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第一、第二回合的提法,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页709.
2薄一波,页661.
3《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人民出版社,北京,页675;李锐∶《庐山会议实录》∶从1955年下半年批判农业合作化的“小脚女人”开始,毛泽东就认为各项建设事业应当大大加快,应当不断批判右倾保守思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页1.
4薄一波,页636、641、661.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谈到三个口号时说,不促进党就可能变国民党,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页204.
5薄一波,页642.61958年2月政治局会议,薄一波,页645.7薄一波,页679—681、636:“四大”即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据说,当时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大自然进军”,从1957年10月到1958年4月,全国农民共投入130多亿工日,完成土石方总量达250亿立米,铺成厚一米、宽66米的路,可以从地球铺到月球,《大跃进亲历记》,页125—126.8薄一波,页660.9《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66.据说,“大跃进”的口号,最早是出现在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号召中,《大跃进亲历记》,页158.10冒进和反冒进发生于1956年,由于注意力集中于国际问题,毛对之采取了保留态度。1957年下半年,开始批评反冒进(不过早在1957年1月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即说过∶前年反右倾,去年反“冒进”,结果又出了个右倾,《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页331、《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45、);后经4月武汉汇报会议、5月八大二次会议,对反冒进做了结论,薄一波,第二十四章。
11先是,《人民日报》1958年元旦社论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成都会议上毛把它与“多快好省”连在一起,称之为总路线,遂为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定,薄一波,第二十五章;《庐山会议实录》,页2∶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是其中的中心环节。
12《当代中国的农业》,当代中国出版社,北京,1992,页139.13薄一波,页681.14薄一波,页653.15薄一波,页667;《当代中国农业》,页141.16《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36—144;薄一波,页683.17《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45;如同高指标始于1958年初一样,浮夸也从年初开始。如1月5日报道,湖北孝感县联盟农业社一季晚稻亩产2000斤,见《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71.18《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85.19《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87—189;《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8月13日,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页47.20薄一波,页739;《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56.21《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46.22薄一波,页689;后经落实,1958年产量,粮食为4000亿斤,棉花为3938万担。
23薄一波,页750.24薄一波,页690.25见薄一波,页691—709;《庐山会议实录》,页24、123、143等多处。对大炼钢铁执行不力者,北戴河会议内定了6条纪律∶警告、记过、撤职留用、留党查看、撤职、开除党籍,《庐山会议实录》,页63.26薄一波,页894.27据中共中央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说∶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型的综合性的人民公社不仅已经出现,而且已经在若干地方普遍发展起来。中央农工部的简报中说∶公社化运动从7月份开始发展,8月份普遍规划、试办,9月份进入全面高潮,见《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69、84.1959年黄克诚曾就公社问题说∶北戴河决议的领导作用,赶不上七里营、徐水那一套,《庐山会议实录》,页105—106.28《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页285-286、611等。
29薄一波,页728—730;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国家统计局农村司∶《中国农村40年》,中原农民出版社,1989,页121.30薄一波,页730—735.31薄一波,页736—740.32薄一波,页741—744、749;《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51.33薄一波,页806.34《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86、196;薄一波,页749.35薄一波,页756—765.36《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96.37薄一波,页820—827.38见薄一波,页746.又,1959年6月李云仲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过去常说农业计划是间接的,实际上比直接计划还要死,农民自己毫无机动,这种情况到公社化以后是更甚了,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3,页383.39例如在山西省,据说“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就是由1956年的升级和并社时开始的,《当代中国的山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页92.40《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46.41薄一波,页708.42薄一波,页894.43《乡村三十年》,页166.44游墨则、李来富、胡二娃,杨臭小、郭丑等人的谈话,1994年9月,山西太谷。
45《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9、64.46被作为标准模式的?酷?轿佬枪?缂蛘鹿娑ā酶鞲雠┮瞪绾喜⑽??纾??莨膊?饕宕笮?鞯木?瘢???磺泄?胁撇?桓??纾?嗾卟煌耍?僬卟徊梗??杜┮导?寤?匾?募?惚唷罚?拢??5.47中央农工部的简报中说∶许多地方成立公社后,立时大办工厂,遍地小高炉林立。农村中学、大学、红专学校遍地开花。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见普及。老年幸福院、妇产院、澡堂等都有很大发展,《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84;以上参见薄一波,页758-760.48《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89;另一种是与国营农场合并的。
49《乡村三十年》,页178.50“太谷县委关于贯彻五级干部会议情况的报告”,1959年4月16日,太谷县档案∶3—1—58,页91—92.51薄一波,页762—763.52《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16.53游墨则、李来富、胡二娃等人的谈话,1994年9月。
54据估计,1958年有10%左右的农作物未收回,《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36,另说,失收的损失约占10%到20%,见《庐山会议实录》,页107:“三三制”的情况见《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06;实际减种1160万公顷,见《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60.55《乡村三十年》,页181—182.56游墨则、李来富的谈话,1994年9月。
57薄一波,页748;《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95.58杜虹:《20世纪中国农民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1998,页369.59薄一波,页762.60《乡村三十年》,页178—181、165.61胡二娃、李来富,杨臭小,高继忠等人的谈话,1994年9月。箱箱柜柜,收归公有,以及说∶“除了一双筷子、一只碗是个人的,其他都归公有了”,大约都是徐水的经验,《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56.据1959年谭震林说∶1958年的毛病,第一是刮“共产风”把桌椅板凳、簪子、耳环、银元、房屋、牲畜直到鸡鸭都共了。这股风是武汉会议煞的车,见董保存∶《谭震林外转》,作家出版社,北京,1992.62《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99—100.63《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21.64《乡村三十年》,页181.65《乡村三十年》,页170.当时被打成“右派”的公刘随总政、总参、总后、海政、空政五大单位遣送到太谷郭堡水库工地劳动,就见到男女隔离,“男的归一堆,女的另归一堆”的新鲜古怪的集体生活(《荆棘路》,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页216)。他以为这是开天辟地以来闻所未闻的事,其实太平天国就实行过。
66薄一波,页755.67薄一波,页760—761、751.68胡二娃等人的谈话,1994年9月。
69《乡村三十年》,页172—175.70《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6、74;收入减少的原因是∶积累多了一些,它比上年增加了2倍左右,达到15—20%。副业特别是家庭副业收入减少。浪费相当大,如1958年农产物估计有10%左右未收回,冬季粮食浪费不少等,见同书,页136.7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61—62、66—67、69—70.72《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人民出版社,北京,页675.73薄一波,页680;《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页469.74《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85.75薄一波,页739;《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56.76《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87—188.77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8月17日、30日。
78《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64;又见《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93.79《新中国农村经济纪事》,页195—196.80《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06.81薄一波,页69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2,页505.8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页380、394、432.83薄一波,页689.84《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61—162.85薄一波,页814.8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页436、530、584—586;到10月10日止,据说云南全省累计发病38.8万多人(肿病),死亡39172人,云南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室、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部编《云南农业合作制史料》第四卷,页319.8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页554,毛在武昌会议讲话提纲中写道∶工业任务、水利任务、粮食任务都要适当收缩。是否泼冷水?是否机会主义?一定要有可观可能性。过了明年六月再看。
88薄一波,页714,《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215.89《庐山会议实录》,页20、28—29、71、94、96、111等。
90薄一波,页820—821.又,在庐山会议上,黄克诚也指出,粮食紧张是解放以来没有的,《庐山会议实录》,页106.9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64、73.92约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谈话记录,1957年4月30日。
93《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08.9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页249-250.95薄一波,页739.9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70.9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52—54,毛批示说∶农村大队小队在秋收后已经瞒产私分,这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薄一波,页819.98薄一波,页813.9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87.100《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63-168;《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18-120、125.101中共太谷县委文件,59总字第51号,1959年4月24日,太谷县档案∶3-1-58;会议的这种开法,如召集较大规模的会议、要有对立面包括“观潮派”在会上交锋等等,并不是山西或太谷的独创,而是由上面提倡的,参见毛泽东的“党内通信”,《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51、159-160;关于会议,又见页161-162等。另,当时太谷和祁县曾合为一县。
102太谷县档案∶3-1-58,页2、5、13、14、16、17、25、29、30、34、45、74、78、136等。
103太谷县档案∶3-1-58,页3、5、20、24、34、135等;及《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62-163.104太谷县档案∶3-1-58,页4、28、52,17、14、91,“中共晋中地委关于整社工作第三次报告”,1959年2月4日,“中共晋中地委关于当前整社工作第四次报告”,1959年3月11日,太谷县档案∶3-1-54.105太谷县档案∶3-1-58,页2、3、11-12、17、18、40、48.106太谷县档案∶3-1-58,页6、11、12、17、28、33、39、68,91-92、100-101;及《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62.107太谷县档案∶3-1-58,页2、13、14、24、25、30、31、33、34、50.108太谷县档案∶3-1-58,页33、47、135、138.在建立农业“产业军”的口号下,各地都组建了生产兵团,实行“三化”。结果全公社、全县、甚至全地区、全省的劳动力,都被按专业、年龄以至性别的不同分别组织起来,象野战军一样来回调动。其中以山西尤甚,《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54.109太谷县档案∶3-1-58,页4、8、10、11、12、14、24、28、34、40、50、57、60、127、134、135、136.110太谷县档案∶3-1-58,页3、29、55-56、57、60、61、64-65、68、70、71、77、100;据说一些地方“去年解决粮食问题时,群众存粮已经挖净,今年就得向国家要,别无其他办法”,见“关于太谷东观人民公社乔家堡管理区解决粮食问题的经验报告”,1959年4月,太谷县档案∶3-1-54.111例如在胡村公社(报告说仅能挖出余粮12万斤)的北阳管区(说能找出粮食5000斤)的一些地方,当时并不是高征购的重点地区,所以粮食并不很缺(报出很少是因为这时谁也不敢多报了),有些地方(如吾村)还瞒了产,所以这些地方是到1959年底才开始挨饿,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如扬家庄等)从59年初就挨饿了,见太谷调查,杨臭小、李来富等人的谈话,1994年9月。
112太谷县档案∶3-1-58,页61、66.又,在庐山会议上,李先念曾说∶360斤口粮肯定不够,《庐山会议实录》,页116.113《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66.114太谷县档案∶3-1-58,页71.115太谷县档案∶3-1-58,页2、10、11、12、14、16、23、34、130、18.116晋中地委∶“关于以算帐为中心的整社试点工作的报告”,太谷县档案∶3-1-54,太谷县档案∶3-1-58,页4、11、12、13、14、19、22、24、26、35、40、45、51、52、88、93、101、127、130、139;大跃进中组织的许多野战连中,有一种是专管“突荒”的,突击锄草等等,据说当时各地荒地不少,胡二娃的谈话,1994年9月。
117中共晋中地委关于整社工作第三次报告,1959年2月4日,太谷县档案∶3-1-54,及《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66.118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八,页19-20,《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127-128、131;据以后的材料反映,广东全省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9月份达到800多万人,比反右倾前约增加一倍;在湖北麻城,整社前后的劳动出勤率相差也将近一倍,工效和劳动态度相差更大,见《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页249、171;在湖南,据说农民“作了一天活,身上没出汗”;四川在整社前后,出勤率相差10-20%,劳动时间相差一个半到两个小时,见《庐山会议实录》,页39、372,113.119在庐山会议上,据陶铸说∶“九年惨淡经营,真是毁于一旦”,750万农户,70%以上养猪,一吃一死,都不养了;李云仲在金县一个生产队调查,去年有猪300多口,今年只剩了9口,鸡鸭去年几乎杀光了,见《庐山会议实录》,页156、26、48等。
120太谷县档案∶3-1-58,页128、2、13、27、18、48、65、128、129、3、34、61、26、28、32、132.江西党校80多个县委一级干部在鸣放中也提出∶中央通过的两个有关公社的决议是“心血来潮”,《庐山会议实录》,页42.121《当代中国的农业》,页157,据说,类似情况在各地数不胜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