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李成 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乔丹·李 对外政策研究助理 奥巴马的中国处子秀,将是他首次有机会面对面地处理他称之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中美双边关系。如果仅仅是避免扩大两国之间的分歧,并将对话限制在到双方都关切的战略和经济问题上,这应该是再容易不过的。但如果这么做,就会使传媒好手、沟通大师和心灵灯塔奥巴马无法人尽其才。中国社会内部的新动向为奥巴马用更为严苛的问题向北京政府施压提供了端倪。本周,总统的挑战将在于,如何找准尺度,既表达对中国的尊重,又不失时机地出拳相伤,既承认中国最近的成就,同时又给出基于美国理念的率直反馈。
与他的白宫前辈们不同,奥巴马已经向北京摆出了更为尊重的姿态。从1989年以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历届政府都开始就人权问题对中国政府大加指责。这种倾向通常意味着对正当关切之问题的态度尖锐的表达,而在中国,这种态度被理解为一种自视为道德优越者的超级大国对别国的欺凌。
美国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形象成了中国年轻一代狂热民族主义群体——被名之曰“愤青”——滋长的沃土,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中国公众认为美国有“搞垮中国”的阴谋。故而,奥巴马对华关系调子的改变的确是富有影响力的,即使像白宫发言人佩洛西、国务卿希拉里这样以往热衷于批评中国的人,也或多或少调整了口吻。
这种转变多少得益于奥巴马“松开拳头”的世界观,但同时也是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地缘政治地位的审慎回应。
眼下,对美国的告诫莫过于避免在另一个方向走得太远,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在敏感议题上对中国的过度迁就。如此突然的转变看起来将如同对中国人的一次糟糕的投机。北京已经日益感觉到,美国只是对中国持续的经济支持和不断扩展的消费市场感兴趣而已。如果美国无法对其理念作出真诚的诠释,或使得中国人专注于那些引发分歧的领域,上述印象仍有加深的危险。
奥巴马政府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支持了这一尝试。副国务卿斯坦博格(James Steinberg)最近介绍了一个新的提法“战略互信”,这是一个新的政策框架,用以替代布什时代希望中国变成“负责任的股东”的政治框架。根据斯坦博格的说法,战略互信需要双方“加强和巩固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同时坦率地寻找导致双方不信任的根源,不管在政治、军事还是在经济方面。”
这一框架的具体措施已用于处理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不信任,但是政治维度的“战略互信”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部分地是如下情况的反映,即一个世界头号的自由民主政体在多大程度上对一个正在崛起并仍然专制的中国无所适从。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及其盟友无不期待着持续不断的民主化浪潮使得民主资本主义拓展到溥天之下。然而,面对一系列的金融风暴,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却似乎更经得起考验。现在美国正在努力解决在后冷战时代如何与这样一个专制资本主义国家对话的问题。
一个不错的消息是,中国社会正日益多元化,对于曾经棘手的民主、人权甚至宗教自由等议题,领导人的思想也逐渐开放。中国的两位最高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也高调支持民主改革的成绩,构想着走出西方式的民主道路。“当我们论及民主的时候”,2006年温向到访北京的布鲁金斯研究中心(Brookings Institution)代表团解释,“通常意味着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选举,司法独立以及基于检查和制衡的权力监管”。2006年末,著名学者俞可平发表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引发争议,在文中他大胆地断言,民主是普世价值,并不专属于任何特定的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还有别的可喜进步。尽管严格的媒体控制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新闻发布途径的增加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扩张了中国公民的信息渠道。目前中国有至少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杂志和350多个电视台,远多于70年代末。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开始在公共事务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快速扩大的法律界正推动着进一步的法治化和对个人权力更有力的保护。
这些中国社会的新动向为奥巴马提供了一个契机,在与北京就政治议题进行对话的时候,从容调和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持久的文化认同。为了使得“民主”这个词不至于太突兀,奥巴马应该依照其今年夏天在开罗大学的演讲,把对中国近期成就的尊重写上一笔,并配以一定程度的对民主进程态谦虚的关注,并对中国多灾多难的20世纪政治史表示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坚持的是,不同的文化可以共享相同的价值。
但是,上面的这些充满希望的迹象,无一足以抹杀中国政府违反人权和宗教自由的行动。奥巴马的中国之行不应该无视去年的西藏事件和今年的新疆骚乱,他可能希望给中国人上一堂美国市民权利运动的重要课程。他也可能向中国政府犹豫不决地推进的政府透明化和犯罪公平化体系致意,并示意他们,在互联网时代对信息流的控制将不再有效,而且几乎必然会导致某些不良的后果。
更为核心的是,在可能的公共场合,或者是在为中国青年人作演讲的时候,奥巴马应当强调,民主并不是美国的出口物,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实现将对各国产生影响深远的改变。这样,他将有望动摇那种在中国普遍存在的,认为美国力图抑制中国的崛起的看法。毕竟,以诚相待比空洞的礼节能更好地传达敬意。
回顾过去十年,如果北京和华盛顿的领导人真的打算从2009年开始就所有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这是一个成熟关系的标志,那么奥巴马的中国之行将获得成功。我们希望白宫能以必要的政治毅力和外交远见做好这件事。
译者:张木丁
转载请注明 孙冶方公共政策研究网 首发 (责编:文纵小编) |