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历史观 > 秦晖:晚清儒者引西救儒(3)
秦晖:晚清儒者引西救儒(3)
时间:2010-08-11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秦晖 被查看:
,未必要强分新、旧;或许儒家旧观念、尤其是比秦汉更的早期儒家观念还真有些后来被法家压抑了的好东西,也未可知。它是不是像今天的新儒家说的那样比西学更好姑且不论,至少它并不是国人学西的障碍,甚至还是国人学西的原动力。    

当然无论是国人学西也好,西人学中也好,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说郭嵩焘们不了解西方,却不能说他们不了解中国。他们把西方看成礼仪之邦,是痛感中国的礼崩乐坏,有感而发。正如200年前伏尔泰们盛夸中国之理性是缘因痛感欧洲中世纪之愚昧。    

你可以说伏尔泰并不深识中国,却很难说他不识西欧;中国未必真那么理性,但中世纪的西欧的确缺乏理性。同样,清末的西方未必就像儒家理想中的三代盛世,但中国社会那时(而且据说从秦以来一直就)的确不仁不义、名儒实非,令这些真儒们痛心疾首到了极点!    

早在学西以前他们就深有痛感。如徐继畬在鸦片战争前的一篇奏疏中就愤然说:当今天下贪污成风,几不知人间有青白吏(徐继畬:松龛先生全集·奏疏》)郭嵩焘早先也屡叹人心风俗之坏国家纪纲法度日弛天下之患,上下否隔,君之于臣,吏之于民,交相为怨”(《郭嵩焘日记》第一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482528170);以后更疾呼吏治不修,民生凋敝,无所控诉,吾不知所终极也(《郭嵩焘日记》第四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82)难怪他们会把西方理想化,就像难怪伏尔泰会把中国理想化一样。    

换言之,如果说郭嵩焘的话并不能证明西方真像三代盛世,那么这些话应当足以证明中国现实的礼崩乐坏,而且并非晚清才是如此。这些儒者对此极为不满。今天的儒者能回避他们的提问吗?

 

(责编:YeL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