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历史观 > 发展与稳定:美国工会的角色
发展与稳定:美国工会的角色
时间:2010-12-02 来源:公法评论 作者:龚小夏 被查看:

 

 

提起美国的劳工运动,人们的脑海里经常马上会浮现出一幕幕血与火的场景:从1886年芝加哥五月一日的流血大罢工到十九世纪末卡内基钢铁厂工人和资方各自修筑的堡垒,从克里夫兰总统出动一万两千军队去镇压罢工的铁路工人,到墨西哥裔的农业工人去占领葡萄园长达五年,美国劳工运动的历史上充满了冲突和暴力事件。

 

  然而,这些历史的故事虽然悲壮,却并不代表美国劳工运动的主流。在工联主义传统绝对占上风的美国,阶级合作而非阶级斗争是贯穿着劳工运动的主线。这里的劳工组织不像一些欧洲国家的工运那样热衷于组织政党或者推行某种意识形态理论,而是着重于为工会会员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与更好的工作条件。可以说,在美国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劳工运动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自觉地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中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角色。而劳工运动中产生的工会组织,是将无产阶级转化为中产阶级这一现代变革中的重要因素。

 

  这篇文章将从历史、类型、运作方式几个方面,阐述与分析美国劳工运动的状况。

 

  一、工联主义劳工运动的诞生

 

  美国早期的劳工运动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从欧洲特别是英国继承了行会制度以及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二是工人中大多数都属于某个新移民集团,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组织。

 

  工会的前身是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工匠们按照行业组织起来,建立行业的工艺与价格标准,并且为本行业中的工匠发放执照。工匠如果成为行会会员,就无法从业。而要成为工匠,则必须当很长时间的学徒。

 

  十八世纪末期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一方面,机器开始在生产中取代人力;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进入工业。新兴的工业冲击了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新来的非技术工人也冲击了传统的工匠的垄断地位。面对着这种威胁,行会的会员进一步组织了起来,在新的工业中建立了新的组织,区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熟练工人有组织地通过行会与资方讨价还价,为自己的会员争取利益,因此工资远远超过非熟练工人。同时,这些早期的工会也通过各种方式,垄断本行业的就业。比如美国的电工工会,到今天还在为电工发执照。没有执照者不能以电工身份正式从业。这种以行业而不是产业组织起来的工会,被称作“职业工会”(tradeunion)。后来出现的按照生产单位来组织的工会,被称作“产业工会”(industrialunion)

 

  在十九世纪中叶工业起飞之前,美国是个农业国,多数的人都从事农业和牧业。而当时城市里的工人和英国一样,分为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熟练工有自己的行会。那时候新大陆熟练工人稀缺,所以他们的工资和工作都能受到一定的保障。行业罢工是行会与雇主讨价还价最极端的手段。纽约和费城的印刷工和鞋匠行会曾经组织过几次很有影响的罢工,给城市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不方便。波士顿的木匠还曾经在1825年组织过一次罢工,要求实现十小时工作制。

 

  非熟练工人的状况就没有那么好了。他们的工资大概是前者的一半。占城市人口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居民都属于非熟练工。这中间女工和童工的人数也很多。1835年,新泽西纺织厂中的童工曾经罢工,要求实行十一小时工作日,每星期工作六天。1860年,马萨诸塞州制鞋业的四千名工人——包括八百名女工——也曾经示威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

 

  美国工业在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大发展,主要的劳动力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其中最著名的移民集团有修筑铁路的爱尔兰人和华人、成衣业的犹太人、钢铁业的德国人和波兰人、煤矿业的北欧人和东欧人等等。他们也将欧洲劳工运动中最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带到了美国。这两种思潮的根本相通之处在于认为,必须对社会制度进行根本上的改革甚至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政治平等、经济公平、社会尊严。无政府主义者推崇暴力行动,开展了许多暗杀、袭击之类的暴力行动,不过他们的成员多是一些激进的年轻人,缺乏大规模的组织能力。社会主义者的行动——包括组织政党、工会、国际联盟等——则要普遍而有效得多。当时欧洲形形色色的政治团体都纷纷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分支。但是,这些组织在聚会的时候,领导人往往是来自移民国家的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参与者多数还是说的本民族的语言,他们的思维也依旧不脱出欧洲的模式。在美国这个民族大熔炉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外国色彩浓厚的组织也开始在政治上褪色。

 

  更重要的是,那些从欧洲移植来的政治主张到了美国之后很快便水土不服。与人口稠密、民族众多,并具有长期封建等级传统的欧洲不一样,新大陆土地广袤,充满机会。十九世纪后半叶蓬勃兴起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和城市地区的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工人的劳动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平均收入比旧大陆多两三倍以上。同时,西部边疆的大规模开发,包括金矿的发现以及政府无偿分配土地,又吸引了许多人前往。沉浸在“美国梦”中的劳工阶层因此对暴力革命、重建政府、改造社会之类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多少兴趣。工联主义因此逐渐成为劳工运动的主导。

 

  工联主义思潮(tradeunionism)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工联主义者主张在不改变现存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组织工会,用集体的力量为劳工争取更多的经济权益和政治影响。他们认为,雇主与雇员之间有一种皮毛依附的关系,双方存在共同利益。雇员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来达到在现有经济框架下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让雇主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群体,避免出现罢工怠工甚至暴力之类影响经济稳定的突发事件。

 

  美国的土壤极为适合工联主义的发展。这个移民国家的劳工阶层与雇主阶层一样,绝大多数人对自由资本主义及其自由雇佣制度深信不疑。除非冲突到了极端的地步,否则工会的领导人与会员都奉行与雇主“双赢”的信条。而美国人对司法制度的信心,也推动了劳工阶层更多地愿意遵循法律与和平的手段去促进自己的利益。

 

  1869年成立的劳动骑士团是工联主义劳工运动发展的里程碑。发起成立这个组织的,是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服装裁剪工。这个工会的会员包括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并且进行了跨行业的组织工作,使得组织中既有大批传统的手工业工匠,也有新兴的大产业中的工人。十多年之后,劳动骑士团已经拥有七十万名成员。其中甚至还包括妇女、黑人的成员和组织。根据估计,其妇女会员有大约一万人,另外还有五万名黑人会员。这个劳动骑士团,就是后来美国大型劳工组织的雏形。

 

  劳动骑士团的主旨,在于通过谈判、示威、罢工等手段为劳工争取更多的利益。当时他们提出的目标,除了提高工人的工资、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之外,还专门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保护妇女条例、禁止童工。不过,劳动骑士团与后来的工会组织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雇主与雇员没有区别对待,雇主可以和雇员一同来参加这个组织。当时劳动骑士团的领袖人物对提倡阶级差别、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学说颇为反感。他们认为,工业生产中的雇员与雇主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剥削他们的是金融巨头。所以,劳动骑士团也允许雇主参加。这样一来,在许多工业冲突中,这个组织就没有办法发挥工会的作用。

 

  1881年,有位来自荷兰的名叫塞缪尔?冈帕斯的雪茄工人挑头组织了一个工会联盟,五年后,这个联盟发展为美国劳工联合会,简称劳联。劳联是一个行业工会的联盟。作为该组织的创始人,冈帕斯担任了劳联的首任主席。劳联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为工人争取更多的利益。与劳动骑士团不一样的是,劳联的工会纯粹是工人的组织,不包括雇主。罢工是他们经常采用的手段。无论就组织能力还是就战斗力,劳联都要高于劳动骑士团。当时资方经常采用解雇工会会员并将他们列入黑名单,使得他们无法到别去找工作这一类办法来威胁工会的组织者。很多雇主在于雇员签署合同的时候,就写明不许他们参加工会。这类合同被称作“铁壳合同”或是“黄狗合同”,直到1932年才被法律禁止。

 

  美国劳动节起源的历史,就鲜明地反映出了劳动骑士团和劳联之间的区别。

 

  1882年,劳动骑士团决定在九月五日在纽约市组织庆祝游行,显示劳工组织的力量。两年之后,劳动骑士团通过议案,决定每年都在九月初举行这样一次和平的庆祝活动。

 

  然而,在当时劳资关系的环境下,越来越频繁出现的不是这类和平的集体活动,而是暴力冲突。1886年五月在芝加哥干草市场发生的那场著名的暴力事件,标志着冲突达到了一个高潮,也标志着劳动骑士团的衰落。当时劳联已经提出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为了配合推动有关的立法,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劳工团体——包括劳联在内——决定在五月一日举行总罢工。罢工提出的要求是从是日起法律应该规定每天的劳动时间为八小时。当时美国工人的平均劳动时间超过十个小时,在一些繁忙的企业比如钢铁业中,平均劳动时间甚至超过十四小时。当时劳联属下的各个工会与资方谈判,要求缩短工作时间。这些谈判绝大多数都没有结果。

 

  五月一日那天,大约有五十万工人参加了全国性的大罢工。拥有七十万会员的劳动骑士团虽然对这次罢工持反对态度,但是该组织的地方分支以及成员也积极参与了罢工和示威活动。工业重镇芝加哥有八万名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到五月三日,示威已经举行到第三天,有六千名伐木工会的会员在麦考米克收割机厂附近举行集会。这个厂的工人已经举行罢工,但是厂方就雇佣了一些临时工去顶替罢工工人。这些临时工被称作“破坏罢工者”,最受罢工工人痛恨。正在集会过程中,工厂下班,往外走的临时工被集会的群众围住。这时守候在罢工纠察线附近的警察前来阻止,在冲突中警察朝人群开了枪。有一人当场死亡,多人受伤。有三名受伤者后来伤重不治。

 

  芝加哥当时有大批来自德国、波兰等地区的移民工人,他们中间有很多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一份用德文出版的工人报纸于是号召第二天在干草市场机会,抗议警察的暴行。第二天晚上,干草市场就聚集了三千名示威者。警察前来驱散这次集会,声称集会为非法。正当集会组织者与警方交涉的时候,有人向警察扔出了一枚炸弹。警方立即开火。在冲突过程中,八名警察以及至少四名示威者死亡,许多人受重伤。第二天,在离芝加哥不远的密尔沃基市,当罢工工人前去封锁一家轧钢厂的时候,当地的治安武装开枪打死了九名示威者。后来还有不少示威的组织者被判刑。

 

  事件过后,世界社会主义和劳工运动不断中出现呼声,要求纪念这个血腥的日子。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担心五一纪念会成为暴力活动的标志,赶紧在1887年宣布支持劳动骑士团的提议,将九月第一个星期一定为劳动节。1894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劳动节正式成为联邦政府的法定节日。而在1889年七月,劳联派出代表团去欧洲参加第二国际的大会。这个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五月一日,世界上许多地方举行了五一劳动节大示威,从此奠定了这个劳动节的传统。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庆祝劳动节的时间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的起因。

  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初,是美国劳工运动运动腥风血雨的年代。在这个时期里面,法律着重保护的是资方的私有财产权与契约权。虽然根据宪法结社自由的原则,法律允许工人自由组织工会,但是资方也有权随意解雇他们不喜欢的工人,特别是工会的组织者。工人有权罢工,资方也有权雇人去顶替罢工者。法律在这里同样保护的是资方。工人如果因为组织工会而遭到开除,被上黑名单,那是没有地方申诉的。

 

  这个期间工会运动特别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兴起了一系列的公司镇。许多大公司、大工厂——比如钢铁、煤矿等等——设立在一些相对偏僻的地区,当地的大部分居民如果不是工厂中的雇员也是家属。其他的居民——像商店、饭店的店主一类——也间接地依赖这些公司来生存。公司经常会拥有整个地区的大批不动产,包括房地产、商店和其它设施。工人租房子、购物都直接通过公司来进行。这些消费甚至往往直接从工资上扣除,导致了雇员对雇主的依赖。

 

  而就工人的组成来看,在不少地方,这些公司镇的居民也是来自一个或少数几个欧洲地区的移民,相互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亲朋关系。这种情况给了工会的发展以一定的有利条件。在这些地方如果出现工会罢工并与资方发生暴力冲突的事件,往往会导致整个市镇、整个地区、甚至整个行业都出现骚动。

 

  1892年,卡内基钢铁公司属下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大约有五、六千居民的公司镇赫姆斯特德的一家工厂的工会要求增加工资,厂方非但不肯满足,还要降低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二。合同谈不成,工人便酝酿罢工,并且在镇上设立了自己的指挥部。在工人罢工的同时,资方也将工厂锁了起来,不让工人进去。工厂出现了全面停工。

 

  厂方雇用了总部在芝加哥的平克顿私人侦探公司。这个公司自己拥有数百人的私家军队,专门做保镖一类的生意。公司计划让工厂强行复工,同时全部开除罢工工人。平克顿公司的保镖将负责赶走捣乱的罢工者并担任工厂的保卫。结果在开始行动这天的深夜,三百名平克顿的私人保镖手持步枪,从水路靠近工厂,打算悄悄地进去。在上岸的时候,他们被罢工工人发现了。工人手里也是有枪的。罢工者一声唿哨,数千人——包括妇女和小孩——赶到工厂来。平克顿的人试图冲破工人在岸边用木头建筑的工事,殊不知这帮钢铁工人却运来了大钢锭将缺口堵上。昏暗之中有人开了枪,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先干的。总之,双方对射起来。平克顿的保镖先打死了两名工人,伤了十一名;罢工者回击,打死了两名保镖。到上午,又有四名工人命丧枪下,平克顿也再死了一个人。工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去打平克顿的人坐的筏子,包括将一条用油浸的木材组成的火船和一个装满爆炸品的火车车厢推到河里去。所幸河面比较宽,没有因此造成更多死亡。

 

  到下午时分,平克顿的人顶不住了,于是向工人投降。当他们举着白旗经过的时候,工人及其家属愤怒地朝他们吐唾沫、扔石头。有几个保镖被拖出来痛打了一顿。在当地治安官的干预下,罢工工人才同意放走平克顿的人。这次罢工事件最后以失败告终。

 

  而另外一次规模更大的罢工事件对美国劳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就是普尔曼火车车厢厂的工潮。这个工厂在芝加哥附近拥有一个著名的公司镇,就叫普尔曼镇。这个镇上的所有房地产和商店都是公司拥有的。工人们住在公司的房子里或在公司里的商店买东西都不用付现金,直接从自己的工资上去转账就行。在铁路大发展的时代,工厂的生意很好,工人的工资也不错。可是到了1893年,美国出现了一次经济衰退,工厂订货大幅度下降,因此降低了工人的工资。工会在这个工厂中有相当的势力,因此出面要求资方在降低工资的同时也降低房租。厂方拒绝,引发了工人的罢工。

 

  该厂工人所属的是美国铁路工会。这个工会的成员中有大批火车司机和铁路工人。普尔曼工厂的劳资纠纷发生之后,工会发起了抵制运动。司机拒绝开有普尔曼车厢的火车,铁路工人也拒绝将普尔曼车厢挂到火车上。工会还威胁说,如果哪个执行抵制的工人遭到公司的处罚,整个工会就要举行罢工,那将造成全国铁路运输的瘫痪。

 

  整整四天里面,十二万五千名铁路工人拒绝使用普尔曼车厢,因此出现了事实罢工。铁路公司只好招募顶替者。可是白人的铁路工人即便不属于工会,也不敢得罪罢工工人,因此公司招募了大批黑人去顶替白人工作,使得这次罢工带上了种族的色彩,也导致了一些暴力冲突。

 

  资方找到了法庭。法庭下令工人复工,但是被工会领袖拒绝。最后,克利夫兰总统以罢工妨碍了邮件递送为理由出动了一万两千名军队去制止罢工。(按照美国的法律,联邦政府本来是无权干预地方上劳资冲突的,除非这一冲突妨碍了联邦政府的运作。)在罢工工人与军队的冲突中,十三名工人被打死,五十多人受伤。

 

  罢工结束之后,铁路工会的主席德布斯被政府起诉。在法庭上代表他的是著名的律师克莱伦斯?达洛。这位达洛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律师,曾经在著名的斯科普斯案——就是学校中是否能教进化论——中代表过被指控对学生教授进化论的教师。达洛为德布斯作了出色的辩护。德布斯只被判处了六个月的徒刑。在监狱中,他熟读了马克思的著作,出狱后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自1900年以后,他五次试图以社会主义者的身份竞选总统。当然,他的竞选活动是个姿态,从来就没有真正成功的可能。

 

  由于这次工潮,政府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来调查普尔曼镇的管理。这个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这类公司镇不符合美国的精神。1898年,伊利诺州最高法院裁决,普尔曼公司必须放弃对该镇的所有权。从此以后,公司镇在美国就逐渐消失了。

 

  总的来说,在1930年代大萧条之前,美国已经出现了相当成熟的以工联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工会运动。这个运动最主要的目标与成果,不是推动对美国的现存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性改变,而是在该制度的框架之下通过谈判和立法等手段来为劳工尽可能争取最大的利益。八小时工作日、女工童工保护法、工伤赔偿法等等一系列有利于劳工的重大立法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二、工会的发展及其类型

 

  1929年,华尔街股票市场大跌,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随之以后将近十年的经济萧条。大批工厂倒闭,企业大量裁员。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的时候,美国有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的人处在失业状态。当时美国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流浪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大军。由于工人大量失业,劳动力高度过剩,劳工组织成员的人数也大减。劳联在危机之前已经有大约五百万会员,到这时人数下降到少于三百万,只有全国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六,而且还在以每星期七千人的速度在减少。劳工运动本身面临着黯淡的前景。

 

  罗斯福政府的“新政”扭转了这种局面。新政的核心内容,就是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让国家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新政府面对的是非常紧张的劳资关系。当时资方越来越多地雇用武装保镖去对付工会,而劳工方面拿起武器来对付雇主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许多地方的劳资关系充满了火药味,有一触即发的势头。劳联的领导人找到了负责官员,要求他们在法案中保障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为了避免更多的劳资冲突,新政的《全国复兴法》中加上了工人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这一条,可是对资方却没有任何具体的约束。

 

  很有远见的煤矿工会主席刘易斯看到了这个空洞条文的政治意义。他将手下的组织者派到各大矿区,开着车子用大喇叭对工人广播,说是罗斯福总统号召工人参加工会,如果不参加就是不爱国。许多矿工聚集过来听宣传,这时候工会的组织者就拿出签名卡,让工人们统统签名参加。结果是,矿工工会在几个月之内会员翻了三倍。总部在纽约的国际女服工会也照此办理,在大街上开着宣传车去找工人签名,结果会员也增加了三倍。

 

  尽管会员大批增加,资方在法律上依旧无需承认工会。因此,1934年罢工事件就大大增加,全国出现了将近两千起。罢工工人组织起纠****队,守卫在工厂和矿区面前,阻止资方雇用的破坏罢工者去上班。矿工工会、汽车工会、纺织工会、码头工会都遭遇到了资方出动的大批打手以及地方政府出动的警察和军队,至少有几十名罢工工人被枪杀。在劳资关系急剧紧张的情况下,罗斯福政府不得不采取对策。纽约州的参议员瓦格纳虽然是共和党人,但是他历来与劳工关系密切。由他挑头,国会在1935年通过了《国家劳工关系法》。这是美国劳工立法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个法案赋予工人加入工会以及工会代表工人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从此以后,雇主就不能以参加工会为理由解雇工人,也不能拒绝与工会谈判。为了保证工人的这一权利,联邦政府专门成立了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其功能有点类似于一些欧洲国家的劳工法庭。这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工会与资方的关系。工人要建立工会,首先当然要在工人自己内部进行投票。超过一半的工人投票同意建立工会,从法律上来说这个工会就算建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的任务之一就是去监督这个投票过程,防止双方以任何方式作弊。资方不得威胁工人,工会的支持者也不得要挟自己的工友。一旦投票通过,该委员会便通过官方手续承认工会的存在。如果雇主在工会投票胜利后仍然不承认工会,双方就要到劳工委员会去寻求裁决。该委员会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这个法案在今天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立法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产业工会的迅速兴起。原来的职业工会按照行业组织,这种形式的长处在于比较容易设定行业的工资和待遇标准,但是却不利于工人团结起来对付雇主。同一个工厂里,因为行业不同而有好几个工会,它们的利益也不一致,雇主可以对它们分而治之。而产业工会则是按照工作单位来组织的,所以一旦法律松动,组织起来也就很快。但是在与雇主谈判时,产业工会却需要兼顾各个不同行业,难免出现麻烦。比如说,一家工厂里面有电工、机械工、勤杂工等等多个工种。行业工会在谈判时,只需要讨论与本工种有关的事务。比如电工工会,只需要顾及电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其它行业工资再低、待遇再差,也不是他们的工作范围。而产业工会运作起来要复杂得多。要是机械工因为工资比电工低不满意又该怎么办?如果将谈判重点放在机械工的工资上,电工和勤杂工不满意又该怎么办?所以产业工会在具体运作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到今天,美国也仍然是职业工会和产业工会并存。

 

  1935年十月,劳联在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召开代表大会。矿工工会的主席刘易斯首先发难,呼吁工人按照生产行业——而不是技术行业——来组织工会,比如,汽车制造中有机械、电气、建筑等等技术行业,但是都应该联合起来成立汽车工会。刘易斯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工会就没有办法在整个企业甚至行业中举行大罢工。可是,刘易斯的提议被劳联的代表否决了。不仅如此,木工工会的主席哈奇森还在发言的时候将刘易斯骂作“狗****养的”。矿工出身的彪悍的刘易斯哪里吃这套,冲上台去就将哈奇森打了个鲜血淋漓。之后,刘易斯扬长而去,给劳联的主席格林留下了一封信,批评劳联的保守态度,宣布自己退出劳联。这个事件让刘易斯在普通的工人那里大为得分,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敢于为工人权利战斗的人。

 

  在刘易斯的鼓动下,劳联属下的八个产业工会在193511月建立起了产业工业委员会。该委员会获得全国性的影响,开始于1937年汽车工会的大罢工。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中的工人代表要求公司与他们进行谈判,被公司搁置不理。下面的会员就开始自己酝酿起罢工来。原先的罢工都是工人离开工厂,在工厂外面组织纠察队。这样资方雇用的破坏罢工者就必须通过罢工纠察线才能进到工厂里面。而通用的工人想出了新的办法。他们干脆就在工作岗位上静**坐。工人们串通好,在一个指定的时间拉下电闸,一致停止工作,之后日夜轮流坐在车间里面不走,也不让资方的人员和警察进来。有些工厂里面的工人为了对付资方雇佣的打手,甚至将车间变成了守卫的堡垒。联合汽车工会同时还对雇主采取了分化瓦解的办法。通用汽车公司大罢工,福特和克莱斯勒的工人照常上班,结果那两家公司赶紧去瓜分通用的市场。结果劳资双方对峙了四十四天之后,通用汽车公司承认了工会的谈判权。

 

  在通用之后,克莱斯勒和福特过了一段时间也承认了工会。工人们获得了提高工资、增加福利、四十小时工作日、加班一倍半工资等等。静坐罢工一时间成为非常流行的罢工方式。联合汽车工会也成为美国最强大的工会之一。

 

  通用汽车公司罢工取得胜利,刘易斯随即将主要目标转移到了规模更加庞大的美国钢铁公司。当时钢铁工人工会已经不断在许多小钢铁厂中举行罢工,要求资方承认工会。钢铁业的龙头老大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长泰勒看到风向不利于资方,赶在大罢工发生之前找到刘易斯。刘易斯对泰勒说,工会已经吸收了足够多的会员,足以通过罢工让整个公司瘫痪。几个星期之内,美国钢铁公司就和工会签下了与汽车业条件相似的合同。

 

  不过,也有一些小钢铁公司的老板发誓不肯承认工会。1937年五月,在产业工会委员会的领导下,二十七家钢铁厂的七万名工人举行了大罢工。在芝加哥,罢工工人及其家属的游行队伍和警察发生了冲突。有十名示威者被打*死,上百名受伤。后来,国会对这次血**事件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说,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不是工人而是警察。警察使用了过分的武力。

 

  保守的劳联的领导人对产业工会的做法非常恼火,因为产业工会总是在“侵蚀”劳联的地盘。1938年,劳联将产业工会委员会下属的工会开除出去,后者立即成立了产业工会联合会,也就是产联。

(责编:YeL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