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纵横专题 > 80后的被“关注”与被“理解” > 吴旭:中国青年与网络民族主义
吴旭:中国青年与网络民族主义
时间:2009-11-24 来源:布鲁金斯学会 作者:吴旭 被查看:

 

吴旭博士:谢谢李成主任,也感谢布鲁金斯学会组织这次活动。当然,我也要感谢大家的到来。我刚刚发现,作为最后一个发言人,你所有的主要观点都已经包含在了其他发言人的发言中。因此,我要讨论其他一些问题。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愤青。”虽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其实我们可以在90年前、50年前、20年前在同样的小标题下讨论同样的话题。不过,是什么让这个特殊的一代,或这样一群“愤青”显得独特而重要呢?我认为有这样两个方面:其一是当今中国的地位,今天与以前中国有着显著的不同。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技术。在这里我们讨论了互联网。这意味着他们不仅愤怒,而且他们都受过良好教育、见多识广、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甚至精通技术,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因此,他们不仅仅是发泄他们的愤怒,有些人甚至以以往从未有过的形式进行组织。

那么,这是一群怎样的愤怒青年呢?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愤怒,或者是什么让他们愤怒?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根据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现在有3亿网民。当然,这样的数字是司空见惯。但另一个数字我认为更能说明这个特定群体。这些网民中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年龄在18岁至35岁。这个数字不仅远大于这个年龄群体在中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而且远大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网民比例——这使得这一群体更有活力、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同时他们有大量的能量和精力花在上网上。是的,让我们想一想,这个年龄群体在35岁以下,这意味着他们出生时中国已经开始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向世界开放。1979年,邓小平决定向外部世界开放,进行改革。因此,这3亿人中的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五)成长在中国出现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时期。因此,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在增长、增长、增长。这是一个事实。

因此,他们确定,他们是如此骄傲。与他们的父辈相比,甚至与比他们大10年的人相比,这是相当不同的群体,他们的经验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他们的整个一生,都在经历那种令人鼓舞的增长,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是在人类历史上,这三十年的增长不仅前所未有,而且每7年人们的收入就能增加一倍。

因此,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在过去30年里,人们的收入每7年就增加一倍。这真的让这群人深感自豪,完全不同于以往那种“愤青”。

问题在于,这群愤怒的年轻人——非常骄傲的年轻人、他们对自己的期待,或者说他们的自我认同——与西方媒体上他们的自我认同或者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之间存在巨大的认识上的差距。因为一个外国或者一种外国文化很难真正了解中国,更遑论改变、或者显著改变对一种不同的远东文化或者一种不同的文明看法。

因此,古老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这群年轻人以及他们的自我认同。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所谓的“镜中自我”理论,即你会发现自己“就是我想让你觉得我是的那种人。” 所以,你是根据别人对你的认识来确定自己的。所有,你非常自豪,对别人对你的认识有很高的期待,但这种认识并不是与你的自我认同相一致,或者相符的。

因此,这种情况的确会导致沮丧甚至是愤怒。所以这确实是社会心理学上的触发点,为什么会是如此普遍,不仅仅是一小部分人。这里也存在另一种因素,与过去不同的是互联网。是的,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媒体,人们互相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将人们组织起来甚至攻击人们的强大力量。我们已经说到,1999年和2000年左右中国黑客与美国黑客之间曾经进行过一场网络战,甚至有其他几个国家联手攻击、破坏和丑化其他国家的网络,实际上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一点与以往的“愤青”是截然不同的。你通常看不见他们的存在。但他们可以丑化、破坏甚至干扰你的沟通。由此造成了很多麻烦。

他们有什么特点?实际上,我写了一本有关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书。我认为这种运动可以回溯到1994年,当时互联网首次进入中国,这是一个真正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尽管在此之后民族主义情绪仍然延续,但人们组织的方式,或者说人们表达他们意见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

那么,这种新的意识形态和新的运动有哪些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这种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是没有政府组织的草根运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许多外国媒体在报道中国事件或者任何政治事件时会假定中国政府在操纵、控制、刺激一些愤怒的人,甚至是利用他们。

这种运动的第二个特征是他们“现代的”。这里我想谈谈“现代”,因为与过去的民族主义事件相比,这群人更加自由、进步——其他发言人谈到了他们的阅读习惯、他们的哲学观、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这意味着不仅对自己,而且对整个世界更加了解。

因此,他们的决定都是建立在某种民主的投票系统之上的,看看一些非常活跃的民族主义群体在网上的几次表现就能够发现这一点。每当他们想攻击外国网站时,这群人会选择一个领导者,然后他们会使用这种投票过程来取得最终决定,这与以往的民族主义运动存在很大区别。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第三个特征是,它并不仅仅是从中国大陆到外部世界,或者说不是那种单向的交流渠道。它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渠道。既是由内到外,也是由外到内与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民族主义情感相比,今天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国国内的愤青,也可以看到中国之外的愤青,他们在海外生活、学习。因此,中国政府完全是没有控制的,无法操纵他们的愤怒、或者他们行动的方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来回窜的现象,这是一个全新的现象。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第四个特征是,它并不是进攻性的,而是更加具有反应性,或防御性。这一点也许可以让我们得到安慰,因为它不是那种攻击性的,或者积极推动中国的议程。它更加建立个案基础上。比如,过去在一些事件中,中国的黑客对美国的政策感到受挫,或者感到愤怒,尤其是在发生炸馆事件的1998年和撞机事件的2001年,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愤怒尤为强烈,或者说是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爆发的时期。但之后,特别是在9·11之后,在美国的政策转到其他领域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年轻人中的敌对情绪或者反美情绪下降了。

因此,他们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国家的,或者某种特定政策。它更多是视情况而定的,更多是反应性,而不是进攻性的。它更加灵活,但另一方面更加难以控制,或者难以预料。我们永远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会触发这种非常强烈的情绪。

我之所以称之为“草根运动”,是因为一些具体的事件。比如在2005年,尤其是在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期间,中国网民组织了网上抵制日本入常的请愿。在半年时间里,超过4000万人在网上签名——虽然有一些重复计算,一些人用假名,但4000万人还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因此,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仅对中国政府而言,而且对任何政府或者任何政党而言都是如此。总的来说,我们都知道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但就中国网络民族主义而言,它不仅是一把双刃剑,而且是一把没有手柄的剑。

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袭击你,或者会造成怎样的破坏。即便是中国政府也要想办法适应这种具有威胁的、紧迫的危险。

但是,我们可以保持乐观的是: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并不是一种持久的事件。它就像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试图找到自我,一个国家进入国际社会的时候尤其如此。

因此,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文明,但当我们讨论国际一体化的时候,它还是相对年轻的。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真正进入外部世界之时,就像一个年轻人第一次踏足现实世界。它可能会发现许多与它的自我认同不符甚至矛盾的东西。但是,过一阵之后,当他成熟起来,真正形成了一种认识,形成了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之后,我想它会逐渐平静下来。未来中国会真正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因为中国能够真正成熟地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我想说的是,或许20年之后,我们不会再讨论同样一群愤青,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好的,感谢大家!

(鼓掌)

                     转载请注明  孙冶方公共政策研究网 首发

(责编:文纵小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