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历史观 > 沈志华:苏联解体和斯大林模式的终结(3)
沈志华:苏联解体和斯大林模式的终结(3)
时间:2010-10-20 来源:传知行 作者:沈志华 被查看:

 

回过头来我们大概总结一下。当然我讲的时间很短,把这个历史过程给大家描述一下,是想讲这么一个道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没有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不能按照原来马克思、恩格斯设计的那个社会主义来干。如果那样干就必然死亡,因为他们所设计的,不是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国情条件下设计的理论。所以用那个理论来制作这么一种模式,它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经验、没有先人,也没有教训可以吸取,没有前人的路。所以斯大林领着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走上斯大林模式这条路是可以理解的。我说可以理解,是因为当时环境也确实使他没有别的选择。但问题在于你看到了这个问题,没有抓住或者有意放弃了改革的机遇,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失败,苏联最终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的阴影。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不是说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错误,而是说没有进行适时的适当的改革。其实中国也是这样的。这也是大家很关心的,中国跟苏联的对比,中国为什么走出来了?其实很简单,中国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历史包袱没有苏联那么重。所谓历史包袱没有苏联那么重,就是说它这个体制是松散的、不完整的、不成系统,无论是政治上的体制还是经济上的体制,都存在这个问题。我指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不是说现在,现在我们尽量不去说它。因为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不久实现了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才使中国改变了一条路,这是大家可见的事实。问题是,我们现在要解释为什么中国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还竟然会走出这么一条路来。

 

所以第一我就说,它原本的社会主义模式,体制就不健全、不成熟。经济呢?中国哪里有计划经济体制?不错,中国完全按照苏联一样设计的国家机构,国家计委、重工业部,跟苏联一模一样,但是没有按苏联那样做。谁在这里起作用了?毛。我觉得毛在50年代到60年代很多的选择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家知道,这是苏联帮着建,整个苏联设计的,起草都是苏联搞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国人自己搞的,但是变来变去,这指标就没完没了。为什么?中间赶上大跃进嘛,一会刚制订好,毛又说不行,赶超英美,15年的口号,不到几个月,改10年,10年改7年,7年改3年,最后2年。你想这计划赶的上变化吗?你这一句话,从7年就变成了3年,人家得算多少时间?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这计划指标还没有拿出来,这叫计划经济吗?第三个五年计划更难了,因为中国赶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失败以后,再加上灾荒,正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吧,好不容易缓过劲来了,周恩来、陈云他们搞了一个以吃穿用为主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六三年交上来了。正好到这会毛脑子变了,说现在应该是要打仗,什么越南战争一弄,他就觉得谁要反攻大陆,蒋介石那会要反攻大陆,所以他把这个计划给删了。自己搞了一个以战备为主的计划。他甚至不相信国家计委,自己搞了个小计委。说你那个东西我看不懂,我自己弄了几个人,说你们给我做个计划。所以第三个五年计划几乎是没有。到第四个五年计划就进入文化大革命了,全国都乱了,工人不生产,全拿着枪上街打仗去了,所以哪里有什么计划经济。这跟苏联根本没法比。苏联计划就是法律,到年底你完不成计划就进监狱。所以苏联改就非常难,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中国上面有计划下面有变化,说变就变,非常容易。大家也都能接受,习惯了嘛。你上面都这么变,我们底下变有什么?所以取消计划经济非常容易,没有太多制度上的障碍,思想上的障碍也不如苏联。当然也有,但是没有那样根深蒂固。所以我说,毛泽东对这种改革其实它起到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的作用。

 

毛本身并不是针对计划经济来的,但他对计划经济里头的一些原则是反对的,比如平衡,毛是反对平衡的。周恩来他们非常讲平衡,说你这个经济发展不平衡哪行,说你要炼多少钢,你就得发多少度电、产多少吨煤和铁路运输都得平衡相配合,这个经济才能稳固地向前发展。你大炼钢铁之所以搞乱,就是因为不顾这些,就光知道要钢,要那么多钢你得有多少煤跟上,你得有多少生铁跟上,你得有多少电跟上,你得有多少铁路通,你得运输这些原料、材料等等。都不想,就是要。最后没有办法了,老大娘、老大爷的咱们全都自己弄个小高炉炼。我们那会也是,小学生让我们献钢献铁,我们怎么献?我们把家里锅拿来交上就完了,那会儿真是搞乱。就是这种乱,我说是历史不自觉的工具,他就导致了中国这种经济体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所以你想改很容易。

 

政治上也是一样,因为毛跟别人的想法真的不太一样,他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实跟整风是有直接关系的,跟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是有直接关系的。毛凭自己的本事反抗一个王朝,自己带出了一支队伍,坐进了紫禁城。所以他想的核心问题就是政权如何巩固。文化大革命他讲了很多话,林彪给他总结了很多,林彪总结的是很到位的。革命的核心就是政权问题,文化大革命谁都知道。你想想是这回事吗?就是。政权的核心是什么?是执政党的清廉,毛泽东一直这样认为。他为什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糖衣裹着炮弹的进攻?那是从李自成的教训来的。所以他要全党学习深入《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写的一篇文章,讲的就是李自成为什么占领紫禁城几天之后就被人打出来了,就是这支队伍腐化了,什么牛金星啊,陈圆圆啊,进了北京城,李自成怎么毁了。不就是得罪了吴三桂?当时怎么得罪吴三桂,不就是因为一个陈圆圆嘛。这就是你执政党腐化的结果。

 

你看杨奎松写的中共初期干部制度、工资制是怎么来的,很能反映毛的想法。其实毛是反对八级工资制的,他一直觉得就是平均主义,大家都平等,官兵一致什么什么的。所以他要搞整风,就是要消除人民群众跟执政党之间的差距。但是这个等级制不是说你脑子里想就能消除的。八级工资制怎么来的?当时中国共产党遇到很大的困境,把资本家赶走以后不知道怎么发工资,这么多工人怎么定?该给多少不知道。后来突然到大连造船厂,发现苏联人在这儿搞了八级工资制,陈云如获至宝,说这样解决了问题了。但是毛不这么想,后来包括军衔制,毛也是反对的。他很看不起就为了争军衔什么的掉眼泪,大家都说了给他大元帅,他不要。没有几个人不是的,蒋介石大元帅、斯大林大元帅,当时封给毛,他就是不要。他基本的一个想法,我要让自己的江山能够千年万载地巩固永存下去,必须保持一支清廉的执政党队伍。我这个队伍一定要跟群众打成一片,人民群众不反对你,你就能够坐得住这个江山。再一个就是外来的敌人消灭你,就这么两个途径,所以他要在国内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文化大革命、四清、整风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就反复地整党、折腾,所以党内就很难形成比较板结式的像苏联60年代形成的那种官僚体制,没事就给你掺点沙子,没事就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他的招多了,都是看《资治通鉴》看的,读17遍。我不知道《资本论》他看没看过,我估计没看,没功夫。所以毛治国有术,但是都是比较传统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上一个时代的。是中国五百年才出一个的那种人想的问题。你不能说他想的不对,只是跟这个时代不太符合。但是他这样做法,确实从客观上阻挠和延缓了中国完全按照苏联的模式来缔造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所以文化大革命以后才可能实现改革,改革才可能成功。

 

第二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必须得有一个有资历、有威望的人来开启改革的大门,就是邓小平。如果不是他,别人谁说了都没用的。你想,传统的势力惯性多大,谁敢?你完全否定自己嘛,因为他必须有这种决心,你要自我否定才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是不是这样的?肯定是这样的。邓小平他非常有政治智慧,毛泽东旗帜高高举起,上面写的什么您就别问了。这个比赫鲁晓夫就强多了,你赫鲁晓夫非要把斯大林搞臭才能改变这个做法?不一定。邓他就有政治智慧了,毛泽东同志咱就不讨论了,具体有些问题,什么姓资姓社他说算了别捣乱了,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就完了?毛泽东旗帜照样搞起来。政治智慧当然不是说非要他才能有的,但是他的资历在那儿摆着,这是保证的条件。你换个人,那党内几个人一琢磨,一捣鼓,就把你弄下去了,赫鲁晓夫就是这样下台的嘛。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一下苏联的几次改革,列宁他有资历也有能力,就是死的早,没办法。斯大林是碰到一个环境,他未必没看到这个问题,他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所以在冷战条件下,苏联大饥荒、政权不稳定的情况下,他只能走回头路。赫鲁晓夫有那个胆量没那个能量。所以这个条件苏联也不具备,而中国具备。所以中国能够走上改革的道路。当然这条道路还没有走完。以后的事不是一个历史学家能够回答的了。今天我们报告就做到这儿,谢谢大家!

 

(责编:YeL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