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克莱斯勒,福特,金融危机,金融,房贷 |
|
美国金融危机始于2006年下半年的次贷危机。早在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序幕。次贷危机经过一年多来的蔓延和扩散,已经发展成导致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金融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的金融危机,包括雷曼兄弟公司和美林证券在内的一批昔日在金融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金融机构相继陷入破产和被收购的困境。2008年8月,美国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9月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以避免更大范围金融危机的发生。紧接着,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相继爆出问题,前者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后者则被美国银行收购;总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也难以为继。随后,受金融危机拖累的美国另外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被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世界各国无不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速度而感到震惊。面对危机形势,美国政府出台了一项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尽管如此,金融危机仍在世界范围不断蔓延和深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各国政府也先后出台了降息和向银行注资等各种政策手段力图稳定金融市场。然而,美国金融危机并未就此停下脚步,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影响开始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最近的两条“坏”消息就是明证:一则是美国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三大汽车巨头经营严重困难甚至濒临倒闭,而寻求政府援助又陷于僵持境地。另一则是,美国乃至世界银行业的“巨无霸”—花旗银行竟然也陷入困境,并紧急寻求政府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伸出援助。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美国的房地产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都出现严重萎缩,经济衰退的幅度和速度可能远远超过市场预期。 人们不禁要问,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金融危机会愈演愈烈?从表面上看,是华尔街的“贪婪”,是监管的缺失和错误的政策导致了这场危机。然而,如果说上述种种现象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存矛盾集中爆发的话,那么我们更应该看到隐藏在上述种种现象背后的根源所在。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马克思曾作过独到而精辟的分析。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结果,具体而言,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金融放松管制打破了资本追利的时空限制。 这次危机的爆发与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金融放松管制政策密切相关。1945年-1973年间,美国对金融业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制,在金融管制的条件下,金融机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相反,它们被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只能从事指定类型的业务。在此期间,由于实行了严格的监管政策,美国没有出现过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然而,美国国会在80年代初通过了解除对金融行业进行严格管制的两个法案,更在1999年废止了分业经营的法案。这样,美国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就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追逐最大利润。于是,金融机构为获得高额回报,不断从事金融创新和投机性业务。由于投机性业务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很高的回报,诸如次级贷款和由按揭所支撑的证券以及其他的所谓“创新”不断增加。如在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的各种金融机构将其贷款重点放在了扩大住宅金融和相关金融衍生产品上;加上2001-2005年期间美联储为实现景气恢复而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抵押贷款公司住宅贷款扩大和促进次级贷款膨胀的重要原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国住房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累计余额已高达13万亿美元。其中,次级贷款在2001年以后急剧增加,2006年占总住宅贷款的20%,累计余额占13%左右。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1990年的7400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2007年底的4.9万亿美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的信用体系,一方面具有实现社会闲散资金的动员利用的合理性功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另一方面信用造成了一种虚假的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促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时候出现债务偿付危机和信用紧缩。总之,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想而来的金融放松管制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时它也使资本主义无限生产与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第二、日趋严重的贫富分化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加剧。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分配制度对劳动者的收入进而对其消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对消费具有直接的影响。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严重地制约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加剧。近数十年来,美国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l%最富裕家庭的税后收入占全国收入分配的比重,从 1979年的 8%上升为 2001年的 14%。2005年,美国最富有的 1%和 1‰的人所拥有的财富都达到了 192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最富有的1‰的人口只有30万,他们的收入与最穷的50%的人口的总收入是相当的,而最穷的50%的人口有 1.5亿。从1980年到2005年,最富有的1%。的人口的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份额翻了番。在此期间,美国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40上升到了2006年的0.47。在金融资产方面,社会最富有和最贫穷阶层的差距现也已拉大到极端程度。2001年,美国1%的最富有人口所持有的金融财富(不包括其房产权益)比 80%的最贫穷人口所拥有的金融财富多4倍。美国1%的最富有人口拥有价值1.9万亿美元的股票,这与其他99%的人口所持有的股票价值大致相当。造成贫富分化的原因在于工人和工会在与资本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社会缺乏为工人提供援助的相应政策和计划,导致工资不升反降而利润却不断上涨。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贫富分化加剧,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受到威胁。为了保持生活水平,在投入更多劳动时间的基础上,美国家庭不得不大量借贷消费。其后果是美国家庭部门的借债越来越多,超过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90%和美国家庭部门可支配收入的130%。仅仅在2004年至2006年之间,美国家庭部门就以他们的房产做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 8400亿美元。正是日趋严重的贫富分化为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马克思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总之,上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值得我们深思。为避免重蹈美国金融危机的覆辙,首先,我们必须对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要重视加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功能”,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如何进一步规范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及交易的运作,确立有效的监控体系,约束资本的高度投机性和追利性对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害,这一点对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减少危害至关重要。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低阶层的收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以确实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 |
|
(责编:文纵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