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后,联合发布了《中美联合声明》。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访问教授黄靖及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心伯,解读这份拉开中美关系新篇章的文件。 “这次的中美联合声明可以看作是‘第四个联合公报’,”黄靖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联合公报确定了中美双方全面合作的基础,具有前所未有的、十分重大的、跨时代的意义,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以前的联合公报。” 而吴心伯表示,联合声明既体现了中美关系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涵盖领域广泛,又突出清洁能源合作、中美两军交流以及文化交流几大重点。 黄靖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曾任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吴心伯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之一。在奥巴马首次访华前,两人均与中美外交核心圈有密切交流。 四个关键词 《21世纪》:从今天发布的中美联合声明来看,现阶段的中美关系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黄靖:这次的联合声明中有几点需要重点强调。 首先, 在声明中对中美关系的定义是三个词——积极、合作、全面的。小布什在中美关系上使用过“积极”,克林顿说过“全面”,但是没有任何美国总统用过“合作”,更没有任何总统把这三个词用在了一起。 第二,双方除了要进行全面的合作外,而且要把部长级、领导人的交流制度化,制度化双方外长的年度互访、战略会谈等。第三,双方合作领域之广,联合声明中所涉及的合作包含了农业、工业、航空、航天、禁毒等各方面。第四,这次尽管没有具体的协议和看法,双方都同意要在哥本哈根会谈中取得积极的效果、并达成最终的法律协议。 这份联合声明说明美国已经接受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愿意接受中国作为世界事务中的大国来平等看待。 吴心伯:特点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总结。第一个词是合作主导,以前我们经常讲中美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共存,但是现在合作明显地超过竞争。 第二个关键词是对等互动。中国在中美互动中的对等性在不断上升,以前美国在中美关系的议程设置方面相对比较主动,现在双方共同设置议题,实际上今天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已经有很多地方体现了中方的主张。 第三个关键词是全球视野,你会发现多边问题双边化已经成为当前中美关系的明显特点。在联合声明中双方讨论的大多数都是多边和全球问题,而非单纯的双边问题。 第四个关键词是领域拓宽,从声明中能发现,中美在经济、安全、气候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宽,并确立了外长互访、军方高层互访等一系列新的合作机制。此次清洁能源合作明显成为合作议程的重心,两国签订了很多具体合作协议,中美关系从高层政治对话到具体项目合作,正在不断拓展新领域,也就是美国人所说的新边疆(New Frontier)。 清洁能源是两国目前最大的共同利益 《21世纪》:联合声明还进一步确认了以高层互访为标志的中美两军交流,并强调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双方开展务实合作的能力,增进对彼此意图和国际安全环境的理解”,这是否意味着双方军事交流将升级到战略高度?应该如何理解两军交流的这一主旨? 吴心伯:美国一直强调中美军事交流的透明度,但仅把焦点集中在中国的国防力量发展上面,而在战略意图上中美双方的交流很少。 联合声明中的这一条,主要反映的是中方的主张,中国希望美方更加重视在战略意图上的交流,如美国对华战略意图。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也是要让美方理解中国的战略意图,不能因为中国军事实力的正常增长就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21世纪》:联合声明中,关于清洁能源合作的内容非常多且详细,例如电动汽车、清洁煤等细节问题。这是为什么? 黄靖:清洁能源是两个国家目前最大的共同利益所在。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中美必须要合作的地方,而且双方没有什么原则的分歧,所以两国领导都寄予了非常大的关注。 从声明中也可以看出,中美在这方面的交流已经非常细致。在奥巴马访华之前,中美已经就清洁能源做了非常深入的讨论和谈判,才会出现这么细致具体的结果。 清洁能源技术对中国是新技术,对美国又何尝不是呢?不像核技术或者军工技术, 美国在清洁能源的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而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中是拥有超越能力的,甚至可以拥有一些美国都没有的优势,比如汽车电池等。所以这是双方可以互补的领域。双方合作不仅对彼此有利,而且可以通过合作最快地占领全球市场,欧洲和日本都在致力于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开发,而中美一旦合作,便可以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 “市场经济地位”未获承认是遗憾 《21世纪》:联合声明中指出“双方致力于在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最终的法律协议”,两国能挽救前途黯淡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么? 吴心伯:我对此并不乐观,中美目前都不太可能在气候问题上有重大突破。美国国内的气候立法进展缓慢,奥巴马又忙于医改,中国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就减排时间表做出明确承诺,所以哥本哈根达成实质性减排协议的可能很小,减排时间和数量都很难具体化。但目前中美两国又希望将哥本哈根作为气候变化问题上一个具有里程碑的时点,所以才会在联合声明中做出这样的表述,至少表明中美努力的方向。 《21世纪》:在应对气候问题上,美国一直在催促中国确立减排时间表和具体承诺,但今天的共同声明中确认“双方决心根据各自国情采取重要减缓行动”,这是否可以理解为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一个让步? 吴心伯:中国在国内的“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也介绍了中国国内未来的节能减排计划。美国现在其实就是想让中国把目前国内已经在执行的减排计划,确立为国际减排承诺。但中国还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日程办事情,不急于做出国际承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首要关注还是发展问题。 《21世纪》:联合声明中并没有出现人民币汇率话题,这表明中美暂时搁置这个议题? 吴心伯:这是因为在货币政策方面,中美都有各自的诉求,目前很难达成妥协。美国会提人民币升值问题,而中国会要求美国财政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保证中国美元资产安全。 《21世纪》:从联合声明中看,中国有哪些遗憾? 黄靖:虽然声明中提出双方都要反对贸易保护等,但中国并没有拿到最具有实质意义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21世纪》:中美两国元首在记者会的讲话又有何信息透露? 黄靖: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谈到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这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做出这样的表述。 中美领导人在讲话中都强调双方“平等”关系,以前美国总是以教导(lecture)的口吻要中国怎么、怎么做,而现在是“平等协商”关系,“教导”结束了,接下来更多会是美方提议中国做什么。双方未来的关系将本着互利的原则进行。既然是平等的关系,那么就像我刚才对联合声明的分析中提到的,双方的交流应该是经常性并且是制度化的。 (责编:文纵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