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讲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演变的历史条件。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演变的历史条件 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来源,首先应该回到马克思。大家关注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基本原理: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的矛盾,导致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但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和条件——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随着资本全球化,存在着一个资本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简要表述为在全球资源总量下,以国家的形式来参与财富的分配和资源的占有。把这样一个矛盾,纳入到对中国革命和计划经济产生的背景去看,有一些问题,我们可能会看的更清楚一点。 从毛泽东开始,搞社会主义革命,它并没有建立在马克思讲的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的第一个原理上。50年前,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占70%以上。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是第二个矛盾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当时选择计划经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外部环境——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条件下怎么样保证国家的独立、国家的安全,以及国家在全球竞争下的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仅仅从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原理看这个问题,没法解释这个现象。 毛泽东那代人,他要解决的中华民族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能够取得领导地位,是因为中国的民族危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计划经济有用,能够解决中国的社会整合,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安全问题。20世纪50年代选择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以国家的名义高度集中国家的资源,利用国家的强大力量来增加竞争力。 当时托派写的东西很有意思。托派从更左的角度来看问题。比如郑超麟的《国家资本主义》里面就讲到,现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包括苏联,实际上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极端方式。它是把整个社会资源,整个经济运行纳入到国家之中,把国家变成一个企业。这种企业有一个什么好处呢?企业内部交换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可以充分动员整个社会资本。所以我认为50年代中国选择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安全、民族独立来看的。 20世纪80年代改革,也与此有关。第一个判断,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国家之间大的战争可能性非常低了;第二,整个国际环境也发生变化了,民族独立已经不是基本矛盾了。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个问题,讲一下关于理论来源问题。 戴志康先生的发言,我挺受启发的:咱们应该有这个志向,立志从事这种大学问很有必要的。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中国的很多东西,实际上追求一种气。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动的原点,也与此相关:中国人有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强烈愿望。司马迁曾经讲过,“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中国人有强烈追求财富的愿望,受世俗文化影响非常大。为什么四人帮那么快倒台,而大家觉得这是完全意料中的事,因为当时他们追求的“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是违背中华民族心理和文化的。 我们还可以参看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从秦汉到明清,在社会危机的时候是政治要求优先,强权是放在第一位的。需要建立秩序的时候,政府要高度集中社会资源。但是到第二代,第三代,社会稳定下来以后,就要很快转型,如果不转型,那么就要垮台,秦隋没有及时转型,很快就消亡了。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循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选择上,在思想理念上,根本宗旨是中华民族的富强,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理念,这是中华民族长期长盛不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说,如果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主义,和我们今天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去看的话,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应该说中国的传统起到了很大作用,国家和民间,怎么样保证他们各得其所,这也是现在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责编:文纵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