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国商品和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也激起一些现金充裕的中国买家的热情,以至于2002年仅有2亿美元的中国海外并购到2008年已经暴涨至20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50%。另有数据显示,2009年头一个半月,中国海外并购规模就占到了亚洲地区510亿美元交易总额的2/5,跃居全球最大买家,其后接连发生中铝投资力拓等百亿美元级别海外并购大案可望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企业并购市场的地位。一时间,从采掘业领域的力拓集团、新加坡石油公司,到制造业领域的瑞典沃尔沃汽车,规模已经大大萎缩的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市场、特别是跨境企业并购市场上似乎到处都闪动着中国企业的身影。 然而,跨境并购未必完全都是机遇,也有可能成为陷阱,举债收购案件尤其如此。富通集团由于盲目激进的并购而濒临破产,皇家苏格兰银行因过度激进的并购策略而创造英国企业史上最高年度亏损纪录,世界最大水泥生产商拉法基公司近年的连续大规模并购令其前背负220亿美元巨债,不得不将本应于今年到期的5亿美元债券兑现期限推迟到2010年。上海汽车投资韩国双龙汽车败走麦城,TCL前几年赴欧投资不利,为我们提供了近在咫尺的殷鉴。为避免海外并购坠入陷阱,我们当如何作为? 要避免海外并购坠入陷阱,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海外并购的地位。正值世界经济冰封雪飘之际,作为全球经济唯一的“篝火”、国际储备充裕、且对外贸易顺差可望继续扩大的我国有能力继续扩大海外采购和投资规模。由于危机期间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激增,奥巴马的反危机计划又将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美国债务危机和美元危机的风险正在急剧放大,为避免风险起见,我国实在也有必要将手头的巨额美元适当花掉一部分。在这个支出外汇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奉行的方针是采购先于并购(投资),绿地投资先于并购(特别是对于制造业和在发达经济体金融部门的海外投资)。 之所以采购先于投资,是因为海外采购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小的风险。海外采购风险小于海外并购自是不言而喻,因为海外采购交易一旦完成,货物一旦装船运入我国,海外形形色色的风险因素就奈何不得我们买入的这些财货了;海外并购交易完成之后,我们收购的企业在其经营存续期间必须不断承受各种商业性风险和政治性风险。之所以绿地投资先于并购,是因为前者负债风险相对确定,而深度卷入衍生市场的西方金融机构负债风险几乎无法确定,而且许多缺乏自主开发世界领先先进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难以令拥有先进核心技术的西方被收购企业及其研发团队心悦诚服,一些没有自主一流品牌的中国企业即使收购了西方的一流品牌,在消费者眼里也往往意味着被收购品牌价值的下跌,随之而来的人才和呵护流失将令这样的并购很难实现“1+1>2”的效应。所以,意欲发动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们需要冷静的算计。 (责编:文纵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