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纵横专题 > 企业家群体的公共伦理 > 从王石到陈光标:一直走下去,才是最好的祭奠
从王石到陈光标:一直走下去,才是最好的祭奠
时间:2008-07-09 来源: 作者:徐捷 被查看: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邀请了几位亲赴汶川地震现场采访的记者座谈,来自央视、《财经》、《南方周末》的记者们动情地讲述了他们在灾区现场的亲历亲闻。末了,一位来自央视的著名制片人深情的说,在这次对地震灾情的转播中,中国的媒体在新闻报道上走出了革命性的一步,无论是平面媒体、地方电视台还是央视,都做出了历史性的突破,西方很多民众正是通过中国媒体透明及时的报道改变了对于中国的片面的看法,但同时这种进步的代价是巨大的,是用数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新闻人感觉肩负着重任——如果他们不继续走下去,就难以对得起这数万人的在天之灵,对他们而言只有一直走下去,才是对亡者最好的祭奠。 媒体的思考如此,企业也应该扪心自问。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很多企业都表现出了极高的道义感。中国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种进步,和新闻媒体的进步一样是以数万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所以,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继续走下去,不能在灾后重建乃至以后的社会建设中继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也难以告慰那些在地震中或逝去生命、或蒙受伤害、或丧失家园的人们。 一直走下去,也就是企业要长期的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而不是仅仅在灾害来临的时候才匆忙应对。 前段时间王石和万科成为了众矢之的。在笔者看来,王石的观点继承了他个人一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他的话也许有诸多的不当之处,但是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和不能用捐款来演绎“慈善秀”的观点笔者是十分认同的。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讲,一个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一定包含一个长期的、固定的CSR预算指标,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无限制的捐款,因为我们的企业追求的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老总个人对于地震带来伤害的感同身受和赈灾的热情应该使用自己的个人财产来表达,那么无论你是捐献一个亿或是一千个亿都是个人情感的正常表达,值得褒奖和盛赞。王石先生的言论还犯了一个错误——他的话悖逆了中国人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在13亿人心最热的时候泼上了一杯冷水。事实上,万科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已经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列,但是此次,万科在重大灾害面前的危机公关能力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第一时间传递的并不是企业整体的经过千斟万酌的声音,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结果。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万科作为一个合格企业公民的本真。 这里我们可以选取另外一个企业作为对比,即台湾的台达电子,它是台湾业绩领先的企业之一,但是在地震后捐赠的数额绝对无法和王永庆的一亿人民币相比,可是台湾民众对它并没有负面情绪。有两点原因,一是台达电子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一直表现很出色,它的CSR战略重点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等方面,表现卓越并且受到了台湾公众的认可;二是台湾慈善和公益的机制相对大陆要完善,各种民间团体和和慈善组织都很活跃,民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也相对较多。综上两点,在台湾民众看来,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履行的好不好更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坚持去做,有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制度,而不是一时的捐款数额的多少。 两相对比可以看到,万科的境遇有两点原因,一是大陆的民众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判标准,二是我们企业在长效履行社会责任上依然做的不够。不过换了角度来看,这次地震对于CSR来说也是一个契机,因为这次灾害后民众意识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且协同媒体对企业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对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够顺应民意,通过良好的运作,科学而高效的履行社会责任,无疑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这里得再提到一个人物:陈光标。各路网民对他有着极高的赞誉,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他一直坚持慈善捐赠,其二是他亲赴救灾现场,并带去了灾区最急需的救灾设备。陈光标是新晋的“中国首善”,几年来累计捐款数额已经超过一亿元。在先前的某次CSR论坛上,笔者有幸结识这一“中国首善”,并且了解到,他的企业也曾开展过一系列有效的CSR项目,同时他有一套自己的捐赠原则以保证捐款落到实处。这次地震救灾中,他及时调来的大型设备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前线回来的记者,无一不强调,即使我们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历尽千辛万苦抵达灾区,却往往会因为没有救援设备而面对废墟中掩埋的伤者束手无策,这在灾区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换句话说,老百姓看得见陈光标的出钱出力、亲力亲为,所以对他有很高的赞誉。 因此,启示在于,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跨越一个较长的尺度,另一方面,企业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向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比如灾后重建,地产企业应该发挥技术优势去进行住宅、学校等的再建设,教育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优势促进震区教育飞跃式的发展,带去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看来,每一个企业都有必要反思自己在这场灾难过后的责任是什么,而不仅仅停留在捐钱捐物的层次上,而且由于中国捐赠法规的不完善,企业的捐赠行为有很高的成本,如果通过其他形式的良好运作来履行社会责任,无疑对企业自身也是有利的。 回首这次灾害,汶川地震,因为其巨大的破坏力导致交通、通信等完全中断,因为灾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造成的救援工作的极度困难,无疑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最惨烈的地震灾害之一。偏偏此时的中国,正处在纷扰不断的多事之秋,社会的救灾和应急体系相较以前大有进步但是依然并不完善,再加上中国的具有实力的非营利组织(大多数为GONGO)并没有准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邀请了几位亲赴汶川地震现场采访的记者座谈,来自央视、《财经》、《南方周末》的记者们动情地讲述了他们在灾区现场的亲历亲闻。末了,一位来自央视的著名制片人深情的说,在这次对地震灾情的转播中,中国的媒体在新闻报道上走出了革命性的一步,无论是平面媒体、地方电视台还是央视,都做出了历史性的突破,西方很多民众正是通过中国媒体透明及时的报道改变了对于中国的片面的看法,但同时这种进步的代价是巨大的,是用数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新闻人感觉肩负着重任——如果他们不继续走下去,就难以对得起这数万人的在天之灵,对他们而言只有一直走下去,才是对亡者最好的祭奠。 媒体的思考如此,企业也应该扪心自问。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很多企业都表现出了极高的道义感。中国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种进步,和新闻媒体的进步一样是以数万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所以,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继续走下去,不能在灾后重建乃至以后的社会建设中继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也难以告慰那些在地震中或逝去生命、或蒙受伤害、或丧失家园的人们。 一直走下去,也就是企业要长期的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而不是仅仅在灾害来临的时候才匆忙应对。 前段时间王石和万科成为了众矢之的。在笔者看来,王石的观点继承了他个人一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他的话也许有诸多的不当之处,但是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和不能用捐款来演绎“慈善秀”的观点笔者是十分认同的。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讲,一个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一定包含一个长期的、固定的CSR预算指标,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无限制的捐款,因为我们的企业追求的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老总个人对于地震带来伤害的感同身受和赈灾的热情应该使用自己的个人财产来表达,那么无论你是捐献一个亿或是一千个亿都是个人情感的正常表达,值得褒奖和盛赞。王石先生的言论还犯了一个错误——他的话悖逆了中国人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在13亿人心最热的时候泼上了一杯冷水。事实上,万科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已经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列,但是此次,万科在重大灾害面前的危机公关能力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第一时间传递的并不是企业整体的经过千斟万酌的声音,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结果。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万科作为一个合格企业公民的本真。 这里我们可以选取另外一个企业作为对比,即台湾的台达电子,它是台湾业绩领先的企业之一,但是在地震后捐赠的数额绝对无法和王永庆的一亿人民币相比,可是台湾民众对它并没有负面情绪。有两点原因,一是台达电子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一直表现很出色,它的CSR战略重点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等方面,表现卓越并且受到了台湾公众的认可;二是台湾慈善和公益的机制相对大陆要完善,各种民间团体和和慈善组织都很活跃,民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也相对较多。综上两点,在台湾民众看来,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履行的好不好更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坚持去做,有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制度,而不是一时的捐款数额的多少。 两相对比可以看到,万科的境遇有两点原因,一是大陆的民众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判标准,二是我们企业在长效履行社会责任上依然做的不够。不过换了角度来看,这次地震对于CSR来说也是一个契机,因为这次灾害后民众意识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且协同媒体对企业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对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够顺应民意,通过良好的运作,科学而高效的履行社会责任,无疑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这里得再提到一个人物:陈光标。各路网民对他有着极高的赞誉,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他一直坚持慈善捐赠,其二是他亲赴救灾现场,并带去了灾区最急需的救灾设备。陈光标是新晋的“中国首善”,几年来累计捐款数额已经超过一亿元。在先前的某次CSR论坛上,笔者有幸结识这一“中国首善”,并且了解到,他的企业也曾开展过一系列有效的CSR项目,同时他有一套自己的捐赠原则以保证捐款落到实处。这次地震救灾中,他及时调来的大型设备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前线回来的记者,无一不强调,即使我们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历尽千辛万苦抵达灾区,却往往会因为没有救援设备而面对废墟中掩埋的伤者束手无策,这在灾区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换句话说,老百姓看得见陈光标的出钱出力、亲力亲为,所以对他有很高的赞誉。 因此,启示在于,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跨越一个较长的尺度,另一方面,企业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向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比如灾后重建,地产企业应该发挥技术优势去进行住宅、学校等的再建设,教育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优势促进震区教育飞跃式的发展,带去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看来,每一个企业都有必要反思自己在这场灾难过后的责任是什么,而不仅仅停留在捐钱捐物的层次上,而且由于中国捐赠法规的不完善,企业的捐赠行为有很高的成本,如果通过其他形式的良好运作来履行社会责任,无疑对企业自身也是有利的。 回首这次灾害,汶川地震,因为其巨大的破坏力导致交通、通信等完全中断,因为灾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造成的救援工作的极度困难,无疑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最惨烈的地震灾害之一。偏偏此时的中国,正处在纷扰不断的多事之秋,社会的救灾和应急体系相较以前大有进步但是依然并不完善,再加上中国的具有实力的非营利组织(大多数为GONGO)并没有准备好接受如此巨大的灾害的考验。几相叠加,汶川地震便成了上天对于中国整体素质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无论是媒体、企业还是社会公众,都应该从灾害中反思、进步,因为一直走下去,才是对亡者最好的祭奠。备好接受如此巨大的灾害的考验。几相叠加,汶川地震便成了上天对于中国整体素质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无论是媒体、企业还是社会公众,都应该从灾害中反思、进步,因为一直走下去,才是对亡者最好的祭奠。
(责编:文纵小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