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纵横专题 > 美国外交中的“巧实力” > 环保问题凸显“巧实力”外交
环保问题凸显“巧实力”外交
时间:2009-10-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唐学鹏 被查看:

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首次访华格外引人注目。此前,希拉里先后访问了日本、韩国、印尼,其亚洲之旅的最后一站是中国。坦率地说,尽管希拉里不久前在《外交》杂志上声称“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是她并不想改变此前华盛顿既定的亚洲战略。她警告了朝鲜、肯定了日韩的盟友价值、对伊朗言辞上稍软、安抚了在布什时代不受特别重视的东盟。希拉里暂时唯一带来的改变是要继续提升中美对话关系,将此前由财政部主导的“中美战略对话”转变为由美国国务院主导的“高级对话”,让新财长盖特纳不再像保尔森那样扮演“红脸”角色,而是转变为“白脸”(盖特纳最近激烈地批评中国的汇率政策),让国务卿更多充当建设性角色。

这一转换后的平衡性做法也体现在希拉里访华的议程优先序列设计上。希拉里表示,尽管美国人很关心经贸和汇率等议题,但她强调环保问题将提升至靠前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国务卿的“环保访问”,有消息称,希拉里可能会宣布美国为中国环保建筑等绿色项目提供融资。而经贸问题的重头戏可以放在4月份伦敦举行的20国首脑论坛上来充分展开。

以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为重要议程、以提升战略对话为核心话题,这也许是希拉里“巧实力”(smart power)的一次运用,这可能也是奥巴马政府为年底的哥本哈根全球环境会议寻找“突破”的手段之一。奥巴马在竞选时候已经表明,他是前副总统戈尔(著名的环保主义者)的精神盟友,他将结束前任布什政府“对气候变化一否认、二怀疑、三拖延”的怪异三步舞,而采取更为果敢的做法,例如会推动全国性的“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立法,并在今后10年用1500亿美元投资开发清洁能源技术。

的确,中国也需要认真考虑同美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博弈和策略。最近的大旱、去年的冰冻以及南方涝灾增多、荒漠化加速、青藏高原上的“亚洲水塔”供水中断的危险以及海平面的上升对中国两大三角洲经济带来了一定影响,这些都让中国感到担忧。目前,中国也在非常努力地改善环境,例如在“十一五”期间拟定降低能耗20%(如果能够达到,将减少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扩大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的供应,降低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建立清洁煤技术的发电厂等等。

美国人担心的是,美国的减排努力都会因中国增加排放而变得毫无意义,担心自己减排会导致广泛的就业损失。而中国认为,存在一个历史排放总存量的计算和责任分担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人均排放量的问题。毫无疑问,美国人的思考是一种“抑制性”的,它不希望发展中国家用“发展的方式来改善环保问题”。实际上,美国自己更应该从一个挥霍成性的能源消费者转变成减少碳排放的领导者。

中国的态度非常清楚也非常合理,中国应该减少GDP单位排放,但必须维持GDP的合理增长,而不能采取“抑制经济”方式来控制碳排放总量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必须要考虑其工业化及城市化程度、人口密度、资源禀赋,最重要是建立有约束力的“GDP能耗标准”,而不是总量排放额度。我们认为,目前最积极的方案是美国同中国建立清洁能源合作框架,使得发展中国家既能够守护其增长“底线”,同时也能使排放问题在发展和良性互动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责编:文纵小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