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观察·焦点 > 城市不是经济增长的工具
城市不是经济增长的工具
时间:2013-08-30 来源:《文化纵横》2013年第四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被查看:

虽然我们有着深厚悠久的农耕文明生活经验,但城市的繁荣和自由,几乎在一瞬间就点燃了我们的欲望。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头也不回地把家乡田园抛在脑后,来到灯火辉煌的城市街头。一座座城市魔术般地拔地而起,它们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有力的动力来源。

 

于是,城市仅仅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工具、淘金享乐的场所,它的生死兴衰与GDP、而不是与人的生活和文明的创造,关系更为紧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城市管理体制、社会文化形态与城市的现实生活之间产生了频繁恼人的冲突。我们看到: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表难以遮掩其文化生产能力的贫弱;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精神却沉溺在萎靡中不可自拔,到处充斥着无病呻吟和戏谑放纵;一方面是规模巨大的人群聚集,另一面却是一盘散沙的原子个体。没有公民能够兴建伟大的建筑、创办学校、剧院,发起文化和社会运动来解决自己的社会问题、强健自己的精神,甚至人们连一个像样子的社区生活都可望不可即。于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每个个体如同流浪者一样出没,无情掠食。看上去庞大无比的管理者,手忙脚乱地妄图安抚每个感到受到伤害的心灵,而最终却只能筋疲力尽地被抱怨,委屈地忍受着来自各个方向的指责。

 

城市与乡土社会是完全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空间,其精神属性也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不是相互敌对仇视的话。在这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空间秩序里,工商业而不是农业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职业,市民、商人、专业技术阶级取代了士绅和农民,居民们自由流动而不是世代定居。与此同时,财富快速积累和流动,多变的时尚而不是古老的道德习俗统治着人们的生活。对于这些变化,恐怕再深谋远虑、精明能干的精英也无法独自主宰安排。眼光老到的雅各布斯早就说过:“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

 

这是一个秩序生成、文明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有市民们的参与。市民们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手脚,积累经验、适应复杂的事务,他们必须学会接受与自己不同乃至相互冲突的利益和观念,而不是懒惰地抱怨和无休止地伸手索要、以及尽可能地越过边界多吃多占。同时,管理者也应当意识到,居民们不仅仅是用于增长的物料,可以随意地处置其财产和命运,蔑视其习惯和情感。他们不是需要被安置的对象,而是这里的主人。他们才是这个文明秩序的主角,虽然还需要培育和训练。

 

西谚有云:“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其实仅仅空气并不能使人自由,实实在在地参与才能使人学会自由。否则,城市的空气,只会被消费主义的雾霾笼罩,虚无软弱的小资情调和亢奋的街头政治行为将交替上演,相互促进。只有当作为主人的市民们真正成熟,强健开放、容纳异见、富于创新的城市才有可能出现,一个伟大的文明时代也才有可能真正开启。

 

 

《文化纵横》编辑部

201306

 

(责编:Beatles)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