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纵横专题 > 美国的南海关注 > Andrew S. Erickson:中国反舰艇弹道导弹的发
Andrew S. Erickson:中国反舰艇弹道导弹的发
时间:2009-07-10 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 中国简报6月24号 作者:Andrew S. Erickson 被查看:

在未来的台湾海峡危机中,中国希望有能力阻止美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干预,或者至少具备这种能力的表象。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了这一能力,因为他已经具备了陆基反舰艇弹道导弹追踪系统。许多来自西方的报道说,中国正在发展反舰艇弹道导弹。越来越多的中国消息来源表明,正在进行技术上和可操作性上更为集中的讨论,其中的一些消息来源具有权威性。所有这些因素表明,中国正在设立、测验或者使用反舰艇弹道导弹系统,这种武器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据美国政府消息称,北京方面正在研制反舰艇弹道导弹,研发的基础就是有着CSS-5/DF-21D固态推进装置的中距离弹道导弹。CSS-5拥有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射程,这足以将一大片作战海域中的舰艇置于危险当中,这一射程远远超越了台湾这块舞台,而延伸进了西太平洋。[i]关于中国的反舰艇弹道导弹能力,仍有很多东西是未知的,这深深影响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遏制力、军事行动和力量平衡。

 

作为触媒的台湾

在过去的几十年年间,美国海军通过航空母舰将力量投射到全世界,包括台湾海峡及其周边。尼米兹号和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使用,作为对中国1995和1996年在台海地区导弹试射和军事演习的回应,是解放军所无法应对的一次行动。中国努力发展反舰艇弹道导弹的背后初衷,也许就是想在将来阻止美国航空母舰的类似行动。

 

“封锁”战略的基石?

一旦拥有陆基,反舰艇弹道导弹将只是中国自1995和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所购买和发展的众多新式平台和武器之一。这些武器系统加总在一起,将使中国对作战海域周边拥有空前的控制力,比如中国能够在危机或冲突之时,封锁美国海军接近关键海域。中国可以通过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来做到这一点,因为这等于将美军的作战平台置于“物理学上错误的一端”。然而,在看似安静的潜艇、慵懒的反舰艇巡航导弹和体积庞大的深海炸弹之上,中国的武器库中又增加了反舰艇弹道导弹,这一切都增加了对美国在这一地区盟国的潜在战略影响,也影响到了美国在这一地区寻求和平与安全的利益。

首先,对于反舰艇弹道导弹的研发,中国拥有多大半个世纪以上的弹道导弹经验。其次,这些导弹可以从高机动性、高隐蔽性的陆基平台进行发射;第三,它可以打击距离中国海岸数百公里之外的目标。所有这些因素表明,中国将具备很难应对的作战能力,对关键海域的封锁能力也远远超过两百海里自主经济区的范围。

 

美国的技术影响?

美国没有反舰艇弹道导弹。美国确实曾拥有一项远距离打击能力,这就是PershingII地对地弹道导弹,但是1988年华盛顿与莫斯科签订了中距离核武器条约,美国的这一能力被窒息了。有趣的是,有中国消息来源指出,现在已被抛弃的PershingII已经取得的技术进步为中国研发反舰艇弹道导弹提供了灵感。[ii]PershingII为终端操作台提供了可调控的第二阶段控制翼。但美国政府和许多中国消息来源都认为,中国的反舰艇弹道导弹的研发基础是CSS-5。由于可以确证的发射笼之外的CSS-5的照片并不存在,至少有一副CSS-6/DF-15导弹的照片,照片显示,导弹的牵引车的外观同PershingII导弹牵引车的外观是一样的。[iii]既然视觉上的类似如此强烈,那么CSS-6的操作终端技术就很可能类似于PershingII,也就有理由推断,CSS-5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中国显然拥有能够与CSS-5的推进器轻易匹配的牵引车,而正是这样的推进器生产出拥有打击能力的反弹道导弹,也就是说,这一导弹的雷达能够追踪海上的移动目标。

 

让反舰艇弹道导弹动起来

中国的结构图表显示了反舰艇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它拥有中途和终端引导。[iv]第二阶段控制翼对于终端控制系统的导航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引导导弹规避反制措施并追踪移动目标。这使得反舰艇弹道导弹不同于大部分弹道导弹,其他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是固定的。

然而,中国的专家们将如何去构思一个“毁灭链条”?在这一链条中,一系列事件必须相继发生,构成一个序列,直到最后击中并摧毁目标,或者使目标失去能力(比如对方的航空母舰)。基本的链条由五个步骤相继构成:1、侦查;2、轨道追踪;3、穿透目标防御体系;4、击中移动目标;5、造成足够的损坏。在这个链条中,只要有一个断裂就会使整个进攻无法完成,变为无效。就中国的作战能力而言,目前和将来所知道的就是这些,在此基础上,将会有什么工作要做?

中国也一直在致力于复杂的地-空基地感应网络系统,包括超地平线雷达和电子讯号侦查设备,这可以帮助反舰艇弹道导弹进行侦查和锁定目标。[v]定位一艘航空母舰的难度相当于在干草垛中找针,这枚特别的针拥有巨大的雷达干扰面,可过滤电波,周围有飞机保护。ACTIVE雷达最有可能成为反舰艇弹道导弹的感应部门,因为它的讯号能够穿透云层。只要找到反应最大的位置,就可以定位最大的舰艇,而最大的舰艇往往就是航空母舰(只需要在发射前阶段,目标定位系统工作状态良好)。

 

证明这是可行的

不过关键的问题仍然存在,这关涉到导弹的感应部门。中国当前是否拥有多功能感应装备,能够用于反弹道导弹的侦查和目标定位?假使在缺乏以空间为基地的侦查、监控和巡航设备的情况下,是否有其他办法足够精确地引导导弹,可以将在导弹短暂的飞行时间内航空母舰可能的航行范围计算在它的搜寻窗之内?搜寻窗将如何工作?它如何完成辨识目标的任务?这是不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定位一些更小的舰艇吗?

中国专家们的担忧一旦走错方向,将很可能使反弹道导弹无法使用,如此将何去何从?导弹防御?或者其他的什么?中国队反舰艇弹道导弹或者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和透入辅助设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挫败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这本身就表明上述问题依然存在。

还有关于测试的问题,最小裸值应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够使得解放军感到自己具备了基本的操作能力,或者遏制能力?是否有什么测试或者目标定位的计划?演习计划?观众是谁?(难道仅仅是国内外的公众或者国内外军方的眼睛?)是美国、台湾、日本军方、公众,或者上述所有各方?

 

现役力量

二炮是中国的战略火箭力量,它已经在负责中国的陆基核导弹和常规导弹(掌控后者是1993年之后的事情)了,这支力量很可能掌控着中国全部的反舰艇弹道导弹。规模相对小、技术密集和高度机密,二炮无疑是完成这一使命的理想人选。它研究反舰艇弹道导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在2003年就发布了关于此项计划的概念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并在次年发布了一部主要的理论作品。[vi]

但仍然存在协同操作和官僚写作的关键问题。各个感应部门应当如何排定优先次序并协同操作?各个感应部门(比如超地平线雷达)应当归哪个或者哪些阻止掌管?如何使用这些感应部门?各个组织部门之间是否会出现裂缝(比如二炮和海军之间)?官僚惰性的问题如何处理,尤其是在普遍的战时危机应对方面?如何将来自不同感应部门的“不确定性”区域加以重叠,并由此完成数据/感应的融合?如何完成各官僚部门的数据融合,这种困难即使是追优秀的工程师也力所难及?最后,哪些部门应当处身决策圈?怎样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发射命令?

 

理论指导

二炮将如何构思反弹道导弹的操作景象?《二炮战争理论》是该军权威性的高水准指南手册,其中也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如何使用反弹道导弹来对付航空母舰。但手册却从来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方法只是愿望性质的,或者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困难。事实上,在描述他们的潜在力量的章节中,是这样叙述的:“常规导弹攻击群”应当作为“攻城锤”(银弹)来使用,这是一个常用术语,用来表示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根据这本手册,二炮正在严肃思考至少五种办法,用反舰艇弹道导弹来攻击美国的航空母舰攻击群,至少在概念水平上时如此:

1、“火力袭扰”,攻击航空母舰攻击群。

2、“正面火力设阻”,在航空母舰攻击群的正前方进行火力威胁,“作为示警”。

3、“侧翼火力驱赶”,以威吓性集群射击配合中国海军拦截航空母舰攻击群,将其从中国感到最受威胁的区域赶走。

4、“集火突击”,用“重锤”攻击敌方核心航母。

5、“信息攻击”,对敌方航母攻击群的命令和控制系统实施电磁攻击,使其瘫痪。[vii]

所有这些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了反舰艇弹道导弹,但它强烈暗示了相关的研究和开发有着来自中国军方和官方高层领导的批准。

 

操作的概念?

上述文件可使人们对二炮的常规遏制进行一般性的洞察。文件同时也补充说,二炮将和中国海军协同作战,以“执行集中的海上集群射击”并“控制海洋”。迫近敌军的航母战斗群被认为是首要的战争目标,不过“大型舰只或者大型舰只编队”也被更广义地提及。协同作战和精确度被视为是“阻止或封锁敌方航母攻击群的关键”;如此复杂的“操作活动需要协同作战在时间上不存在哪怕微小的误差”。在海上目标定位、以及通告并划分封锁区域方面,同时也强调了同海军协同作战的重要性:“海军情报部门应当将它的巡航设备所收集到的有关敌方舰只活动的信息‘迅捷地接力’传递给二炮的巨大作战方阵。”尤其是,“有关敌方航母攻击群的信息应该在即时的基础上进行收集。”“即时目标信息”的潜在来源包括“军事侦察卫星、国内外的遥感卫星,并建立卫星侦察目标图像信息处理系统。”

解放军将如何规划反舰艇弹道导弹的基地设置、数量、应用以及战略效果?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仍需要回答:

l     操作基地。反舰艇弹道导弹应当在哪里建立基地?距离目标的理想射程应当是多少?

l     武器库的性质。反舰艇弹道导弹仓库的相对规模会是多大?规模的大小意味着操作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愿意在处于争议中的反舰艇弹道导弹身上花钱。

l     操作的概念。呼吁建设反舰艇弹道导弹能力是一回事情,不过如何将其付诸实施?反舰艇弹道导弹的攻击理论会是怎样的,目的何在?是直接摧毁目标还是任务性毁灭(相当于摧毁敌方舰载机)?向谁开火,何时开火?如果飞机不在甲板上,解放军会向航母开火吗?解放军是否会依赖于突袭?解放军计划发射的反弹道导弹是一枚、几枚还是集群?如果是集群,是饱和度(同一地方多次射击,使防御系统超载)和精确度(以某种方式发射多枚,弥补对目标的定位误差,使航母战斗群进入至少一枚导弹的搜寻窗)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还是两者都有?什么类型的弹头,unitary, EMP,还是sub-munitions? 设想中的集群攻击或者多轴心协同攻击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国的规划者们是否认为二炮能够独立承担这一使命,或者也可能会是包括巡航导弹和反舰艇弹道导弹在内的立体作战?

l     遏制的概念。遏制似乎是反舰艇弹道导弹的明确目的所在,但是为了达到遏制的效果,究竟需要展示什么?解放军的理论书籍提到了在航母前面区域的“威吓性火力”,对于美国的反应,解放军怎样想?美国将如何得知这不是误射,而是威吓?假设美国确实知道这是威吓,但是不买账,又该当如何?最后,从技术角度来看,怎样才能确实进行一次警告性的开火,使导弹按照预计的距离偏离目标(而不是打击在实际的目标上)?

 

结论

从来自中国的消息来源可以判断,中国领导人并不是要攻击美国,而只是想遏制美国。他们希望捍卫他们所认为的国家核心领土利益,并为国内的经济发展谋求一个稳定的环境。如果他们确实在研发反舰艇弹道导弹,他们也很可能是希望阻止美国的军力以有害于中国安全利益的方式向外投射,比如突破第一岛链。然而,中国在东亚的力量以及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使得反舰艇弹道导弹的研发成为一项复杂的、充满风险的建议。如果北京方面遵循这一思路,直到其逻辑终局,确实拥有了反舰艇弹道导弹的能力,那时也只有借助健康的对话才有望缓解必然继之而起的中美紧张关系。除非北京方面愿意详细讨论这一武器的研发进程和意图所在,否则上述所有问题都是必须得到答案的,这不仅仅是为了特别的政府官僚精英们和他们的领导人,也是为了台湾、日本和美国的公众,正是他们为武器的研发提供了资金,他们也不得不承担一切后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相互间的战略信任,这一切都提出了同样高的要求。

 



[i] OFFICE OF HE SECRETARY OF DEFENSE,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度军力报告:2009》,提交国会的年度报告,第21、48页。

[ii] QIU ZHENWEI,

[iii] ………………………这也可能会是类同演化的例子;牵引车的外观相似,也有可能是因为它们要解决类似的问题。

                                                                                                                                       林国荣 译

(责编:文纵小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