或把拿破仑打败了,可俄国人请家庭教师请的还是法语教师。那时法语的文化影响力就与它在整个欧洲的地位有关系。现在是英语走遍天下,因为美国是英语国家,美国经济实力在那里,它是进出口大国,要跟美国人做生意,那么肯定要讲英语了。再加上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的影响力,英语就非常强势了,不用英语国家的政府花钱去推广英语,人家自己出钱要学,法国政府再怎么花钱办法浯学院也不可能赶上英语普及;文化人创造的规范易学的“世界语”也推行不下去偃旗息鼓了。很多人就是为了个人发展学英语,认为要走遍世界就要学好英语,要做生意就要学好英语,要旅游就要学好英语,所以它跟生活实际有关。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所以说,文化它并不是单独的东西。一个现代国家,不是成吉思汗的冷兵器时代,要做大做强,它首要的是要有利于做大做强的价值观,有建立在自由平等法治基础上的创造力和吸引力,从而形成经济、外交实力,不断增强文化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是这些综合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南方文化的开放可以促进合作竞争

 

  新:既然文化跟商业利益有关,那么广东今天的商业发展,是否也和一贯的文化特征有关呢?广东如何去识别和提升自己从传统而来的文化影响力?

 

  鄢:所谓建设文化强省,主要是就国内竞争来说的。我们习惯上把广东叫作“南方”。如果我们放大视野来看,中国南北文化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个“南”和“北”的概念也是在不断演变。从什么地方算起才属于南方?孟子的时候,他骂包括我老家湖北人的楚国人“南蛮鴃舌”。那时楚国其实是很大的一个国家了,范围很广。而到楚霸王项羽的时候,到了徐州那一带,苏北都是楚国的范围。春秋的时候,楚国的范围还没这么大。战国时差不多淮河以南都是楚国了;到了东晋王室南渡,“北方”都是“胡人”的了;后来又特指江浙一带为南方,所谓“江南”文化,底蕴很深厚,“江南”也包括江西,江西到北宋朝,很多大臣、文学大家都出在江西;再后来就是岭南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南方”的概念。广东人过了韶关就说是“北”,在他们的概念里我们湖北也是“北”,叫我们是“北佬”,但我们是长江流域的,不是北佬,特别是湖南,根本不可能是北佬。但是广东人认为过了韶关的人都是“北佬”。这有没有道理呢?其实是有道理的。

 

  其实,放到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来看,过了韶关,就是北方文化、内陆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纪录片《河殇》,就是讲内陆文明,岭南则是海洋文明。海洋文明里的南北的“南“不仅包括现在港台这一带,这个南的概念更大,包括哪里呢?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南洋”。国际的界限是在二战以后才强调的。世界人口增加了,国界对人口迁移才有明显的限制意义。过去“卖猪仔”可以卖到美洲去,哪里需要什么签证,要申请等移民局批准几个月?那个时候的国界是非常松懈的,我在广东不高兴了,到泰国去,到越南去,就跟到湖北湖南去没什么不同。你看梅州出生的作家张资平的传记,在家里待到没什么出息了,也没多少地种,就去“下南洋”,办什么鬼签证!所以,整个“南方”是一种海洋文明。近日看到梁文道的一个演讲,就讲到他注意到一个细节,《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对张曼玉说,明天我到新加坡去,那就像我们今天说到上海去到云南去,没什么区别的。那是“南方”的概念与南洋是一体的,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所不同的就是心态自由而开放。在国界线不是那么明显的时候,人的流动是非常自由的。在外面,生意做得不好了我就回来,或者做好了我就衣锦还乡了,再或者待得不好了,我就“下南洋”,很简单的事。跟北方的“安土重迁”很不一样。

 

  因为比较自由,因为开放,市场选择,自由竞争,同时也注重竞争中合作。

 

  要继承南方文化、海洋文化的传统

 

  新:从以前的下南洋到今天的沿海开放,有没有什么文化的必然的联系呢?

 

  鄢:应该说,广东有今天,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排头兵,跟它的文化传统肯定是有关系的。我们应该发扬这个东西,所以,我们要做文化强省,就要继承这些南方文化、海洋文化的传统。

 

  我觉得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追求自由乃是人的本性;心态和环境开放,也会相随而来更多的自由。开放不仅包括疆域地域的开放,还包括心态的开放。因为开放,所以就能见多识广,心态就不会那么狭隘,就能汲取别人的长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人家漂洋过海到你这里来,肯定不是等闲之辈。阿拉伯的商人到你这里来,他也肯定是当地的精英。像利玛窦那样的传教士,他先是从意大利到印度的果阿,然后到港澳,到惠州,到南京,再到北京,一步步向中原进发的,这是要有献身精神和冒险精神的。而且,还必须有商业头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以,他们能够接受更多新的事物。

 

  我觉得建设文化强省就要强调自由,开放,敢为天下先三种精神。在开放上要有接纳世界的胸怀。敢为天下先就是冒险。过去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确实是,从欧洲来的也好,从美洲来的也好,那些确实是敢于冒险的人。过去人们把这说法当做贬义在用,其实应该要从正面去理解。只有不甘于、不满足现状,才有冒险精神,才有进取精神。

 

  新:“敢为天下先”一度是形容广东的经济开放的,而接纳的胸怀应该也不缺乏,您觉得做得还不够吗?

 

  鄢:最近有一个政协委员提议电视台某频道在亚运会期间讲普通话。就这样,出现了一个词叫“推普废粤”。其实这只是一个委员小小的建议,但后来闹成那么大的风波。如果你分析一下参与的人,会发现他们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不一定是真正讲粤语的,他们都懂普通话,甚至英语可能也讲得很好,他们闹什么呢?说到底,他们其实反对的是“大一统”的观念。这种大一统的观念,是对文化发展有害的,文化就应该多元,多元化就会促进竞争和进步。可以看到,赵本山的东西到我们这里没有多大影响,广州人平常不怎么看央视,他们看香港的电视。你若要把粤语废掉他们当然不愿意。

 

  这些年轻人的心态也是很复杂的。现在有一部分人,其实并不是什么措施损害到他们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他们只是心里积蓄了很多不满,缺少正常表达机会,总想找由头发泄一下。我们不能像过去,简单地压制他们的的不满情绪,批他们“唯恐天下不乱”,而要以开放和自由的心态来疏导,用公平正义法治来消除消极的情绪,化解对立。处理这种事就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是像内地某些地方,动不动就关人、送劳教,表现政府的强势和威权。这也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政治文明和社会文化。

 

(责编:YeL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