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纵横专题 > 金融危机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戴志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条中间道路
戴志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条中间道路
时间:2009-04-28 来源:《文化纵横》杂志社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作者: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 戴志康 被查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一文,就是我近期思考的一些粗浅心得。应该说,这不是学术意义上的思考,而是实践和行动意义上的思考,是从企业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的思考。

上世纪90年代,我们作为外来者,落户于上海浦东,在一个强调户口背景的城市,我们关心自己的文化认同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证大研究所,研究我们这些企业家如何在上海扎稳脚跟。接下来,我们思考上海的发展前景,思考在上海作房地产的持续性,思考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龙头具有什么样的带动力。继而,我们又必须思考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崛起和世界的关系,世界会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等等。

我的思考是被挑战出来的,是作为企业家不想失败而必然作出的选择。因此,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不是学术研究,不是美好道德愿望的投射,而是探索人类社会实践中必然面对的一种客观趋势和客观规律。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我已在与陈学明教授的对话中作出了一些阐述,此处不再重复,相信大家可以从文字中找到批评和商榷的许多方面。今天在这里想进一步介绍作为企业家和社会实践者,我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背景。

 

一、古巴归来的思考

2008年末,我访问了古巴。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当然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古巴今天也面临着艰巨的改革任务。与此同时,古巴的社会发展水平决不落后,它的人均寿命,教育医疗水平,人均收入的差距状态,都没有出现拉美国家的那种严重弊端。如果以幸福指数衡量,我相信古巴人不一定比中国人差。

更为重要的是,古巴在美国人的长期封锁下仍然能够生存,在美国的眼皮底下发展社会主义,美国奈何它不得,整个拉丁美洲还同情支持它。这说明,在全球都在向美国看齐的时代,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力量,存在着向另一种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并且这种力量赢得愈来愈多的拉美国家的同情和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证明另一条道路是可能的。

从古巴归来,恰好孟买暴力事件发生。那些伊斯兰恐怖分子的决绝与牺牲精神,他们意欲摧毁的富人世界(泰姬马哈饭店),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当年的格瓦拉。尽管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背景不同,但格瓦拉和今天的伊斯兰恐怖分子意欲摧毁的东西是一致的,就是要打倒资本主义控制的现实世界。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自冷战结束之后,英美式自由资本主义成为世界主流,福山甚至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将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选择。往前追溯,起源于亚当·斯密的自由资本主义,从英国到欧洲大陆,再到美洲大陆,近200年的时间,资本主义席卷全球。

与此同时,自资本主义诞生之日起,它就孕育了自己的对立面——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由于财富的个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尖锐矛盾,它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走向崩溃。从18世纪中叶开始,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苏东的现实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古巴革命,乃至苏东解体之后欧洲的社会运动和反资本主义运动,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延续。

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革命失败了,但历史的规律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由于弊端重重,总是引发人民持续的反抗和斗争。革命往往发生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过去发生在俄罗斯、中国,今天发生在伊斯兰世界。当今时代,除了社会主义运动之外,伊斯兰革命成为反抗资本主义的另外一股巨大的力量。从伊朗霍梅尼革命,到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到基地组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伊斯兰革命一直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持续推进。它们已构成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威胁。

我认为今天的世界是三种力量较量并存的世界,一是英美自由资本主义的力量,二是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等),三是伊斯兰主义的力量。

根据历史的经验,原教旨主义的社会主义和伊斯兰主义,一旦进入现实生活,进入执政,就必然面临妥协和调整,面对修正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人类社会的真正前途所在。

 

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与资本主义的前景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暴发,2008年8月,雷曼兄弟倒闭。迄今为止,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凡是纳入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和地区无一幸免。从银行危机,到实体经济危机,从企业破产,到国家破产,从巨量的人口失业潮,到巨大的财富损失和财产破坏。英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彻底暴露无遗,它对人类社会的伤害今天远未见底,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它的批评和检讨,对未来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的探索,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潮流。

迄今为止,对金融危机的检讨仍停留在技术分析层面,停留在反危机措施的成效评估层面,深刻的政治经济分析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资本主义运动的周期性规律的揭示没有成为学术思想界主流,苏东社会主义运动失败的阴影障碍了人们面向未来的眼界和勇气。

我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三大弊端。一、它天然地具有造成两级分化的倾向;二、资本的贪欲必然带来一系列破坏作用,促使人的私欲膨胀;三、资本的持续扩张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合理性的一面,它在配置资源、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有其优越性,因此,它的负面效应被不同程度地掩盖了。

今天,观察资本主义的重要视角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体系的资本主义面对环境和资源的制约能否找到突破口;二是科技进步能否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打破环境资源的制约。

冷战之后,苏东加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和印度也随之加入,这一方面造就了英美自由资本主义最后的繁荣,同时也意味着自由资本主义没落的开始。中国和印度的规模太大,它迅速导致全球能源、资源的紧张和生物圈的紧张,也迅速导致全球范围内阶级关系的紧张。自由资本主义意图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造就欧美式的大量中产阶级,以延续资本持续扩张的神话。但现实证明,资源瓶颈不可能突破,两极分化势不可挡。

科技进步帮助资本主义度过了许多难关,但今天看去,科技进步只是加快了资源的使用和耗竭,同时科技进步又创造了更多新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我理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作为手段简单相加,而是为市场经济赋予价值目标,使市场经济的效率能够为人类的福祉提供服务。

市场经济很像赛道上的奔马,它的运动就是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标,不以人的幸福为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市场经济加上伦理、道德的控制。英国的一些“市场社会主义者”曾提出以市场的手段来实现社会主义,今天欧洲许多国家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对市场行为加以修正,这其实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某种实践形式。

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认为是汲取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教训,汲取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教训,同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经过30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适应中国,也同样适应全球。由于坚持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同时也吸收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因此,中国才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当然,由于在实践中的偏差,同时也由于思想理论上认识的模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许多方面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不够,由此导致贫富分化、社会分化等今天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成功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中国革命所奠定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成功的前提。

比如此次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迅速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推出4万亿投资,这与中国特定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关。社会主义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其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因素在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而在其他国家,如此短时间内出台如此规模的反危机手段很难想象。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中庸之道是大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运用了中庸之道的智慧,既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自由资本主义走向极端就走向了反面,暴力原则走向极端也会走向反面。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近几年我开始思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这是更根本的问题。

过去我的思想方法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将历史看成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未来必将战胜过去,今天一定比昨天更加美好。为此,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不断创造和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永恒社会”。

今天我已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哲学方法对我产生了根本的影响,“逝者如斯”,生活是永不停歇的河流,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是其内在的法则,线性的事物从不存在,阴极必然阳生,未来未必一定比今天美好。因此,执两用中,阴阳平衡,人生与宇宙和谐,才是真正美好的状态。

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必然发生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条中间道路,它是中庸之道,是真正的第三条道路。它避免了今天世界上不同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极端,因此,它是一条适合全人类发展的硬道理。

 

 

评议:

韩德强:无论是崔之元所说的黄奇帆现象,或者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戴志康现象”,最根本的一个东西,是出现了一种新东西。这种新东西,不是经济逻辑的东西,要按照经济逻辑解释的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是无解的。那么这里就涉及到戴志康的发言宗旨,他说他设想的东西跟崔之元先生讲的有点差异。戴志康先生的发言,不简单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是一种思想价值体系。这种思想价值体系变更,叫遵循大道体系,回归中华文化。回归中华文化体系下,才有可能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可能的。如果遵循的是西方经济逻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没有可能的。

我现在在想一个主题词——正反馈,就是自我增强的一种运用,我甚至想写一本书论证这个正反馈。我发现,正反馈是一种生命,一种状态,一种繁荣,一种建设。市场经济当中充满正反馈,像这次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正反馈发展直到崩溃;金融市场上的次贷危机,可以理解为正反馈,最后迈向崩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使得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小城市会衰落,但是大城市会继续发展;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些都是正反馈。有一些人具有正反馈发展能力,比如说学问上的钻研,有一些人钻进去之后,成为一个发明家、创造家。是不是可以把正反馈分类,一类是建设性、创造性比较强的正反馈;一类是破坏性比较强的正反馈;还有一类正反馈介于两者之间。

正反馈是让我们最不安的东西,但是西方经济学几乎把正反馈忽略了,它强调正反馈是一个自动调节的东西。正反馈好的一面特别有创造性,坏的一面特别有破坏性。如果去掉它的弊端,又要获得它的积极意义的话,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出现一种中华文化体系,或者是大道体系——就是说要出现一个不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价值体系。有了这个价值系统的调节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这样一个系统去调节,都是争利,那只能落到孙立平和曹锦清讲的权力和市场的畸形结合。

我本人的思想也越来越偏离西方主流思想。我想不但要在经济体制上变化,恐怕更多的要在观念上要调整。在价值观上调整之外,那些消费性的,破坏性的正反馈,干脆就取消它的发生机率,真要搞正反馈,没有股票市场,也没有期货市场。融资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开放私有银行,这样就构建一个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我们传统体制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和社会运行的模式。

 

发言系本刊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责编:文纵小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