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在起草这部宪法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专门召开8次会议讨论,宪法修改委员会开了5次会议,其中3次都是逐章逐节逐条讨论修改,并在全民中进行了4个月的讨论,才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了这次修宪工作。他高瞻远瞩,深思熟虑,果断地提出了修改宪法的建议,对新宪法起草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国家体制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都及时、明确地提出了意见,对这部宪法的制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长期领导我国立法工作。1982年王汉斌时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亲历了我国制定现行宪法的全过程。本版从今天开始刊发王汉斌对这段共和国重要立法过程的回忆,以飨读者。 小平同志提出全面修改宪法 问:1978年宪法是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刚经过两年多,为什么又要对宪法作全面修改? 王汉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先后搞了三部宪法,还不包括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共同纲领》,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一部比较好的宪法。1975年又制定了第二部宪法,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存在严重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很快又制定了第三部宪法,即1978年宪法。这还不算1970年写有林彪是副统帅和接班人的那部宪法,如果林彪不出事,那部宪法也会出台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对1978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主要是因为它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由于制定这部宪法时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来不及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也来不及彻底清理和消除十年动乱中“左”的思想影响,以至在这部宪法中还保留着一些错误的规定,如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坚持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指导等。这表明,它是存在严重缺陷的,显然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现实情况很不适应,而且越来越不适应。所以,对这部宪法进行全面修改是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 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和1980年就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请谈谈这两次修改的情况。 王汉斌:这两次对1978年宪法作局部修改,第一次是1979年重新修订地方组织法时,根据各方面、各地方提出的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人民委员会,设立地方人大常委会等问题,彭真同志向中央写了请示报告,提出三个方案:一是用立法形式把革命委员会体制固定下来。这样做,不赞成的人可能很多。二是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人民委员会。这样做,在名义上虽然取消了革命委员会,但对于扩大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一定能有多大实质性的帮助和改进。三是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常务委员会,并恢复人民委员会(包括省长、市长、县长等职称),这个方案可能比较好些。三个方案究竟采取哪个?请中央决定。小平同志很快批示:“我赞成第三方案,相应的这次人大只修改宪法这一条,其他不动。这个问题建议在人大会前议一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后,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并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将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等。 第二次是在1980年。当时的背景是:一些人动不动就用“文化大革命”的方法贴大字报,特别是北京西单墙一度大字报贴得很多,引起严重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小平同志提出,要取消七八年宪法中关于“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规定。他指出:“四大”只能助长动乱,只能妨碍四个现代化,也只能妨碍民主和法制,作为一个整体看,从来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修改宪法这一条,“在保障国家政治生活的安定方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当时,我们还到西单墙去看过大字报,确实乱得很啊!由于按照1978年宪法的规定,不能禁止“四大”,彭真同志想了一个办法:由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发一个布告,宣布不能在西单墙贴大字报,划出一个偏僻的、人少的地方贴,第一步先这么做。但是,当时形势紧迫,还是取消它为好。邓力群同志让我起草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取消“四大”的建议。我们起草了稿子,由他交给胡乔木同志审阅修改。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向全国人大建议,取消1978年宪法第四十五条中关于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讨论了这个建议,认为取消“四大”符合全国人民的意愿,随后向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修改宪法这个规定的议案,于 附带说明一点:关于取消“四大”,有的同志解释说是禁止“四大”。我认为,不能这样解释,只能说是不提倡“四大”,因为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实践证明,“四大”在历史上没有起过什么好的作用,不应受法律的保护。 这两次对1978年宪法作局部修改,都是小平同志亲自作的决策,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党中央和小平同志仍然认为,这样修改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 问:邓小平同志是什么时候提出全面修改宪法的?他对这次修宪提出了什么要求? 王汉斌: 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 问:这次修宪,是由哪个单位主持的? 王汉斌:我国1954年制定宪法时,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立宪法起草委员会,毛泽东同志是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委员中包括了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人物。1975年修改宪法,宪法修改起草委员会由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的核心小组负责人组成。1978年修改宪法,虽然成立了一个宪法修改委员会,但成员全部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实际上还是党中央直接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然,在起草过程中,也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 这次,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是由全国人大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主持修宪的。 问:宪法修改委员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它的成员包括哪些方面的代表人士? 王汉斌: 宪法修改委员会,由叶剑英任主任委员,宋庆龄、彭真任副主任委员,103名委员中有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全体同志,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副主席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的代表人士等。小平同志在审阅宪法修改委员会名单草案时批示:“宪法修改委员会名单我同意陈云同志意见。党内人士的比例三七开或四六开均可考虑。”宪法修改委员会是一个代表性很强的权威机构,它对全国人大负责,任务是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草案。 问:宪法修改委员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工作的? 王汉斌: 这次会议决定设立秘书处,负责宪法修改的具体工作。胡乔木同志任秘书长,副秘书长有吴冷西、胡绳、甘祠森、张友渔、叶笃义、邢亦民和我。还请了钱端升当顾问,王力、吕叔湘当语文顾问。当时,胡乔木同志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起草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上的,秘书处的具体工作主要是胡绳同志抓,我一直从旁协助,张友渔、叶笃义经常来,吴冷西不久就调到广东工作去了。 提出宪法修改草案 问:宪法修改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几个阶段? 王汉斌:从1980年9月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到 先从第一阶段谈起吧。这一个阶段的时间比较长。 首先是广泛征求意见。秘书处把1954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发给各部门、各地方、各界人士,请他们对这两部宪法哪些留,哪些删,哪些改,哪些加,提出意见。然后,分别找各方面人士,包括中央各机关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尤其是法律专家,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宁夏大学有一位教授,叫吴家麟,他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同时,我们还研究、参考外国的宪法,先后收集了35个国家的宪法,还有国民党的中华民国宪法。 从1980年9月到1981年6月,秘书处先后邀请了北京和外地一些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了13次座谈会,围绕如何修改宪法的问题,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同时,还请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高检、高法、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协助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秘书处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分成三个组(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着手起草。由于一些重大问题在当时还没有定下来,起草中对有些章节和条文提出了几个方案。比如,关于宪法的结构,提出有序言和无序言两个方案,还提出增加第五章“宪法实施的保障和宪法的修改”,并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移在“国家机构”一章前面;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表述,有序言的方案是写在“序言”中,无序言的方案则在“总纲”中设立“政党、人民团体和人民政协”一节;关于全国人大是沿用一院制还是改为两院制,也有两种方案;关于是否设国家主席,也是两个方案;关于检察机关是否保留,关于农村人民公社是否政社分开,关于罢工自由是否取消等,也都写了两个方案。 在此期间,胡乔木同志曾向中央书记处并紫阳、彭真同志写了《关于修改宪法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后来,又写了一个《关于修改宪法的一些问题的汇报》的材料。 1981年6月,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通过后,乔木同志找了小平同志,说他身体不好,需要休养,顾不了修改宪法的工作,建议推迟修改宪法的时间。小平同志认为宪法修改必须抓紧,不能推迟,就找了彭真同志,说:宪法修改工作委托你主持。从1981年7月起,宪法修改工作就由彭真同志主持了。 问:彭真同志是如何主持起草工作的? 王汉斌:1981年7月,小平同志让彭真同志抓宪法修改工作时,就确定了四点:第一,要把四个坚持写进宪法;第二,规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三,规定民主集中制;第四,规定民族区域自治。这就为宪法修改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 彭真同志从北戴河回来后,一直考虑修改宪法的问题。国庆前夕,他发高烧住在医院,还把我们找去,说秘书处的人员“十一”后集中到玉泉山。同时,他又觉得力量不够,向耀邦同志提出把参加起草历史问题决议的龚育之、郑惠、有林、卢之超要来参加修宪工作。本来还提出要郑必坚,耀邦说他还要给中央起草文件,未能要来。宪法要体现历史问题决议的精神,调这些同志参加有利于工作。还增加了对经济工作比较熟悉的顾明同志,彭真同志说他是没有任命的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 彭真同志主持修宪工作后,立即着手研究起草修改宪法的稿子。他说,有不同意见怎么统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宪法只能写现在能够定下来的最基本、最需要的东西,尽可能把各方面的意见大体集中起来。 1981年“十一”后,起草班子集中到玉泉山,集中精力修改宪法。要讲效率,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从那时起,可真算是夜以继日,上午、下午、晚上,每天三班倒,日夜伏案起草宪法修改草案。当时分三个部分,一是“总纲”,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国家机构”。秘书处分三组分别起草,主要是胡绳同志负责,还有我和张友渔、顾明、项淳一、龚育之、有林等同志。我们集体起草,每起草一章一节,就给彭真同志送过去。他有时改,有时不改,经常把胡绳同志和我找去,谈他的一些意见。 按照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决议,宪法修改是有时间要求的,即召开下次全国人大会议时提出宪法修改草案。由于宪法修改工程浩大,工作量非常大,到1981年11月底召开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还不可能按时完成。那时,已经比较注意依法办事,所以又提请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把修改宪法的期限延长到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彭真同志还就为什么延长期限提出了一份书面说明,得到了大会的批准。 问:宪法修改草案(讨论稿)是什么时候提交宪法修改委员会讨论的? 王汉斌: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工作,1981年11月下旬起草出宪法修改草案初稿。报中央书记处审议后,又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12月中下旬,小平同志两次审阅这个报告,还找了乔木同志,让他帮助修改宪法修改草案初稿。乔木同志把胡绳同志和我找去,在勤政殿他的办公室,逐条提出修改意见。乔木同志是很认真的,胡绳同志也真有办法,乔木同志不论提出什么意见,他都有办法修改。 宪法修改草案初稿经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讨论后,秘书处又作了修改,然后以秘书处的名义,作为讨论稿,向宪法修改委员会提出来。这与1954年的做法不同,1954年宪法草案是由中共中央的名义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的。这次没有作为中共中央的稿子提出来,目的是为了使大家能更好地发表意见,进行讨论修改。 1982年2月底到3月上旬,宪法修改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宪法修改草案(讨论稿)。从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到第二次会议,相隔约一年零五个月。 问:宪法修改委员会是怎样讨论的? 王汉斌: 从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举行座谈会,讨论这个稿子;中共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解放军各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负责同志,也都对草案讨论稿提出了修改意见。秘书处把这些意见汇编分送了宪法修改委员会各位委员。 根据宪法修改委员会分组讨论的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秘书处对《讨论稿》作了修改。其中,“序言”共十一段,有十段作了修改,还增加了一段;在全部条文一百四十条(指《讨论稿》,后来正式通过的宪法为一百三十八条)中,有八十三条作了修改。这还不包括文字性的修改。 全民讨论四个月 问:为什么宪法修改草案要交付全民讨论? 王汉斌:宪法是全国人民办事的总章程,同全国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需要听取全国人民的意见。有些国家制定、修改宪法采取全民投票的方式。我们没有采取这种方式,而是组织全民讨论。经过全民讨论,才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首先,全民讨论的过程,就是全体人民反复商议的过程,也是党和群众反复商议的过程。党的意见是不是充分集中了人民群众好的意见?只有同他们商量和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知道。其次,全民讨论也是统一全国人民意见的好形式。经过讨论,人民群众同意了,全国人民的意见进一步统一了,就证明宪法修改草案真正集中了全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再次,全民讨论也是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人民参加讨论宪法修改问题,就是参加拟订和学习、掌握宪法,就是参与管理国家大事。所以,组织全民讨论是件很大的事情。经过全民讨论,宪法也会更加完善。 问:这次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是由谁组织的? 王汉斌:是由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 问:这次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有什么特点? 王汉斌: 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宪法修改委员会怎样对待的? 王汉斌:全民讨论后,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人民解放军、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共91个单位都报来了材料,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了两次材料。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把各方面的修改意见编成《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意见汇集》(共五集),分送宪法修改委员会各位委员。 秘书处根据全民讨论中提出的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对草案进行了修改。许多重要的好的意见都采纳了,原来草案的基本内容没有变动,具体规定作了许多补充和修改,总共有近百处,纯属文字的改动还没有计算在内。还有一些意见,虽然是好的,但实施的条件尚不具备、经验不够成熟,或者宜于写在其他法律和文件中,不需要写进国家的根本法,因而没有写上。 至此,宪法修改委员会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它先后召开了五次会议,一共二十五天,有三次会议都是逐章、逐节、逐条讨论修改的。 只有三张弃权票 问:这次宪法修改草案是通过什么程序列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议程的? 王汉斌: 由于宪法修改的具体工作已经由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移交到全国人大,所以在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决定在主席团领导下成立一个宪法修改工作小组,由胡绳同志任组长、我任副组长,成员有张友渔、项淳一、龚育之同志,负责修宪的具体工作。 问:这次会议审议时又作了哪些修改? 王汉斌:从 对代表提出的其他意见,宪法修改工作小组也都认真、仔细地作了考虑和研究,能采纳的尽量予以采纳。因此,在这次会议上,又对宪法修改草案作了近30处的修改。 在 问: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是采取什么方式表决宪法修改草案的?表决结果如何? 王汉斌: 会上有人提出要把表决结果公布。我们向彭真同志作了汇报,说我们也倾向于把表决的结果和通过的票数情况都公布。彭真同志表示同意,要我再请示耀邦同志。我到大会堂118厅请示耀邦同志“可不可以公布表决票数”?他说:“我看可以公布。”这是全国人大会议第一次公布通过法律的票数。 问:这天全体会议在通过宪法修改草案后,还通过了《关于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决议》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这是怎么回事? 王汉斌:通过关于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决议,是因为新宪法通过后即生效,但国家主席、副主席要到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才能选出来,在此之前有个空当。怎么办?当时研究认为,需要通过一个决议,决定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出国家主席、副主席和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之前,本届人大常委会继续依照1978年宪法的有关规定行使职权。这是一个法律衔接问题,也是一个依法办事问题,当时是很注意这个问题的。 关于国歌问题。建国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单独作了一个决议:在正式国歌未定以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这个国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国歌歌词,有“文革”的影响,代表们很不满意,纷纷提出意见。因此,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专门通过决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原来的歌词,并进一步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这也是拨乱反正的一件大事。 (责编:Ye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