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纵横专题 > 京都议定书 > 江涌:经济增长的巨大环境代价
江涌:经济增长的巨大环境代价
时间:2009-08-14 来源:草根 作者:江涌 被查看: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花了大力气用于改善环境,这个奥运年的春天,感觉北京的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感受也好了不少。但不久前看到一则消息称,一些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外国选手因担心中国的食品安全,而要自带食品;更有甚者,担心中国的环境污染,打算在奥运期间将于韩国居住。凭直觉,这有很大的炒作成分,当然不排除顺手摸黑中国一把,那是习惯成自然了。但是,人家之所以能够炒作与摸黑,恰恰是因为中国快速经济增长暴露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

  国在山河破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间,中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如变魔法似地从地下呼唤出巨大财富,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也应当看到,如果将现有的成绩全部归功于改革开放,那不仅是对作出巨大贡献的前辈的不公,而且也与事实不符。匡算现有财富总量当有三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这一两代人自己创造的,但不要忘记,是在前辈留下的基业上创造的;一部分是前人创造的,如土地、矿山等,我们只是将其货币化而已;一部分说起来应当很羞愧,是对后人财富的透支与贴现,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而变现的,我们的后人将付出沉重代价,为我们不负责任的行为埋单。

  多年来,我们习惯比成绩,展示我们光鲜靓丽的地方,而对我们时下不光彩的地方,往往讳莫如深。这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光明磊落的风格,也不是中国人固有的求真务实的态度。这些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发达国家的2-3倍,但是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10倍,污染则是发达国家的30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表示:中国的经济奇迹将会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张力下,中国已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遭受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四分之一的居民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在中国,大凡经济成长比较快速的地方,环境污染通常都比较严重。本人没有做过统计分析,但凭研究经验与直觉,得出“中国的地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本成正比”的风险并不很大。

  水污染。目前,中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可谓“一江污水四处流”。流经城市的河流90%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城市90%的地下水被污染,30%的工业污水和6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在中国2万多个自然湖泊当中,75%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久前,被报道的江苏太湖、云南滇池与安徽巢湖的污染只是“抓典型”而已。这并不表明,没有被大量报道的湖泊就没有污染,或污染比这三大湖泊要好。江河湖海水系相连,除了大陆被严重污染,中国的海洋也难以幸免。素有“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美称的渤海,如今已失去美丽的容颜,海域污染程度位居四大海域之首,渤海正在成为“死海”。专家预计,即便从现在着手整治,渤海生态的全面恢复也要花费200年。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中国现在是太平洋最大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目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超标一般都在2-6倍,大量燃煤与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则是主因。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其中近70%来自煤炭的燃烧。2006年,中国消耗了大约24亿吨煤,比美国、印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境内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分别有多达90%和50%是燃煤所致。颗粒物给人们带来呼吸疾病,而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酸雨洗刷着中国1/4的国土和1/3的耕地,导致农业减产,建筑物腐蚀。不久前,从英国回来的老师与一帮同学相聚,笑谈中国的大气污染时称,中国有十三多亿“人工吸尘器”,中国空气有望会变得更干净。然而,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警告:除非中国重新考虑使用各种能源来源,采用环保前沿技术,否则在25年内,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有成员国总量的两倍。是啊,十三多亿中国人在努力清洁空气的时候,还会呼出二氧化碳。

  固体废物污染。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居民生活的便利化与现代化,产生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其它特殊垃圾。由于地方注重经济增量、关注形象工程,因此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城市每年产生的近2亿吨垃圾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的。2/3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不仅侵占大片土地,而且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和水源。急功近利不仅使我们忽视垃圾处理,而且还大肆进口洋垃圾,主要是废弃的塑料和电子产品,洋垃圾一度成为中国进口三大“商品”之一。垃圾业已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是倡导循环经济的专家却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地球上惟一增长的资源”。例如,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厂,利用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可发电120万千瓦,生产水泥300万吨,还能消化120万吨废钢铁。看来,“科学发展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物污染还带来一个严重污染,就是土壤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将长期立足自给,但是土壤污染给粮食与食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据估算,中国每年遭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还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饮鸩止渴的灾难

  环境污染危害居民生命健康。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2007年3月,世界银行发布《中国污染代价》报告认为,中国每年约有75万人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过早死亡,其中有35万至40万人因为城市严重空气污染而早亡,30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而早亡,另有6万多人因水质较差患上严重腹泻、胃癌、肝癌和膀胱癌而早亡,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中国污染代价》报告据说是在中国有关部门干预下,曾进行了大幅“瘦身”。英国《金融时报》披露,中国有关部门进行干预的理由是巨大的因污染而死亡数字会引发中国社会的不安。这个理由真是莫名其妙,不仅是对中国大众知情权的蔑视,而且这样的“鸵鸟政策”显然不是解决中国严重环境问题的有效办法。

  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不断下降。环境污染使生态恶化的范围在持续扩大,程度在持续加剧,危害在持续加重,由此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持续减弱。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下降表现为:水生态恶化、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和农村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目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共有十大类——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红树林、稀树疏林、草原、高寒草甸、荒漠与苔原,中国皆有分布,而且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部十大类的国度。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中国十大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中。除了众所周知的森林锐减、荒漠化扩大外,那些过去较少受到破坏或轻度破坏的高寒草甸、温带草原和红树林也出现了严重退化。相关专家警告,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的问题突出。

  环境污染危及社会稳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文化素养的提高,中国民众越来越关注整体生活品质,环境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中国现代化步伐加快,民众的民主素养与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对环境破坏表达不满由言语越来越多地上升到行动。由此引发的地方性抗议活动或“群体性事件”的数量日益增多。据环保总局统计,2005年全国因环境污染引发冲突达51万起,相关投诉日益增多。同样,由于发展战略与社会政策存在偏差,发展成果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富裕阶层,环境污染则越来越集中到弱势群体。富人在富裕过程中制造污染却不承受污染,也不支付治理污染的成本,这就是典型的环境不公平。社会不公导致环境不公,环境不公又加重了社会不公,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了社会不和谐。山西一些煤矿业主,乱挖烂采,污染了当地环境,自己赚个脑满肠肥后,却不在当地居住,到异地买高档别墅,炒热了北京的楼盘,甚至炒高了北方沿海的房地产。

  环境污染损害国际声誉。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就是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改善长久以来贫穷落后的形象,借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然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污染了中国的山川河流,也污染了中国日趋良好的形象。国际媒体不断渲染,中国行将超过美国成为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中国制造”的污染性排放物和灰尘被季风带到了遥远的美国,并且给沿途的韩国和日本带来了明显的危害。中国排放的污水不仅污染了自己的长江、黄河,而且也污染了发源于中国的湄公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萨尔温江等许多大河。“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中国正在东南亚、非洲与拉美等地开发自然资源,由于一些相关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从而对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显示,中国已是世界上非法砍伐木材最大的进口国,中国进口木材中的约50%属于非法砍伐。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有生存与发展权,有合理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的权利。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有义务来保护全球的资源环境,以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令经济增长失去实际意义。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到了环境难以承受的底线,快速的工业化正将中国环境推向危险的临界点。环境退化和污染已经并且仍在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环境专家曾估计,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2006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2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当年GDP的1.23%,达到历史最高。但是,世界银行计算,目前中国每年GDP的8%-13%都在支付环境成本。而且对已被污染的环境实现恢复,需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经济增长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然而,污染的食品与污染的空气、污染的水与污染的一切,都在吞噬着经济增长的成果。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更多的是名义与政治价值,已没有多大实际经济意义。

  污染主因在“官僚主义”

  长期以来,中国将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当作一个专业问题,认为只有相关专家才有会关注,才有发言权。但是,随着环境对经济的制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与学者把它当作一个经济问题来探讨,即如何克服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这种理解仍然停留在社会精英层次,从而也就制约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随着社会大众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中国环境保护正在迅速成为一个政治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中国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则将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到文化伦理层次。中国国民与中央政府对环保的高度关注正在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赞誉。

  在我们仍争论、探讨环境是否需要保护、如何保护时,中国的环境却持续恶化,大约每两天就发生一次严重环境污染事故。2006年,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每年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两项硬性指标,着实令人鼓舞,然而当年这两项指标都没有完成,使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面前异常尴尬。环境问题之所以在当前中国如此突出,影响如此严重,原因众多,但主要在于一些政府官员与相关企业惟利是图、漠视环境。

  廉价的甚至是零价的环境。设想,一吨灌溉用的黄河水还不到一小瓶矿泉水价格的十分之一,人们怎么可能去节约?长期以来,中国众多地方在进行项目论证时,几乎不考虑环境因素。一些被发达国家唾弃甚至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拒绝的高消耗、重污染项目,总能在中国成功通过,而且还待若上宾。实际上,环境不仅仅只有经济价值,还有社会价值,甚至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价值,一种天然或自然价值。环境服从的是自然规律,经济增长合乎的是经济规律。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能弥补环境的破坏。中国需要经济增长,也需要环境保护,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初始,就要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效用会逐渐递减,环境保护效用则逐渐递增。环境的价值应当被重新认识与合理评估。

  膨胀的地方利益。在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为“改善生活”,增加地方税收,当然还有解决就业,往往努力招商引资。在地方利益诸侯群起竞争的态势下,不断进行“割喉战”,不断进行“冲向底部”竞赛,不断降低投资门槛,引进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一些地方甚至公开打出“谁跟招商引资过不去,就是和人民过不去”的标语,将企业主提高到了“救世主”的地位。原料药的生产企业是污染程度最高的化工企业。根据发达国家的法律,这些企业已无立锥之地,但是却被中国请了进来。如今,中国很荣幸地成为世界上原料药出口的最大国家,全世界有80%以上的药品都依赖中国的原料药。如此,外资污染了我们的沿海,而后在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之下,南方污染企业“北上”,东部污染企业“西进”,整个中国由此真的成了“大染缸”。

  扭曲的政绩观。“发展是硬道理”被片面甚至被肆意理解,近乎在所有的地方政府那里“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提高GDP是第一要务”。如此“人间天堂”成了“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在制造出无穷污染的同时,也生产出众多高官,“XX模式”如此被无限效仿,无限发扬光大。正是巨大的政治利益强烈驱使着地方政府在环保问题上态度暧昧,甚至直接加以抵制。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国地市级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只有40%,部分地区县以下企业仅为20%。当中央反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时,我们很多地方仅仅是“嘴上哈哈,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肆虐的行政腐败。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认为,现行的官僚体制造成了中国的环境污染。他讲的是官员扭曲的政绩观,没错,但是只对了一部分。实际上,由于利益的驱使,由于“天高皇帝远”,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与企业主合谋获利由来已久,结成坚固的利益联盟。因为环境污染无价,投资可以获取暴利,于是疯狂兴建大型电力、化工、煤矿、造纸等工程,企业主获得巨大利润,地方官员也得到巨额回扣,实现共赢。对于受到“外部不经济”伤害的民众,地方官员当然袒护、庇护企业主,甚至不惜动用警力来维护“社会治安”。因此,在“政绩”与地方利益的背后,还有赤祼裸的黑利。环境污染不仅伴随着犯罪,而且环境污染本身就是犯罪,“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当然是犯罪。

  错误的发展战略。长期以来,中国选择了由政府来主导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战略都是由政府制定,而很多战略没有经过周密论证,或民主性地听取多方意见。汽车已经超过了工业粉尘,成为中国城市环境的头号杀手。据估计,2005年城市大气污染中有80%都是由汽车造成的。不仅是环境,更主要是中国的有限耕地,都难以甚至无法支持汽车家庭化。但是,同样出于短视,中国从2003年开始就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在成为汽车大国的同时,“自行车王国”称号逐渐终结了。如今,中国自行车工业已陷入持续萎缩,所生产的自行车大部分用于出口,为世界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最后,不得不提及的是西方国家的道德风险。西方历来以双重乃至多重标准著名,在环境问题上同样表现出类似的帝国主义本色。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打开了人类环境的“潘多拉匣子”,不仅给清洁的地球泼了第一桶污水,而且几百年间从未停止过泼洒。当发达国家用泼污水的方式创造了足够财富后,便用“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等一系列言之凿凿、光怪陆离的理论,引导发展中国家也如法炮制地去泼洒,这样就把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成功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然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干净的产成品。由此,发达国家终日徜徉着蓝天白云、青山秀水,让发展中国家整天沐浴着臭风酸雨、乌烟粉尘。而当发展中国家用血、用汗、用泪换得一丝生存发展机会的时候,他们则举起环境保护的大旗,拉响全球暖化的警笛,要刚刚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文明”的西方人太不地道了!

 

 

(责编:文纵小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投递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