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视 野 > 观察·焦点 > 杨平:十八大,开启新的时代
杨平:十八大,开启新的时代
时间:2012-12-26 来源:《文化纵横》2012年第六期 作者:杨平 被查看:

 

中共十八大成功召开了。

 

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进入21世纪,十六大以来的中共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实现世纪跨越,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完成现代化建设的既定任务和目标,GDP总量已达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及制造业总值已达世界第一,中国的腾飞已经成势。

 

但中国面临的挑战又格外严峻。

 

伴随经济增长第一阶段的结束,以产业结构升级和附加值提高为特征的第二阶段的增长尤其艰难,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通常发生在这一阶段。它意味着必须解决市场经济推动的增长必不可免的社会分化以及伴随而生的社会内部矛盾加剧。在现代化历史上,解决这一矛盾的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矛盾向外转移的办法,亦即殖民主义和对外扩张。时代不同了,中国人不可能走历史老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不允许我们重走这条道路,中国人必须以内生发展为主来解决这一棘手难题,必须在推动艰难的产业升级同时下大力气弥平内部社会差距。

 

与此同时,全球化推动的世界经济格局导致外部问题内部化,世界范围的各种矛盾随时转化为中国内部的各种难题,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治理模式已无力解决跨国性的产业、贸易、资金、人口流动等问题。中国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世界问题的解决。

 

另外,网络世界的诞生,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催生新的扁平化为特征的信息流动,并进而带动社会组织方式与社会结构方式发生巨大变动,传统的国家管理与社会治理方式遭遇重大挑战。治理近14亿人口的转型国家,中国的执政党面临全新的时代课题。

 

显然,发展起来的问题,比未发展起来的问题一点都不少。

 

面对上述挑战,中国尤需强有力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历史地位,应以上述时代背景来加以评价和观察。

 

令人激动欣喜的是,中共十八大不负人民和历史厚望,成功完成了它的历史性任务。

 

首先,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志的理论成果。在将近90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集团在因应各自的时代任务时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未来的艰巨任务,理论上的梳理和创新是第一位的,事关道路,事关旗帜,事关信仰,必须优先加以解决。中共十八大开创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理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理清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合理性与改革开放的未来代表性的相互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实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日益成熟的鲜明标志。

 

其次,十八大诞生了一个严格选择、不负众望的中央委员会领导集体。仔细观察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产生的过程,它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筛选和酝酿,中央为此先后派出59个考察组,分赴各选区考察候选中央委员的德、能、勤、绩、廉,考察组共在42800余人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同27500余人进行了谈话,选拔过程既有投票推荐、又有个别谈话推荐;既有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又有德的专项测评;既有实绩考察、实地考察,又有延伸考察;既有考察预告,又有考察对象公示……总之,为了选拔出一个德才兼备的中央委员会集体,避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中共中央为此设定了严格的程序,设计了体现时代要求的考察内容。可以预言,这种具备中国特色,又吸纳了世界先进民主理念的干部选拔方式,将为中国人民提供一个可以期待的中央领导集团。

 

最后,十八大完成了最高权力的规则化、制度化稳定交接。众所周知,十八大是中共第一次在战争年代形成的权威性领袖不在的情况下完成最高权力接替的,由于社会主义实践的时间有限,各国共产党大都在权力交替时发生问题。因此,能否完成中共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次权力交接,成为考验中共乃至考验社会主义制度成败的一次大考。事实证明,中共不负众望,完成了稳定的权力转移,并初步形成了包括任期制、贮备人选制、各层级反复历练制、民意测评制、民主选举制等制度,为中共的高层权力规则化交替、为中国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中共十八大已经成功闭幕,从长时段历史观察,它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它将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责编:Beatles)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