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元:一位德国学者眼中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时间:2009-04-28 来源:《经济学消息报》 作者:冯兴元 被查看: 次
月访华的何梦笔先生(prof.Dr.Carsten Herrmann一Pillath)系德国维藤大学东亚文化经济比较研究所所长、德国著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宏观和制度经济学教授。他属于弗赖堡学派(秩序自由主义学派)的传人之一,对中国经济如何市场化和减少管制等均有一些独到的看法,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著作,目前他正在引用管制理论撰写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新著,想必不久之后即可拜读。
何教授有关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文章已经由我翻译出来,共6页,谨投贵报(请见本期第四版)。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有其独特的一些做法和设想。德国经济模式的成功之处也得到了许多方面人士的肯定,尽管报界对它的批评之声也时有所闻,其场合往往是对比如日中升的美国经济的时候。
今年4月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绝望地寻求—个完美的模式》,其注解是这样写的:“美国被广泛视作为世界经济选美赛的得胜选手。但是这些评判员们是否真的研究过那些数字?”文章列出1989一1998年四项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和失业率。其中最关键的两项指标即第二和第三指标,德国均超过美国很多。第一项美、德均差不多,第四项美国表现得好得多。对第四项数据的解释是德国的需求下降,货币政策过于从紧,而不是劳动生产率低。
把解释部分归于德国货币政策从紧,这与我的观点不—致,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德国的福利搞得过了头,工资率较高,实际工资刚性强,导致劳动力市场就业不足。德国1949年以来几乎一直都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数量战略),并未影响经济增长。另—个理由是德国存在的经济结构失调问题导致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而货币政策是解决不了结构问题的。美国经济高涨与其在80年代即开始大力调整结构、同时确立了它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主导地位有关,美国当时的结构调整包括了跨国公司战略的调整(经贸部王志乐教授观点),即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信息化,跨国公司的专业化生产取代多元化生产,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在这方面,欧洲落在了后面,日本和韩国更是在最近一两年来大梦初醒,奋起直追。
《经济学家》杂志文中也提到如果美国最近经济出现波动,就会马上有人跳出来反对美国模式,正如两年以前东亚模式受到群起而攻之一样。此外,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高于德国。英国尽管在许多方面仿照美国模式,但是在1989-1998年,其经济绩效不如德、日。
上文提到德国福利搞得过了头(一个工人一年365天中,大约要到第200天之后才稳心为自己挣钱,其他一部分作为税金交给国家,由它代花,当然有一部分钱可能又从他的左口袋到了他的右口袋),又提到德国的社会不公平程度相对于美国要低一些。这两点是有些共同之处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原型实际上并非如此;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把社会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公平竞争政策来设计。其思路是通过促进竞争提高经济绩效,做大经济馅饼,以便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享受一种最低程度的保障。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部分原本设计得很狭窄,如果我们读过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创始入之二路德维希·艾哈德的作品《大众福利》里的内容;我们就会特别明白艾哈德反对的恰恰是现代意义上的庞大的社会福利国家。当然大众福利(Wohlstand fueralle)的德文原义是“人人享有富裕”、也就是邓小平先生的“共同富裕”,从这一角度看,邓先生的提法早就有之。因此,目前德国政界确实存在一种要求,即对社会福利国家消肿、重返社会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政界最近也有动向,用减少财政支出和社会福利的办法(减少养老金额支付等)来改进社会保障(如果把增加就业当作社会保障措施的一部分的话),。其内在逻辑就是减少工资成本和产品成本,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由此带动就业。
从以上分析看,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介绍。这不是说德国的模式比其他国家的模式要好或者要差,而是说要在了解某些国家模式的时候也要了解另外国家的模式。也许其中的某些共同之处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也许某模式中的特殊之处恰好是治病的妙方。再者,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我们的目标模式只差两个字,更应值得去比较研究。
我想,何梦笔教授支持国内出版德国弗赖堡学派掌门人欧肯的代表作《经济政策原理》和一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奠基入的文集《德国秩序政策理论与实践文集》的道理就是如此(我有幸参加了两本书的翻译组织工作和部分翻译工作)。在德国区分两种政策,一种为秩序政策,一种为过程政策。秩序政策即建立和维持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的政策起着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作用,过程政策即干预经济过程的政策是附属性的;听起来跟我们理解的市场经济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区别极大。德国的秩序观念估计是世界上最强的。它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市场理念、市场本身都是高度有序,而作为崇尚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非常有限的,包括产业政策之类的政策,德国反对者多于赞成者,其政策方向也是减少产业政策,即使社民党上台,也是如此,比如目前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战略就是盯住区内物价水平目标,即保持年物价水平的升幅不超过2%,而区内汇率政策处于从属性地位。欧元区的财政政策是受到《稳定与增长公约》制约的(负债率不超过60%,赤字率不超过3%),好像政府没有干什么事,但尽管如此,德国最权威的伊福经济研究所对德国的经济增长率是看好的(而且伊福的经济预测方法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其景气指数曲线作为先行指标,先行于国内生产总值曲线达半年,我国国内八大机构正在与伊福经济研究所和维藤大学合作引入伊福景气调查和分析方法)。
刚才提到秩序和秩序政策,我们也不能误解,因为两者都可以被滥用。秩序有民主的秩序;自由的秩序、公平的秩序、竞争的秩序、垄断的秩序、极权的秩序等等;秩序政策也会有相应的表述方式。在市场经济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公平的竞争秩序,我们所关注的秩序政策是建立和维持公平竞争秩序的政策。这里就有了许多隐含的前提,在此我就略而不谈了。至于秩序政策或者竞争政策为什么至关重要,何梦笔教授的文章将给我们带来一些重要的启迪。
顺便说明一下,我的这些说明不代表何教授的观点,只是我九年以来关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点心得。希望何教授的文章和我的一些看法有助于我们了解德国的经济模式及其哲学基础和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
(责编:文纵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